5月28日北京新房成交214套,5月累计成交5234套,环比

一、市场动态:

5月28日北京新房成交214套,5月累计成交5234套,环比上月增加66.53%,同比去年上涨19.31%;二手房成交901套,5月累计成交13820套,环比上月增加27.07%,同比去年增加20.87%。

二、要闻简析:

城市更新是北京房地产发展的一大趋势

中国投资发展报告:今年房价和地价将保持相对稳定

两会未提“房地产税”“长效机制”意味着什么,房价会涨吗?

   1、

房地产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在疫情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但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房地产市场正在逐步恢复正常运行。疫情之后,购房者对居住环境、房屋健康问题和公共空间大小、区位和配套要求等方面都有了新需求。

第一,城市更新的产业链条更加复杂。城市更新对传统的房地产开发链条进行了延展,包括前期的资产获取,规划设计提升,原有住户或商户的清理腾退在内的历史遗留问题协调等。第二,城市更新的成本更高,难度更大。与已经打造出标准产品线的新房项目开发不同,各个城市更新项目不太一样,一些土地需要补全规划等手续,还要做结构检测和建筑加固等额外工作,总周期很可能会长于新建住宅项目。第三,城市更新对开发商的要求也更高。城市更新项目对开发商能力的要求更高一些,因为城市更新项目不仅涵盖了传统住宅开发所需的能力,还要增加运营、资本运作等能力。尤其是持有运营的城市更新物业,会涉及到REITs、ABS等资本运作的能力,而传统开发商的资本运作主要以融资为主。第四,城市更新在盈利模式上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2

短期来看,随着各地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重点城市销售逐步恢复,销售价格整体都保持平稳;房地产企业加快复工,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疫情导致“定金+预售款”大幅减少,房企现金流紧张,中小型房企压力更大。政策层面,在“房住不炒”定位下,“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的调控目标不会变,各地因城施策更灵活。综合以上因素,2020年房价和地价将保持相对稳定。

中长期来看,房地产市场结构分化加剧。疫情导致购房者对一二线城市的医疗资源和其他公共服务资源更加青睐,购房需求会继续向一二线和地区核心城市集中,三四线城市压力将加大。竞争格局方面,疫情将导致中小房地产企业资金紧张,2020年破产重组和被兼并的案例会增多,市场集中度会继续提升。

3

在今年两会期间,房地产税、长效机制等热度并不高。政府工作报告重申“房住不炒”,“因城施策”写进报告。面对经济运行压力,中央保持房地产调控定力,坚持“房住不炒”基调不变,坚持住房回归居住属性。

    1-4月政策多发成为最大特点,大多属于救企与救市。目前看,降低首付的政策基本全部被叫停,松绑限购的政策也会收回,但部分补贴购房的政策,对市场依然有所影响。”某分析师表示,这代表房地产调控力度将依然维持之前的高温状态。中央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决心不会发生改变。

两会 | 房地产行业影响最新解读!

 1、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与楼市相关的政策主要是以下两条:

原文一: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

解读:“降准降息,推动利率持续下行”,这句话不用解释了,开发商和购房者贷款融资会更容易,利息会更低。今后几年这句话都适用,对楼市也是重大利好。

2、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

原文二: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解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房地产的表述,是2008年以来,字数最少,最为平淡,最没有伤害力的一年。

今年的政府报告,没有利空,但也没有显著利好,最大的利好可能就隐藏于“因城施策”之中。接下来,各省市还是会继续探索楼市松绑之路,只要不触碰底线,高层都会放行。

(新闻来源: 风财讯)

相关知识

5月28日北京新房成交214套,5月累计成交5234套,环比
5月12日北京新房成交150套,5月累计成交1516套,环比
5月31日北京新房成交13套,5月累计成交5464套,环比上
5月10日北京新房成交63套,5月累计成交1256套,环比上
5月24日北京新房成交37套,5月累计成交4401套,环比上
6月16日北京新房成交287套,6月累计成交2745套,环比
10月11日北京新房成交76套,10月累计成交327套,环比
6月2日北京新房成交152套,6月累计成交286套,环比上月
9月2日北京新房成交222套,9月累计成交559套,环比上月
11月9日北京新房成交102套,11月累计成交960套,环比

网址: 5月28日北京新房成交214套,5月累计成交5234套,环比 http://m.zx3q.com/newsview53615.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