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的捂地的开发商们,都是靠什么赚钱的

我们经常能听到开发商说还没取证。

其实这里面除了真的无法取证的情形之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开发商不愿意取证,近期和记黄埔成都分公司的事,就属于这种。

2004年,和记黄埔拍下两块地,共计21.35亿,楼面价1030元/㎡。

这个项目卖了16年,还剩6000多套,上一次开盘还是2016年9月,目前项目仍在建设中。

而这里的均价,也从上一次开盘的1.2w+,涨到了2.3w+,粗算一下,和记黄埔赚了大概38亿。

这还不算“额外收入”,因为当时这块地被拿下后,又被和记黄埔抵押给银行,因此,和记黄埔从银行获得26.21亿的抵押贷款,继续滚动开发...

1

上海这些地方竟然都被捂过。

2005年,HJHP、XHJ、TG(缩写)等几家大鳄级地产开发商,围着上海市中心的一块地公开竞标。

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地,是后来上海市中心唯一4条线交汇的换乘大站,世纪大道站的上盖项目。

最终,这块地被HJHP以45.6亿的价格拿下,楼面价1.2w。

从此,这块地上的项目跟它的名字“世*汇”(缩写)一样,进入了跟世纪一样漫长的开发周期,被捂了6年后,2011年才开始正式开发。

建设了整整5年多,谁能想到,距离拿地已经过去了10年,这个繁忙上海市中心地铁换乘大站上,还是一片工地。

到2016年,世*汇广场才算完全竣工,随即以200亿元的价格被卖给了人寿保险。

11年,一个写字楼纯赚154亿。

类似成都、世*汇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如上海的“御*豪庭”(缩写),2001年,项目开发商从古北集团手中用3.9亿的价格收获了今天御*豪庭所在的上海古北新区1区14号地块。

按项目整体约18万㎡的建筑面积计算,楼板价仅有2167元/㎡,在开发商2001年的年报里显示2004年完工,而之后竣工时间也是一拖再拖。

2005年,项目第一期,已经达到新房预售标准,但是开发商没推。

还把古北路沿街商场、店铺全部散卖,原本成规模的规划,成了后来的小型超市、烟酒小店和各类批发市场。

2年后,御*豪庭才首次开盘,均价3.6w/㎡,又过了2年,御*翠豪庭最后一次开盘的时候,均价7w/㎡,是当时楼面价的32倍多。

还有普陀真如板块的“高*领域”,这个项目所在的块地,是开发商在2006年以22亿元的底价拿下的真如“A3-A6地块”。

7年后,直到2013年,项目才姗姗入市。

2020年,高*领域在建的配套商业写字楼。

“高*领域”(缩写)首次推出700套房源,于当年6月下旬售罄,收益26亿元,但是很快,开发商就以“周边配套没有完善”为由,又延期开发6年。

直到去年6月才又续推400套房源,很快售罄,之后加推160套,14年过去了,现在这个项目的均价相较于3027元/㎡的拿地价格增长了近28倍。

粗略估计了一下,开发商在“高*领域”这个项目,回笼了130多亿资金。

跑赢了通胀,也跑赢了大部分实体经济。

2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对于港资开发商来说。

有的港资房企,它在内地的项目,平均开发周期都在10年左右,最长的要属一个北京的叫“誉天下”的项目,开发了25年。

总结一下,他们囤地的套路一般是这样。

早早的进入区域开发,然后拖住不开,或者慢慢开盘,等到周边地价涨起来之后,周边配套也慢慢成熟,它再开始行动。

学会了跟时间做朋友。

但是相关法律规定,“未动工开发满一年的,按照土地出让或者划拨价款的20%征缴土地闲置费。未动工开发满两年的,无偿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那他们是怎么做到“和时间做朋友”的呢?其实方法很多。

比如,两年内我挖个坑,打完地基后就停工,这样,项目就算是“建设中”了,不能算囤地。

2014年,北京崇文门地王拿地三年仍在挖坑。

还有的开发商会在开工日期前,改规划,这招的背景是,得先跟大家说下,规划部门的工作流程。

一般开发商提出修改意见申请之后,必须经过最少30天公示,向社会征求意见。

所以这时候提出一个看似合理,实则存在很大通过风险的选项,都会成为开发商延期的理由。

还有种捂盘的节奏,是化有形于无形,比如开发商拍下一块地之后,原本分2-3期就能开发完成的地块,会被分成若干期多批次开发。

然后随着周边房价起来,越往后的开发批次,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更骚的操作还有,为了延期开工的开发商会鼓动拆迁户闹事,或者鼓励钉子户别搬走,不能完成拆迁,这块地就只能待着。

