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摸清土壤“底数” 湖北省年内完成土壤首次全面“体检”

一方净土如被污染,就无法保障饮食安全、居住安全和生态安全。记者10月9日从省生态环保厅获悉,继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完成后,我省正围绕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开展调查摸底,到年底,这场持续3年的首次土壤全面“体检”将完成。

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正在钻井取土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部分土壤作为大部分污染物的最终受体,污染排放已超过环境容量。“直至发生污染事件,土壤污染才进入公众视野。”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王玲玲说,长期以来全省土壤环境质量始终停留在“底数不清”的阶段。

根据国家规定,我省2017年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省生态环境厅土壤生态环境处负责人介绍,本次详查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为重点,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2018年底完成,企业用地污染状况调查今年底完成。

采样人员对土壤分层

实验室人员紧张检测

根据全国污染源排查,我省初步确定了6000多家企业名单,涉及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开采、石油加工、化工、农药、焦化、电镀、制革等重点行业。通过详细核查这6000多家企业状况,2693个疑似污染地块名单出炉,2018年底完成疑似地块的基础信息采集。经过风险等级评估,203个高风险地块被锁定。审慎编制采样方案后,今年5月我省启动土壤和地下水样品现场采集和分析测试,检测对象为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和重金属。目前,203个地块共采集土壤样品和地下水样品近3万件。

在详查过程中,生态环境部门同步管控风险。2019年底,我省公布了第一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32个地块入列。同时,全省建立273家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实行动态更新。截至目前,全省未发现收储或出让污染地块的问题。

现场采样人员快筛,发现污染超标将加密采样密度

王玲玲认为,首次摸清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家底,对于产业优化、节能减排和国土空间布局都非常重要。“土壤一旦受到污染,修复太难,耗时太久,费用太高。”王玲玲说,土壤污染具有持久性和隐蔽性,等到污染再治就晚了,因此预防更为重要。

据了解,我省将开展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强化企业用地环境风险管控,实施土壤污染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为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提供支撑。

【延伸阅读】“007”深挖地底污染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胡弦

10月9日,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实验中心,质谱联用仪器等检测设备已连轴运转99天,24小时无休,检测采集回来的土壤样本。

首次详查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深挖藏在地底的污染,对于环保人和地质人而言,这是一场高度协同的“接力赛”。

“我们不是‘996’,而是‘007’。”实验中心副主任易川说。

007,从零时到零时,一周7天。

“找出脸上每颗痣”

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接力赛”开始前,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已经做了一年的信息采集。

2017年底,2693个疑似污染地块名单出炉。可能的污染,藏匿在看不见的地底,如何锁定污染源的位置?

省环科院总工程师王玲玲介绍,信息采集就是要确定地块的生产流程、车间布局等,甚至梳理其“前世今生”,一个地块会形成上千页资料。

“由于迁移性较差,土壤会累积很多年的污染。我们要找到这个地块作为工业用地以来,经历了多少产业?可能会面临哪些污染?污染集中在哪些环节?分布在地块的哪些区域?等等。”王玲玲说,抱着不放过每个污染源的态度,有的地块普查还要追溯到建国初期。

根据采集信息和风险筛查,203个高风险地块的布点方案开始编制。布点方案好比采样操作手册,而且一地一策。王玲玲形容,犹如素描,布点方案一定要细到“找出脸上每颗痣”,便于采样人员按图索骥。

“布点至关重要,如果没选好,可能找不出污染在哪。”王玲玲介绍,布点主要关注企业的原辅料和固体废物储存区、生产线上的产污环节、厂内自带的污水处理站周边等。

冷藏样品24小时内送至武汉

9月24日,黄石一家钢铁加工企业,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正在采样。

彩色涂镀板车间、危废暂存间等是采样布点区域。现场打出了8个土壤孔、3个地下水井。省地质调查院项目负责人李启鸣介绍,首次开展水土共测,能更好查出土壤污染迁移路径。

钻井机器轰鸣,一段圆柱状土壤岩芯被取出。为防止土壤中气体挥发,采集顺序依次为:挥发性有机物样品、半挥发性有机物样品、重金属样品。

经过分层、剔除表层土壤等工序,工作人员用无扰动采样器,先取一小段土壤,放入40毫升样品瓶,瓶内盛有保护剂,防止挥发性有机物“逃逸”。贴上标签称重后,存入放有蓝冰的保温箱中。采集半挥发性有机物步骤类似,重金属样品则直接密封装袋。

