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加强限购一边降低门槛,楼市调控陷入矛盾局面,媒体:大有文

有人说,楼市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可当这些消息相左乃至相互矛盾的时候,谁能说得清,这究竟是好消息,还是不好的消息。

这边厢,加强限购,严查资金,甚至放风要出台房地产税;那边厢,降低门槛,放松户口,积极调高贷款额度。没错,这都是最近几天,发生在房地产市场真实的消息,让人直呼看不懂。

这楼市调控,到底要闹哪样?

要说紧,的确在收紧

收紧调控最引人关注的当属深圳。

近期,深圳楼市蠢蠢欲动,连涨多日。4月28日,深圳市住建局局长张学凡公布了对部分开发商“捂盘惜售”现象的最新处罚结果,表示已暂停捂盘项目开发商在深圳所有项目的网签。

这只是监管部门小试牛刀,据说,还有更严厉的举措。

深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官方已准备了很多手段来应对房价上涨,比如——

1、在交易环节,对高价房采取少杠杆、高利率、高税收等手段,与普通住房差别化。

2、在持有环节,接下来也可以考虑房地产税的问题。

此外,据媒体报道,深圳光明区住建局还对区域内的4个热点楼盘口头传达了6.3万元/平方米“指导价”。

从限制网签到酝酿出台指导价再到考虑房地产税,深圳的收紧可不是闹着玩。

曾经重度依赖房地产的海南,这次也是毫不放松。

4月28日,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继续严格执行“全域限购”等政策,坚持房地产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政策不走样。

这也不是一句空话。

前不久,海南推出的楼市新政就有两大看点。

1、新出让土地建设的商品住房,实行现房销售制度。

2、本省户籍和常住居民家庭禁止购买2套(不含)以上安居型商品住房和市场化商品住房。

业内人士表示,现房销售制度,可能意味着未来要逐步取消商品住房预售制,这对开发商影响极大。

无论深圳还是海南,收紧调控的信号已经很明显了。

要说松,的确在松

有收紧的,也有放松的。

这其中,有的是直接对之前的调控政策做出调整。

四川乐山——

近日,四川省乐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通知,自2020年5月1日起,调整“认房认贷”认定标准,同时明确夫妻最高公积金贷款额度为50万元。

相比之前的调控,最大亮点是,商贷还清后不纳入公积金认贷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已有多个城市对当地的楼市调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放松,内容包括降低购房门槛、提供住房供应、提供购房补贴等。

不过,其中包括荆州、青岛、海宁、广州、济南、宝鸡、驻马店、赤峰等在内的8地,出台楼市松绑政策后,又因为各种原因被迅速撤回。

有的是放宽落户限制。

山东济南——

4月30日,济南市发布《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人才集聚的若干措施》,全面放开落户限制。

其中明确,对无自有产权住房的申请迁入人员,可按迁入途径及原因自主申请通过单位集体户、人才集体户等方式落户。

对通过上述途径难落户的,在济南城区、镇区租赁经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登记备案住房的,可申请由租住地社区集体户“兜底”落户。

除了山东济南,还有重庆、浙江、辽宁沈阳、江西南昌等地已经放开落户限制。

放开落户限制,已成大势所趋。虽说放宽落户限制,不等于放松楼市调控,但是客观上将给房地产市场带来新机遇。

看似很矛盾,实则有文章

一边是收紧调控,一边是放松限制,这“火焰+海水”的调控方式,的确让人雾里看花。但这样的操作,对很长一段时间的房地产调控而言,可能成为常态。

其实,在我国,并没有一个所谓统一的房地产市场。一二三四五六线城市的差别,经济实力的差距,人口流动的分野等等一系列因素,导致各地房地产市场本身的情况千差万别。因此,不能靠“一刀切”的政策,来调控“千姿百态”的各地房地产市场。

这也是中央提出“因城施策”的关键所在。

在楼市过热的地区,要通过管控资金、提高门槛、增加成本、查处乱象等严格的调控手段,给市场降温去火。

在楼市偏冷的地区,要通过增加供给、放松限制、提供补贴、调高额度等举措,降低房地产市场运行风险。

看似矛盾的操作,都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房住不炒,也都奔着一个目标,那就是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这,就是矛盾调控手段背后的精髓所在。

来源:中国经济网

相关知识

一边加强限购一边降低门槛,楼市调控陷入矛盾局面,媒体:大有文
你看懂了吗?楼市调控最纠结最矛盾的一幕出现了!
购房者看不懂?经济日报:楼市调控最纠结矛盾?请吃下这颗定心丸
落户门槛降低,限购令要作废了?
魔幻深圳楼市:业主群一边悲叹失业 一边热切讨论房价大涨
一边是经济下行,一边是货币放水,当下要不要买房?
门槛将再次降低,粤港澳大湾区下的汹涌暗流!
忧楼市调控升级,中介们排队等网签,购房者左右为难
楼市前景“雾里看花”?国家定调、央媒表态,要不要买房已摆明了
后疫情时期 重构楼市调控的架构

网址: 一边加强限购一边降低门槛,楼市调控陷入矛盾局面,媒体:大有文 http://m.zx3q.com/newsview35181.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