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这些房企值得加入!

文/地产八卦女 陈庆

01

前一段时间看到一个观点,说全世界经济进入衰退,其实已经十年了,在这十年里,除了中美两国,其他国家都已经不发展了。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知道,2010年全世界gdp总量是66万亿美元,到2020年是84.5万亿美元,10年全世界共增长了18.5万亿美元。

然而,这10年间,中国的gdp从5.9万亿美元增长到14.7万亿美元,增长了8.8万亿美元;美国从14.9万亿美元增长到20.9万亿美元,增长了6万亿美元,也就是说,中美两国一共增长了14.8万亿美元,占了全世界10年增幅的80%。

由此,这10年间,除了中美两国,剩下的国家一共才增长了不到3.7万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仅0.82%。这个数字连通胀率都不如,甚至可以说,一直都在负增长。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方面,全世界只有中美两国,在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军工,移动通信等前沿科技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投入,日本欧洲这种老牌强国,在这方面已经很多年没发力了。

另一方面,相比美国及其他国家,中国拥有另一根经济支柱,那就是房地产。

坦白说,虽然在这10年间,全世界也都在玩房地产,但像中国玩得这么成功的,寥寥无几——2010年,中国房地产销售额不过5.25万亿人民币,2020年,全国房地产销售规模突破了17万亿人民币,10年间翻了三倍!

也正因为如此,地产行业一动荡,全国经济就跟着感冒。

就在三季度,因为疫情以及各类限购政策,地产行业并不景气,同比去年,三季度的gdp仅同比增长4.9%。

02

说实话,地产行业不景气,很多人也都默认房地产是夕阳产业,现在的地产行业工作也越来越难做。

▲地产行业离职原因,行业不景气、企业发展不佳成为主要原因。

显然,这样的行业环境,触发了每个地产人对行业未来的焦虑,而企业发展的险象环生,也让很多人不得不去寻找更健康的平台。

那么,在这个充满变数的2021年,哪些房企需要避险,哪些房企更值得加入呢?

一看拿地。

只有潮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行业,现金流就是生命线,而有没有钱拿地,关乎到新人去了以后,有没有项目可做(没项目做就没有自身提升的空间),决定了地产新人的薪酬和发展前景。

近两年出现的不敢拿地、降价促销,甚至个别房企卖地卖项目、出现债务违约等,都是资金实力不足的表现。

▲因为房企停止拿地,一二三线城市土地交易规模迅速下探

与之相对应,今年市场上频频亮相、高调拿地的房企,以及大手笔并购同行或物业公司的房企,则很明显,资金实力肯定杠杠的。

▲2021年1-8月拿地排行榜

其中,这些房企主要分为三大类:

(1)具有国资背景,融资成本低,现金充沛的优质国企、央企

对大多数地产人来说,国企、央企简直就是避风港。对此,我特别推荐:

万科、保利、中海、华润、招商、金茂、远洋、绿城、金地、建发、华发等。

这几家不仅母公司实力雄厚,并且具有相对职业化的发展通道,应该说既有大国企的金饭碗,又有市场化的人才体系,适合长期发展。特别是中海、华润,今年几乎刷屏了全国投拓圈。

(2)市场公认的实力型民企

这一类型的民企,我推荐 碧桂园、融创、龙湖、新城、万达、美的、滨江。

碧桂园“账上有钱”是公认的,下半年在物业领域频繁并购,大杀四方。其校招未来领袖,年薪45万,几乎是地产校招的薪酬天花板。

融创和龙湖的管理运营体系也非常成熟,特别是龙湖,近几年来口碑直线上升,一方面十多年来一直比较稳健,没有特别高的财务杠杆;另一方面,龙湖除了地产开发业务,运营服务业务和数字化也做得相对较好。

新城、万达可以说是因祸得福,曾经的压力转变为去杠杆的动力,如今凤凰涅槃,资金实力相对来说有所提升。美的依靠美的集团,滨江向来崇尚产品品质和信誉,所以这两家民企也是不错的入职标的。

(3)敢于逆周期拿地的其他中小房企

主要代表:懋源、卓越。

企业敢于逆周期拿地,必然是做好了资金安排,因此如果碰到这样的房企,哪怕规模小点,也是一个相对保险的选择。

今年5月北京土拍,卓越震惊北京地产圈。一出手,卓越就数次“击退”各大央企、国企,一举将朝阳、丰台、昌平等4宗地收入囊中,成为此次北京集中供地竞拍战中斩获最多的房企之一。

同样的,懋源地产名气虽然不及各大央企国企,但一出手,就斩获北京西三环海淀京昌路地块,以小博大,成为当下逆周期拿地的榜样。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个人认为,金地东南的逆周期管理也做得不错:今年杭州715新政出来前,金地把该卖的项目都清盘了,然后第一轮集中供地也没有去抢,现在第二轮、第三轮集中供地出来,金地东南手握资金,从容淡定……

