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榜⑥|50强拿地放缓,有房企反超恒大、碧桂园,成最大地主
2020,房企经历重重考验,上半年“集体抗疫“,下半年”三道红线”,如何在严监管和求发展中寻得平衡,成了每一家房企前进过程中的必答题。
历时近2个月的年报季刚刚落下帷幕,一列列数字矩阵是企业过往的轨迹,也是未来的注脚。国际金融报研究院联合亿翰智库多维度出发,拨开数据迷雾,揭秘严监管下房企生存大变局。
作为业绩持续增长的基石,土地储备的多少,意味着房企是否有充足的后备土地可供开发,对于后续未来房企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土地储备过量也意味着企业可能有较多资金沉淀在土储上,如若布局不当,或将损失惨重。
由此,《国际金融报》和亿翰智库发布《50家典型房企土地储备总量和新增土地储备》,以期反映企业新增土地储备增减以及房企投资策略变化情况。
9家房企土储负增长
亿翰数据显示,2020年50家典型房企土地储备总量为31亿平方米,同比增速3.1%,较2019年的12.2%下滑显著。其中恒大、华润、时代中国等9家土地储备出现负增长。
具体来看,土储超过2亿平的有融创、恒大、碧桂园和绿地四家,其中融创反超恒大和碧桂园,以25772万平方米位居第一。
年报显示,2020年融创新增土储5877万平方米,新增货值约7261亿元。
无论是新增面积还是金额,去年融创投拓端都在降速。2020年融创权益拿地金额约687.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007.0亿元大幅减少31.7%,新增面积5877万平,较2019年的9970万平下降超40%。
相较于融创,恒大土储端的降速更为显著。截至2020年底,恒大土储为23100万平方米,下滑超21%。此前业绩会上,为了降负债,恒大管理层表示计划未来两年每年下降1500万平方米的可售住宅土地储备面积,总规模控制在2亿平方米左右。
碧桂园在2017年投资拿地冲至高点后,2018年开始回落,当年的新增项目数、权益代价、权益建面同比均在减少。2019年碧桂园新增项目数362个,相较2018年减少了400个左右,5272万平方米权益建面同比下滑近40%。2020年碧桂园投资力度有所回升,全年共获取511宗土地,权益总代价约为2100亿元。
如果将50家典型房企按照土地储备规模划分为4个梯队,会看到不同梯队表现的分化。
7家土地储备在10000万平方米以上的房企为第一梯队,这一数量与2019年保持一致,梯队土地储备同比降低3.2%。第二梯队为土地储备在5000-10000万平方米的房企,达到了15家,新增了雅居乐、中国奥园及绿城中国3家,土地储备平均增速为9%。第三梯队为土地储备在5000万平方米以下的房企,有28家,土地储备平均增速为8.4%。
由此可见,第一梯队的房企土地储备增速最低,仅有新城、融创等土地储备增长速度超过10%。
其中新城的高增长是由于2019年“黑天鹅”事件后为了确保流动性安全,新城一边收缩拿地,一边出售项目回笼资金。2019年上半年,其新增土地储备80幅,2019年全年,新城新增土储72个项目,这也意味着下半年新城不仅没拿地,还出售了此前已获取的部分地块,为其2020年土储增幅埋下伏笔。
2020年,第一梯队房企土地储备占50家典型房企的比值为44.1%,较2019年的48.2%下滑4.1个百分点。
亿翰智库认为,这一变化主要由于房企降杠杆的目标,并且头部房企过去已获取大量土地储备,业绩增长相对有保障,加之受“三道红线”监管严格,因此增速放缓最为明显,但随着未来财务指标逐渐改善,达到监管要求,土地储备或将逐步回升。
高能级城市受追捧
投销比和存续比的数据显示,房企对土地储备的态度已经转变,保持合理的土地储备是大多数房企追求的目标。在融资环境持续收紧的情况下,为保持现金流安全,房企拿地力度普遍放缓,进而导致企业土地储备增长缓慢或者下降。
亿翰智库认为,合理的土地储备应与房企的销售能力相匹配,一方面能够减轻未来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能够降低房企资金占用,增加资金使用效益。对未来的投资力度上,房企普遍坚持审慎的拿地态度,以销定投的投资策略。
