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城市第30名东莞:昔日“世界工厂”今日绿满“湾区”

作者:廖海彬

5月15日,东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关于强化投资松绑 加快项目落地 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意见》(简称“投资松绑30条”)和《市保企业、促复苏、稳增长专项资金组建方案》(简称“50亿元专项资金方案”)进行解读。

其中,“投资松绑30条”就是政策工具箱,主要是从政策层面,按照“快准狠猛”的总体要求,破解东莞当前投资项目落地难的问题,推动有效投资增长。“50亿元专项资金方案”则是资源池,按照“依法依规、积极稳妥、务求实效”的总体要求,整合资金渠道,形成合力扶持企业。

在城市综合能力方面,据中国投资协会、瞭望周刊社《环球》杂志、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和第三方绿色评级机构标准排名调研编制的《2019中国绿色城市指数TOP50报告》显示,东莞以80的绿色指数在169个城市中位居榜单第30位。

经济总量突破9000亿元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因地处广州之东,境内盛产莞草而得名。同时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

2018年,东莞大力抓好产业谋划招引和项目落地建设、大力推动企业倍增发展、大力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加快推进区域创新、加快聚集创新要素,加快推动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着力抓好重点领域改革、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着力推动重大平台建设、着力提升合作发展水平。

在不断努力下,2018年东莞市生产总值突破8000亿元大关,经修订后,东莞生产总值为8818.11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539.51亿元,增幅为6.5%。此外,进出口总额突破1.3万亿元,排名全国第5;市场主体突破115万户,排名全省地级市第1;实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0亿元,排名全省第4。

总体来看,东莞发展的活力、品质和魅力不断提升。虎门港综合保税区获批,东莞成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8个镇全部入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前400强,百强镇增至15个;还被评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市”,首获中国法治政府奖。

在人民大学、社科院等权威机构发布的相关报告中,东莞的政商关系健康指数、“互联网+”指数、综合经济竞争力分别排名全国第1位、第8位和第13位,民生发展指数排名全国地级市第3位。

在人民生活方面,2018年东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331元,比上年增长8.5%,在《2019年中国绿色城市指数TOP50报告》中排名第11位,与绿色城市第20名绍兴(49389元)和绿色城市第18名舟山(49217元)较为接近。

2019年,东莞认真落实省“1+1+9”工作部署和市“1+1+6”工作安排,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各项工作,全年经济运行呈现逆势而进、逆势更优的良好态势,发展的协调性、匹配性、均衡性进一步提升,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其中,去年东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82.50亿元,从全国大中城市排名来看,由2018年的第21位跃升至第19位;增速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中排第2位,在珠三角排第1位。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657元,比上年增长8.8%。

此外,东莞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中心建设,深入实施“强心补链”、“倍增计划”、“瞪羚计划”、镇村工业改造等组合拳,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工业总量和质量实现新突破。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69家,连续两年保持1万家以上并排名全省第1。

超额完成“小升规”1200家任务,新增规上企业超过1500家。东莞入选2019年广东制造业500强企业比2018年增加36家,入选企业达到73家,跃升至全省第三位,进入广东省第一梯队,仅次于深圳(115家)和广州(81家)。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东莞发展进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而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持续,全市经济仍然面临较大挑战。

昔日“世界工厂”羽化成蝶

2011年,东莞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将珠三角地区打造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群的号召,作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策。多年来,打造了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等一批生态经济新板块,大力推进森林进城、绿道穿城、绿意满城,实现了城市与生态的均衡发展、一体联动。于2015年荣膺“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昔日的“世界工厂”羽化成蝶。

之后,东莞继续优化城市布局,2017年实施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建设三年行动,继续将昔日“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森林、湿地改造为高品质公共绿地,让森林、湿地走进城市,让城市融入森林、湿地。

2018年,黄江、樟木头、麻涌、洪梅、望牛墩成功创建省森林小镇。东莞植物园一期建成开园,市民亲近自然、感受绿色更加便捷。

总体来看,东莞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较高。据标准排名发布的《2019中国绿色城市指数TOP50报告》中显示,2017年东莞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4.2平方米,位列榜单第2名,仅次于绿色城市第33名承德(24.5平方米)。

东莞不断加力森林公园的规划与建设,构建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绿色生态屏障,鼓励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提升森林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

去年,大岭山森林公园建成石洞科普园栈道;大屏嶂森林公园改造并开放游客服务中心;银瓶山森林公园启动三期项目建设,其中樟木头景区完成一半建设;红花油茶、宝山森林公园进入规划阶段。

数据显示,2019年东莞共有3个镇街成功创建广东省森林小镇,总数达11个。共有市级自然保护区6个,面积达8829.9公顷;森林公园20个,面积达33208.19公顷;湿地公园达23个,面积2171.62公顷。全市建成区绿地率为43.76%,绿化覆盖率为35.86%。

公园个数和占比面积均居全省前列,塑造了“半城山色半城水、一脉三江莞邑香”的山水格局。

2019年《东莞市森林小镇建设总体规划》出台,提出突出绿化亮点、体现一镇一特色,分类建设休闲宜居型、生态旅游型和岭南水乡型三种不同类型的森林小镇。力争到今年年底,全市建成14个以上省森林小镇;到2025年,32个镇街全部达到省森林小镇标准。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为指引,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美丽东莞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绿色,是生命的底色,也是“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最动人的底色。