▲金地东南拥有比较系统的内部培养体系

03

二看薪酬。

说实话,出来工作一是为了赚钱,二是为了刷经验,毕竟谁都要养家糊口。既然是为了赚钱,当然要看薪酬。

在这一方面,地产人言的艳姐曾总结了一张图,在此分享一下:

▲2021年秋招各家房企的薪酬(注:部分房企因没有发布秋季校招计划,故没有进行计入;本表格统计到TOP30房企,部分提到了薪资的房企也计入表格内)

从上图可以看出,地产行业管培生薪酬水平最高的是景瑞的麒麟才子(集团综合管理方向),其次是碧桂园的超碧,融创、中梁、弘阳、旭辉、正荣等房企。

▲景瑞麒麟才子的薪资确实很高啊。

一般来说,企业敢于对新人开高工资,说明对自家薪资水平、资金状况很看好。能够以管培生身份去到上述企业,也算在地产圈内有了一份比较好的工作(正常而言,社招要实现上述薪酬水平,需要3-5年工作经验)。

当然,就大环境来说,现在地产行业不景气的影响也是确实存在的。一方面,地产管培生的薪资看起来虽然不错,但最近几年,招聘人数大大减半,就连万科新动力(310328),往年招聘50-60人左右,今年也只招30-40人左右。

另一方面,就行业而言,地产、金融、互联网曾是毕业生高薪“三驾马车”之一,但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地产的薪资水平、提升幅度都远不及另外两个行业。因此,除非笃定心志要吃地产这碗饭,不然去金融、互联网等科技行业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04

三看岗位。

前面我们提到,出来工作,一是为了赚钱,二是为了刷经验,提升自我价值。

因此,选工作,不仅要选房企、博薪酬,也要竞“岗位”。

当前,传统的地产开发岗,包括设计、工程、投拓等岗位,竞争已经十分激烈,可谓一片红海。而且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投拓岗、营销岗等接近市场一线的岗位,若非能力超群,否则吃力不讨好。

而另一方面,随着地产行业转向经营型多元化业务,有三类岗位,还是比较有发展前景:

一是融资岗。

地产行情不好,对房企来说,不仅仅是房子卖不出去,更危险的是融不到钱,导致房企现金流紧张,而且短期内都没法改善。

此外,债市风险、股权质押风险、建安成本和拆迁安置成本逐年提高的风险、做错产品户型配套的风险、短线长投做当下不赚钱生意的风险,导致地产行业几乎永远处于一个缺钱的状态。

由此,短期债务压力大,融资渠道又没放松,谁能够帮助房企找到便宜的钱,有渠道和通路让房企走正常的开发贷,帮助房企在资本层面做好业务改善的融资人,那么谁就是未来的“地产打工人之王”。如果房企有这方面的管培计划,那我相信房企也必定会把他们当成宝贝一样罩着。

二是旧改、医养、商业、产城、文旅等多元化岗位

现在各大房企都在转型,房企正在从开发商走向“服务商”,所以在旧改、医养、产城等领域,房企也都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培养人才。以龙湖为例,今年的校招,龙湖从仕官生到绽放生到点将生,无一不覆盖多元化业务人才的储备工作。

▲龙湖医养事业部仕官生岗位介绍

三是信息数字化岗位

这几年,房企对信息化建设可谓非常重视,很多大房企都成立了信息化部门,且投入力度也很大,而且地产互联网化、数字化也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所以对地产人而言,这无疑也是一个比较吃香的岗位。

▲融创服务集团旗下的融誉生岗位介绍

05

一看拿地,二看薪资,三看岗位,这是我推荐房企的标准。

坦白说,对于当下的经济环境而言,求职是人生大事。一次入职,至少都有1-2年的锁定期,如果碰到暴雷,比如之前的应届生碰到TH,那就直接是初入社会的一场无妄之灾。

从这方面看,我今天推荐的这些公司,都有各自的优势,在地产行业的数百家企业中应该说是相对较好的,值得大家关注。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地产八卦女。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泓杨 )

相关知识

年薪19-22万,这家华南千亿房企校招渴望年轻人加入
2021年一大波房企加入“股价保卫战”
房企年末拿地积极性降低,三类房企值得关注!
2021上市房企三大红线榜,27家绿色房企亮相
疫情之下近百家房企破产 这些一线品牌楼盘值得关注
楼市迎来“促销潮”,炒房客和房企纷纷加入,今后2类人要伤心
逆市崩盘?千亿市值瞬间蒸发!监管“包夹“之下,房企钱袋子拷上“双保险“,2021何去何从??
总部搬上海的17家房企,现在怎么样了?
环境所迫,这些房企对永续债爱不释手——2019年EH50房企永续债
莫再让掺水房企排行榜“浑水摸鱼”

网址: 2021,这些房企值得加入! http://m.zx3q.com/newsview379089.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