从投资布局来看,大部分房企土地储备聚焦于一二线及强三线城市。
例如,截至2020年底,龙湖集团一二线土地储备占比达84%,越秀地产一二线土地储备占比达92%。
2020年业绩会上,不少房企都明确表示更倾向于布局高能级城市。阳光城(000671,股吧)在业绩会上透露,期待有机会进入北京、上海这样的热点城市。热点城市的吸引力在哪儿?业绩会上其高管表示,“一季度阳光城在上海的在售项目销售流速明确快于去年,北京项目的月均流速更是达到去年的3-5倍。”一线城市的销售流速和项目回款显然优于其他城市。
刚刚结束的杭州集中供地里,一众房企扎堆鏖战,最终滨江拿下五宗地,拿地总价为96.4亿元,然而随后董事长戚金兴的一句“努力做到1%-2%的净利润水平”引发了行业大讨论,连深耕杭州的滨江尚且如此,其他房企的盈利情况可想而知。然而即便如此房企依然渴望在杭州拿地,行业共识在于“抢这些所谓热点城市盈利空间较低的项目,因为在当下认为现金流、销售比利润更重要。”
高能级城市开发销售快,去化高,楼市基本面向好,直接保障了房企现金流与销售。因此,尽管高能级城市调控不断收紧,但仍是房企重仓的区域。此次疫情期间,部分重点布局高能级城市的房企销售业绩实现逆势增长,也很大程度上展现了高能级城市的抗压能力。
从拿地方式来看,房企加强多元化方式拿地的力度。企业在非公开市场上拿地可以适当规避公开市场上的竞争,以较低的价格获取优质的土地储备,有效控制拿地成本。
“并购王”形象深入人心的融创2020年新增7261亿元货值中,仅2155亿元来自于收并购,占比30%,公开市场拿地和产业合作拿地占比36%、34%,成为其前两大拿地来源。
2020年阳光城新增货值1802亿元,即便加上1289亿锁定货值,刚刚撞线此前既定的3000亿-5000亿元目标。2021年集中供地市场存在感并不强的阳光城转向发力二级市场,4月其共计获得13个项目,其中来自于公开招拍挂市场的仅3个,收并购和其他方式贡献了10个项目。
记者 孙婉秋 吴典 时子钦
编辑 左宇
热文推荐,看这里
放榜①|巨头营收也下滑!净利率跌至2%,千亿新贵成房企年度最大爆冷者!
放榜② | 11家房企净负债率逆势上涨,嘴上称高负债影响不大的建发转头狂降173.9个百分点
放榜③ | 房企偿债能力大揭秘,7家不达标,脱水后指标腰斩者是谁?
放榜④ | 达标率40%,这项房企变“绿”路上的拦路虎拦倒了哪些房企
放榜⑤|房企借钱有多难?佳兆业、新力代价最大,禹洲等融资成本仍在上涨
好看的人都点了在看↓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地产深度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显杰 )相关知识
中报盘点|50强房企总土储近26亿平方米,谁是最大“地主”?
50强房企总土储近26亿平 谁是最大“地主”?
50强房企月均拿地金额1900亿 33家房企拿地额超去年
50强房企月均拿地金额1900亿,33家房企拿地额超去年
绿地抢位最大地主 龙湖中南脱颖而出 前5月这些房企拿地最猛
绿地抢位最大地主 龙湖中南脱颖而出 前5月这些TOP50房企拿地最猛
50强房企营收超4万亿 哪些成“生力军”?
50强房企营收超4万亿什么成“生力军”?
楼市中考②拿地卷丨论述题:乘风破浪拿地的房企,给了你什么暗示?
降速增利成房企硬核指标 多元化拿地降低成本
推荐资讯
- 1穷人装修3万硬装怎么样,硬装 85307
- 2婆婆对儿媳说的暖心话 婆婆喜 78393
- 3女生戴14号戒指算粗吗 正常 78344
- 400后法定结婚年龄 结婚登记 64511
- 5燃气灶怎么选?跟随方太高效直 54010
- 6男生戴戒指的含义图解 女生戒 33291
- 7杨燕军 | 医院建筑的顶层设 22856
- 8克洛斯威墙面定制,约您共度— 20452
- 9宜家遭遇线下门店业绩下滑困境 20239
- 10广州楼市:公积金贷款常见的误 2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