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洋服务上市“本色” | 深读

作者 | 王泽红

出品 | 焦点财经

一向低调的李明,鲜少公开露面。但今天远洋服务上市是一个里程碑事件,作为远洋集团董事局主席及总裁,他理所应当出现,也是当仁不让。

正如所料一样,他早早的就赶到了上市现场,西装革履,佩戴胸花,满脸微笑,成为了全场的主角,手握亮红色布条包裹的小锤,敲响了远洋服务上市的锣声。

与他一起敲锣的是远洋服务联席主席及行政总裁杨德勇,一位十足的远洋干将,曾是远洋亿家(远洋服务前身)在新三板上市的主要筹备者之一,如今又带着远洋服务开启了新的资本征途。

他们二人一起敲锣,无可争议。

12月17日上午9时30分整,远洋服务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股票代码6677.HK。此次IPO,远洋服务每股发售定价5.88港元,全球发售2.96亿股,募资净额为16.35亿港元,获得了机构投资者的多倍强劲认购。

其中,8名基石投资者共认购1.2亿美元,约 1.58亿股股份,占其发售股份总数的53.44%,分别为淡水泉(香港)、国华人寿保险、高瓴基金、奥陆资本、Franchise Fund LP、永伦基业、Keltic及郑贤方。

上市后,远洋服务依然为远洋集团附属公司。在上市仪式致辞中,李明表示:“远洋服务分拆上市,是基于远洋集团新发展理念的战略考量。通过上市提升远洋服务的独立性、公司治理能力、经营管理水平,以求迅速提升对客户服务的能力和水准。”

严格来说,远洋服务并不是资本市场的新人,其前身远洋亿家曾在新三板挂牌。不过,挂牌不足两年,远洋亿家便选择摘牌转战港股。这样的案例并不新鲜,蓝光嘉宝服务、银城物业等也曾因新三板无法满足融资需求而转赴香港IPO。

杨德勇也表示,远洋服务在香港上市后,将在三个方面有显著的变化:

第一,是在资金、品牌、信用等方面获得资本市场加持,提升了外拓业务和收并购的实力,有助于迅速扩大在管规模和利润水平;

第二,是增加了股本,打通了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丰富了资本运作手段,能够有力地支撑业务独立发展;

第三是通过实现公司化改造,建立了良好的管理机制,提升了公司治理水平。

对于行业而言,远洋服务成功上市,也意味着上市物企的数量增至了40家,也是今年第16家上市的物企,预计也是年内最后一支上市的物业股。

此前,华润万象生活、佳源服务、恒大物业、融创服务、金科服务等已成功登陆港股。后续,迪马股份、禹洲集团也正准备分拆物业板块“东原橙方”和“禹佳生活服务”上市,其中禹佳生活服务已递交招股书。

物业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在这条赛道上,远洋服务的竞争力几何呢?焦点财经从其体系架构,业绩表现和业务成色进行解析。

架构“底色”

远洋服务的历史可追溯至1997年,主要是为远洋集团所开发的物业提供物业管理服务。从2011年开始,随着远洋集团的扩展步伐,业务范围由最初的北京迅速拓展至京津冀、环渤海、华中、华西、华东、华南6大核心区域。

分拆上市前,远洋服务经过系列重组,远洋将境内的资产“远洋亿家”、“中远酒店”以及其他附属公司注入“远洋服务”,搭建了如今的体系架构,拥有176家附属公司及分公司,分布于中国24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

如今,远洋服务董事会共有七人,除杨德勇外,还有财务总监朱葛颖,联席主席崔洪杰、副主席朱晓星,还有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郭杰、薛军、朱霖。高级管理层共有三人,分别是副总经理郭志宝、杜新和王立峰。

在十位董事及高级管理层中,大部分是来自远洋亿家的老班底,如杨德勇、朱葛颖、郭志宝等;也有从母公司远洋集团新加入的,如崔洪杰,9月1日加入远洋服务董事会并担任联席主席,此前一直在远洋集团任职,负责远洋集团整体生产流程的工程、成本、设计相关专业工作。

IPO前,远洋集团间接持有远洋服务约90.1%股权,Smart Estate及Wealth Best分别持有其4.9%和5%股份。其中,后两家企业是多由远洋集团高管成员持股,相当于其在远洋服务的持股平台。

全球发售完成后,远洋集团持股比例稀释为67.57%,Wealth Best稀释为3.75%,Smart Estate稀释为3.68%,剩余25%股权由公众持股。

业绩“资色”

