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销售额用来拿地 “两集中”让碧桂园看到一二线更多机会?

文 | 新浪财经 徐苑蕾

编辑 | 韩大鹏

在房地产行业融资环境趋紧的背景下,有些房企为了节流选择减少拿地,而有些房企则继续积极落子,碧桂园就是后者的代表。2021年上半年,碧桂园合计新购项目219个,对应土地权益地价为884.3亿元,权益拿地销售比约30%。

尤其是“两集中”供地政策对于地价溢价率的控制,让碧桂园看到更多布局一二线的机会。在今日举行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碧桂园管理层介绍称,在首批22城集中供地中,公司共获取土地14宗,且多个城市以底价摘牌,总体溢价率仅7%,而这些项目的全周期利润水平约为10.5%。

投资拿地坚持三个“不动摇”

今年上半年碧桂园投资态度依然保持积极。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碧桂园通过招拍挂和多元化方式合计新购项目219个,土地权益地价884.3亿元,权益拿地销售比约为29%。

不同于万科、中海等龙头房企“死磕”一二线城市,碧桂园始终坚持多线城市布局,尤其深耕三四线城市。在上半年新增土地中,84%权益面积位于三四线,16%位于一二线。

数据显示,2016-2020年间,三四线城市销售占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的比例从43%上升至49%。“三四线的面很广”,在碧桂园总裁莫斌看来,在碧桂园以外,要在三四线城市再进来另外一家品牌企业,难度不小。

在今日举行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碧桂园常务副总裁程光煜谈到,在三四线城市,碧桂园有整套成熟的标准化产品去应对刚需和改善需求,实现相对同行来说较优的成本率,而且可以通过自销渠道覆盖到这些城市。

不过与此同时,碧桂园也在地价较高的一二线城市,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程光煜表示,“两集中”供地的出台,尤其是第二轮集中供地政策的调整,从调控名义地价向调控实际地价转变,其实非常有利于全国布局尤其是深耕三四线城市的公司,让它们得到好机会去参与一二线城市的项目开发和经营。

据了解,在首批22城集中供地中,碧桂园共获取土地14宗,其中在上海、长沙分别获得3宗,重庆2宗,北京、广州、郑州、武汉、济南、合肥各1宗。合计权益代价171亿,其中重庆、郑州、武汉和济南地块以底价摘牌,总体溢价率仅7%,而这些项目的全周期利润水平约为10.5%。

莫斌指出,在管理红利时代,碧桂园在投资拿地方面会越来越精准,并且会坚持经营理念、投资标准和投资转化率、货值转化率的“三个不动摇”。

他在业绩发布会上提到,在确保合法合规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公司追求年化自有资金的回报和利润总额的最大化。同时对于年化回报、利润率以及一些商办资产在利润占比中的要求,公司都提出了一系列的管控措施。此外,投资牵头,销售牵引,然后供货、回款和支出形成一个闭环管理。“投资定案所确定的各项指标,我们在运营的过程中都要超出定案指标,这才是企业管理能力的一个体现。”莫斌说道。

销售方面,2021年上半年,碧桂园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3030.9亿元,同比增长14%,权益合同销售面积约34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权益现金回款2727.9亿元,回款率达到90%。

根据莫斌的介绍,上半年碧桂园的权益销售去化率为60%,下半年权益货值约6600亿,全年目标去化率将不低于65%。

收入端毛利率明年有望企稳回升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碧桂园实现收入约2349.3亿元,净利润为224.2亿,分别同比增长27%和2.3%。随着2017-2018年部分低毛利项目进入交付期,碧桂园的毛利水平继续下滑,使得公司利润增幅远不及营收增幅。

2021年上半年,碧桂园毛利率为19.7%,去年同期则为24.3%;净利率则从去年同期的11.9%下降至9.5%。

不过在今日的业绩发布会上,碧桂园管理层传递出积极信号。程光煜表示,由于2019年下半年之后项目质量的大幅度的提升,销售端的毛利水平在2020年是低点,进入到2021年已经进入到了上升通道。从收入端来看,因为销售端反映到收入端需要大概1年多的时间,其预计在明年年中到明年年底,碧桂园收入端的毛利水平会触达低点。

“由于已销售未结转的项目毛利水平相对稳定,在2020年和2021年获取的项目当期销售的毛利水平大概在20%至25%,有信心在后面一段时间逐步的改善销售端和收入端的毛利水平。”程光煜说。

截至2021年6月底,碧桂园可动用现金余额约1862.4亿元,较去年年底的1836.23亿略增;有息负债总额下降至3242.4亿元,而去年年底为3264.85亿;净借贷比率为49.7%,相比去年底下降了5.9个百分点;平均融资成本相比去年底下降了17个基点至5.39%。

受到房企融资“三条红线”和银行房贷管控的“两条红线”影响,碧桂园首席财务官伍碧君坦言,在政策调控下,融资端机构更加谨慎。不过她强调称,碧桂园在融资端影响比较小,机构也在寻找一些优质资产进行投放,优质企业会得到资源倾斜。

今年上半年,碧桂园剔除预收款项后的资产负债率虽然从去年80%降至77%,但仍然踩中一条红线,属于“黄档”房企。伍碧君重申,公司有信心在2023年6月前实现“黄档”转“绿档”。她说道,“转档的话是基于公司过去土地储备和资产的安排,对公司利润没有太大影响。”

(责任编辑:李显杰 )

相关知识

三道红线+供地两集中之下 房企规模化野心不死
机构:“两集中”下应对策略与TOP30房企22城拿地、销售现状
首批集中供地清单陆续出炉 房企即将迎来拿地考验
“两集中”供地下的拿地格局:风光无两的地方龙头与“有钱难花”的大型房企
新力控股张园林:“集中供地”对中小房企拿地是个机会
“集中供地”之下,房企大佬们的拿地逻辑会变吗?
碧桂园:去年销售额5522亿元,新增项目比前年减少一半
碧桂园:去年销售额5522亿元 新增项目比前年减少一半
一季报观察 | 房企销售复苏、拿地凶猛:土拍集中政策对局部地区影响显现
集中供地模式下,中小房企还有哪些机会?

网址: 30%销售额用来拿地 “两集中”让碧桂园看到一二线更多机会? http://m.zx3q.com/newsview365997.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