有点像开发商们的奥斯卡。

3

更恐怖的是。

更恐怖的是,捂地之后交付的项目。

因为拍地的时候,关于项目的设计和规划都已经确定了,捂上个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后,这房子的设计一言难尽。

还以“高*领域”为例,户型设计很磨人。

高*领域约104㎡产品户型

这样的户型并不是项目的极端个例,整个项目的户型都比较“磨人“。

这样的户型设计,有一个根本原因,在于项目楼栋本身是塔楼设计。

要知道塔楼是20年前流行的设计,但是因为户型朝向,以及高密度、公摊面积大等因素逐渐被市场淘汰。

但“高*领域”不能淘汰它,因为开发商拿地的时候,申报的就是这种设计。

也就是说,捂地模式很难交付给用户好的产品,而且捂地模式对局部城市更新发展,也是阻碍。

开发商承诺的住宅、商业、写字楼等配套没有如期开发建设,这肯定会影响到原本的区域板块规划,回看真如板块。

曾经四个城市副中心之一的真如,现在成了最鸡肋的一个板块。

换句话说,这种模式只有开发商得利,但对于一个板块来说,可能意味着永远的错过黄金发展期。

4

从哪开始改变?

虽然囤地的借口很多,但是也有被处罚的。

比如一个项目的一期业主需要跟二期一起交房,但是二期迟迟不能出来之后,开发商就会面临一期业主交房时间的整体违约。

但这跟土地增值的利润相比,不值一提。

再比如2006年,香港某地产的全资子公司用5.1亿拿下北京工体北路4号地块。

虽然按照出让合同规定,这个地块上盖项目的开竣工日期是:2006.9.20-2008.3.31。

但是直到2009年项目一直没有竣工,之后直接以9.2亿的价格卖给了另一家港资开发商,前者净赚4.1亿。

这样的情况并不仅仅是港商或者某一家房企。

2018年,国土资源部公布了一个数据,全国111个城市、50000多宗住宅用地中。

自从2013年1月1日以来出让的住宅用地52285宗、面积170404.7公顷,合同正常履约比例为81.8%。

也就是说,违约率达到近20%。

前面说过,如果一个开发商拿地两年内未动工的,国家就有权收回使用权,那为什么这条治不了囤地呢?

因为开发商“一直在开发”,只是开发的比较慢,少则7、8年,多则十几二十年。

也就是说,一直在建设,但一直未完工,像那个开发了25年的誉天下别墅项目。

很多当年想买这个项目的人,从进入工作、结婚、生子,再到孩子的孩子出生,才看见这个项目出世,很有点现代“愚公”的味道。

这说明很多土地出让合同,是有漏洞的,细看一下。

一块地,只要2年内有动土开工,就不算违法,那我只要2年内动工,就不能算囤地啊。

而且,一般土地出让合同只规定了开工和竣工日期,但这段时间内是如何进展的,没有法律条文可以规定。

即便被判违约,这赔付的违约金,可能也抵不过地价上涨的利润。

5

最后谁来买单?

低买高卖,符合资本原始属性。

但这对于一个城市,或者板块发展来说,几乎是致命的。

就算后期重新开发建设,这时候的地价带来高企不下的开发成本,让开发企业很难再有什么大胆的创新开发举动。

大概率而言开发商拿地之后,稳妥起见,都会将地分割成小面积一点点开发,很难有成规模的整体规划。

而开发商捂地带来的收益,也变成了房价的一部分,影响着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包括无数人每个月辛辛苦苦的还贷。

所以囤地问题亟需得到解决,而比较彻底的办法是,制定相关的法律条文,把法网织密编牢,做到有法可依。

让他们更加关注项目运营本身,这样才是真的“和时间做朋友”。

防城港投资置业、看房、买房,请关注搜狐焦点防城港站!

责任编辑:胡耀元

版权声明:来源:真叫卢俊;我们尊重原创。文字美图视频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相关知识

这些的捂地的开发商们,都是靠什么赚钱的
李嘉诚的捂地术
现在的重庆楼市,哪些开发商才靠谱?
炒房客、捂盘侠慌了!成都这些捂了N年的盘好久开?
开发商到底多能“囤地”?李嘉诚被列入黑名单,别买房买个“坑”
小红书里贩卖的买房秘密,都是什么
称“自己给中国大陆饭吃”,靠捂地赚2000亿,两个口碑崩塌的首富难言离开……
开发商还学李嘉诚囤地?要动真格的,广州土地闲置2年将无偿收回
@所有荆门人,你第一套房子的首付,都是怎么来的?
注意!2021年将会更难,你的赚钱渠道真的靠谱吗?

网址: 这些的捂地的开发商们,都是靠什么赚钱的 http://m.zx3q.com/newsview212930.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