远洋服务管理的物业类型,主要分为住宅社区和非住宅物业两大类。其中,非住宅物业主要包括写字楼、商场及酒店等商写物业以及医院、公共服务设施、政府大楼及学校等公共及其他物业。

住宅社区物业是远洋服务的主要收入来源。招股书显示,在过往的收益中,住宅社区收益占总收益的比例始终保持在60%以上。今年上半年,住宅社区收益占比为65.3%,非住宅物业收益占比为34.7%。

近几年,远洋服务不断地将住宅社区的收益流扩大至不同类型的非住宅物业,管理业态更加多元化,其中具备中高端物业管理服务能力是其核心优势,拥有北京远洋国际中心、北京远洋光华国际、北京大家保险总部、成都远洋太古里、北京颐堤港、杭州乐堤港等多个高端地标写字楼和商业综合体的管理经验。

今年上半年,远洋服务实现收入9.04亿元,同比增加6.6%。招股书显示,远洋服务收入从2017年的12.1亿元增加32.8%至2018年的16.1亿元,又进一步增加至2019年的18.3亿元,三年的年复合增长率约22.8%。

利润方面,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上半年,远洋服务分别实现利润为1.05亿元、1.43亿元及2.05亿元、1.54亿元。同期,毛利分别为2.51亿元、3.22亿元、3.76亿元、2.57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0.7%、20.1%、20.6%、28.5%,稳步上升。

克而瑞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30家上市物企整体收入达到395亿元。其中营收超过10亿元的物企有10家,处于5亿元至10亿元营收范围内的企业有7家,少于5亿元营收的企业有12家。按照远洋服务上半年9.04亿元的营收来看,处于行业中上水平。

业务“成色”

如今,远洋服务已经成长为一家去全国性物业企业。截至6月底,远洋服务总合约建筑面积6190万平方米,共管理210个物业项目,分布在全国的54个城市;总在管建筑面积为4230万平方米,包括155个住宅社区及55个非住宅物业,其中90.8%的在管面积在一二线城市。

如大多数房企物业公司一样,远洋服务的业务也是主要源于母公司。招股书显示,从2017年至今年上半年,由远洋集团及其主要股东提供的在管面积分别为2553万平方米、2778万平方米、2938万平方米和3030万平方米,占比分别为86.5%、74.5%、72.5%和71.6%。

与此同时,远洋服务的第三方拓展能力也在不断加强,同期来自第三方的在管面积则分别为396.9万平方米、952.4万平方米、1115.3万平方米和1199.7万平方米,占比分别为13.5%、25.5%、27.5%和28.4%,第三方物业在管面积占比在逐年提升。

从业务范围及占比来看,京津冀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是其业务重点区域,截至6月末,两个区域的在管建筑面积分别占总在管建筑面积的32.9%及28.8%。这与远洋地产的业务分布强相关,北方本来便是远洋的大本营。

但今年年初,远洋集团提出“南移西拓”战略,对南方市场、中西等京津冀大本营以外地区加大布局,期望培育出一批能够占据市场前列的城市,并以此为中心,辐射周边热点区域。按照今年物管企业的中报排名,远洋服务4230万平方米的在管面积处于中间位置,而随着集团母公司“南移西拓”的推进,将助力远洋服务的管理规模和半径的持续扩大。

当下,规模扩张依旧是物业行业的主旋律,整体市场和单个企业仍具有很大的增量空间,高增长仍然会持续,行业已进入规模增长、收并购拓展、品质提升的关键阶段,远洋服务也在谋求规模扩张。

此次上市募集资资金,远洋服务表示将有约60%用于选择性地把握战略投资及收购机会,约20%用于通过升级智能管理系统建设智能化社区,约10%用于提升数字化水平及内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约10%用作运营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相关知识

远洋服务上市“本色” | 深读
远洋服务赴港IPO的“三个本色” | 深读
远洋服务成功登陆港交所,又一物业绩优股迈入新赛道
给2020后的下一个五年,远洋的时代答卷
远洋拟拆分远洋服务赴港上市
远洋集团:建议分拆远洋服务在联交所上市
疫情下的“健康建筑”新思考 远洋集团推出好房福利
远洋集团北京开发事业部成立 以京为核高质深耕
北京远洋乐堤港案名正式发布 成就北京城市副中心新名片
中经联盟走进“中国文旅榜样项目”远洋蔚蓝海岸活动圆满落幕

网址: 远洋服务上市“本色” | 深读 http://m.zx3q.com/newsview260967.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