“污企”转型绿色发展

2018年4月,东莞制定实施了《东莞市蓝天保卫战行动方案》,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出拐点”的系统防治思路,以壮士断臂的决心铁腕治污,全面打响蓝天保卫战。

各镇街(园区)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强化机动车污染治理、实施污染企业错峰生产、提高发电机组排放标准、开展VOCs污染深度治理、强化扬尘污染防治等7方面推进32项防治措施,全面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2018年,东莞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范围在25-190,达标天数为301天,达标天数比例为82.5%,同比持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但臭氧和细颗粒物仍存在超标现象。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02,排在榜单中间偏下水平。

2019年,东莞市累计投入超过550亿元,持续深化治水工作,以大兵团作战全力推进茅洲河、石马河、东引运河-寒溪河、东江三角洲河网等4个重点流域综合整治,7个国省考断面水质总体改善。

全市新建截污次支管网1543公里,完成管网验收1950公里、移交通水2071公里,新建微支管网2736公里,均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过去一年,东莞将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来抓,着力推进36项污染防治措施,遏制空气质量恶化态势;着重整治淘汰高污染企业,为新兴产业腾出发展空间,督促27457家企业转型升级,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

全年对38491家污染企业进行综合整治,其中11034家污染严重的企业被淘汰,27457家完善环保手续、完成提标改造,走上绿色发展之路。此外,还对2892家涉VOCs排放企业进行综合整治、督促2142个工地完成整改、淘汰国Ⅲ及以下柴油车9273辆。

尽管蓝天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还有雨水和日照等气候因素,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去年东莞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16,珠三角内排名第7位、全省排名第19位,优于广州、佛山。影响空气质量的六项主要污染物中,PM2.5同比改善,CO同比持平,其它各项指标同比恶化。从气象条件来看,阶段性差异明显,8月前降水偏多,空气质量较好;8月后转高温少雨天气,臭氧污染严重。

今年5月9日,在东莞市政府常务会议中,审议通过了《东莞市蓝天保卫战2020年度实施方案》。其中提出,2020年要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促进臭氧浓度明显下降,巩固细颗粒物浓度达标,实现环境空气质量6项指标全面达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东莞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多年来在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申请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水生态文明试点市”、“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等国家级标杆。

据悉,东莞天然气消费量从2005年的0.4万吨标准煤增至2017年的307.12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从2005年的0.02%上升到2017年的10.3%;2017年,纳入统计调查范围的1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太阳能光伏发电合计接近7000万千瓦时,太阳能发电逐步发展。

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节能降耗工作屡创佳绩。 2005年,东莞单位生产总值能耗0.86吨标准煤/万元,2017年已降至0.4吨标准煤/万元,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的依赖程度有所下降; 2005年,东莞煤炭消费量1140.86万吨标准煤,2017年为1109.95万吨标准煤,在经济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情况下,煤炭消费量减少2.7%。

2005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消费量比重占60.5%,到2017年比重已下降为37.3%;燃料油消费量比重则从12.7%下降为0.4%。可见,全市能源消费结构明显优化,非清洁能源(煤炭、燃料油)消费量比重大幅下降。

《2019年中国绿色城市指数TOP50报告》显示,东莞市的人均能源消费量为5.8吨标准煤,位于榜单中间水平,与绿色城市第38名合肥(5.7吨标准煤)和第48名郑州(5.9吨标准煤)较为接近。

数据显示,2018年东莞单位GDP能耗下降6%左右;初步测算,2019年其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46%,能源消费总量增长2.63%,完成年度“双控”目标。

大力践行绿色建造理念

近年来,东莞市牢固树立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为契机,大力推行绿色建造方式,着力推进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的发展和应用,全面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通过加强规划引导、明确技术标准、夯实产业基础和坚持以点促面,大力推行现代建造方式和促进建筑业转型发展;通过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开展绿色建筑生态恢复和打造绿色建筑展示宣传平台,促进建筑业高品质发展;推广应用优质新型墙体材料、推进预拌混凝土及砂浆应用和强化建设工程施工扬尘管控,促进建筑业持续发展。

从2019年1月1日起,东莞市新立项民用建筑项目(含改扩建)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政府投资公共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大型居住小区项目全面执行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

截至去年12月,东莞市建成和在建绿色建筑项目总数613个,总建筑面积约2400万平方米,并建成一批有代表性的优秀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包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圣融生态幼儿园、三星级项目东莞生态园控股有限公司办公楼、三星级改造项目麦德龙商场等。

相关知识

绿色城市第30名东莞:昔日“世界工厂”今日绿满“湾区”
揭开副中心城市绿心规划面纱!这些细节首次透露
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经济特区完成使命?
装修美图 | 阳泉满庭春 129 平米新古典风格少即是多 (7)张
地产内参 | 四大城市推出“史上最宽松”落户:大专学历可落户,更有城市直接“零门槛”
设计案例 | 绿城翡翠湖玫瑰园 160 平米新古典风格绿城翡翠湖玫瑰园13栋04户型160...
第13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圆满落幕,千年舟荣获“最佳展台奖”
环保+品质!美巢集团获首批中国绿色产品认证
莫干山地板:“走进莫干山”设计师工厂行,探索自然魅力,纵享品质之旅
绿色城市第13名湖州:“绿色引擎”拉动高质量赶超发展之路

网址: 绿色城市第30名东莞:昔日“世界工厂”今日绿满“湾区” http://m.zx3q.com/newsview69171.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