地下水取样更复杂。第一地质大队项目负责人阮业东介绍,打井之后不能立即取样,还要洗井,直至各项参数达到取样要求。“不达要求得反复洗井,经常等上两三天。”阮业东说,一家企业的采样工作,短则5天,长则半个月。

现场快筛检查,是“揪住”污染源的第一道防线。一旦发现超标,采样人员将增加相应区域的采样密度,力争筛查出所有污染源。

“整个过程一定要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干扰,反映出土壤真实状况。”李启鸣说,由于样品中气体易挥发,特别是氰化物极不稳定,必须24小时内送至武汉的实验室,且保持0°C至4°C低温。“这对地质人要求极高,凌晨开工、挑灯夜战是家常便饭,只为保证样品准时抵达。”

203个地块采样,省地质局共调集12家采样单位,历时4个月终于完成。

将一钵土查个“底朝天”

前方24小时送样,后方24小时检测。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8天长假里,环境科学研究院的各个检测实验室一直灯火通明。

对于挥发性有机物和半挥发性有机物,经过提取、浓缩、净化、萃取等工序,可直接通过质谱联用仪器等设备分析结果。

重金属检测则复杂得多。首先,晾土得用3到7天。为了晾土,实验中心包下1500平方米的一整层楼,并装上摄像头,定期翻土,分区隔离,保证样品互不影响。

为避免机器研磨混入重金属,土壤样品需用木棰捶细。实验员王子琛介绍,这中间还要耐心地拣出小石头和植物根须。粗磨颗粒用于检测PH值、含水率等,细磨颗粒检测各类重金属。

易川介绍,最后将细颗粒中掺入消解液,把土壤中的重金属消解出来。汞、砷、铅、镉……不同的重金属需用不同设备检测。

这一切做完,分析人员才能根据大量检测数据编制检测报告。

让每一个数据准确无误

要保证检测数据“真准全”,质量控制全程跟踪,是详查工作的“生命线”。

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省质控实验室)土壤室副主任熊晶介绍,质控人员参与布点、与采样、制备和检测环节,保证全流程都在技术规范要求下完成。

5月初,在咸宁市一个地块,土壤检测数据出现异常。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实验室经过样品复测、交换检测,都找不出原因。最终,只能返回取样地块,重新采样检测。1个月后,结论出来了,是土壤天然不均匀造成的,并非人为因素。

“企业用地土壤较复杂,哪怕采样只相隔1米,数据都可能明显不同。”熊晶说,就算反复检测,也要保证数据经得起考验。

“各种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最终都会在土壤里留下痕迹。”王玲玲说,土壤污染持久而隐蔽,难以修复,一旦污染地下水,修复更是难上加难。

业内人士建议,经过此次详查,全省应尽快建立企业用地差异化管控制度,对污染高风险企业予以禁止,中风险企业予以管控,低风险的开展预防。

来源:湖北日报

 

相关知识

3年摸清土壤“底数” 湖北省年内完成土壤首次全面“体检”
湖北持续3年的首次土壤全面调查将在年底前完成
北京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的“六有”经验
为完成8000亿内部销售目标,恒大全国多盘齐发降价“抢收”
柳州在“碧水蓝天净土森林覆盖率”指标中名列第一
来啦!2020年北京市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续期流程详解,请查收
盘道儿2020|年度热词:全面放开落户
重磅!济南全面放开落户限制 落户手续办理简化
土壤污染防治,看“台州样板”
地产内参|河北燕郊楼市风云再起:成交暴涨29倍,新房限购“明禁暗松”

网址: 3年摸清土壤“底数” 湖北省年内完成土壤首次全面“体检” http://m.zx3q.com/newsview209406.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