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进化的几条路径!留在原地的必将被淘汰

地产行业的风向变了。

过去大家都开口闭口冲规模,现在取而代之的是谈转型,谈变革。

在过去,大部分房企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加杠杆上规模。这是一条其他人实践过、并且被证明可行的路径。而这条路径行不通了,行业进入转型期,可以明确感受到,大家都很焦虑。就像万科郁亮在两年前说的,如何找到新的发展渠道、路径与方法,没有现成的道路可以学习,这是万科最大的焦虑。

其他房企也很焦虑。有的挣扎在”活下去“的边缘,有的迷惘着如何活得好一点。

不破不立。最近,在明源地产研究院主办的2020中国房地产总裁峰会上,旭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提出一个观点,房企想要继续生存发展,必须进化成“新物种”。

明源君认为,未来房企地产的进化途径会有几种,能够抓住其中一种以上的,将能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继续做住宅开发

要找到一个核心竞争力

对大部分房企来说,住宅开发依然是最拿手的业务。

而未来做住宅开发得有新路径。

1、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用更少的投入做出更好的产品

行业马太效应加剧,房企弯道超车的可能几乎为零 ,前排阵营基本已经稳固下来。

上一轮出现许多黑马房企,大多是借助金融红利的东风,加财务杠杆快速上规模。而金融政策越来越紧,尤其三道红线之后,靠负债博增长的模式彻底宣告终结。

接下来,房企生存发展拼的是“内生力”。从依靠财务杠杆驱动,转型为依靠经营效益驱动,就不得不重视经营质量,重视精细化管理。

①对内,向管理要效益,通过精细化管理降本提效

房地产的利润率回落到8%左右,房企开始叫苦连天。而传统制造业利润率5%已经算不错了。房地产不是赚的钱不够多,而是过去赚得多,花钱也大手大脚。长期以来行业高速增长,掩盖了房企内部管理的诸多问题,增速下滑之后这些问题便开始暴露无遗。

这几年,降本提效成为共同命题。打造标准化产品体系,标准化流程;成本管理精细化,每一分钱都花到刀刃上;内部管理提人效,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

行业内组织架构调整变得更为频繁,也是房企在进化过程中不断的自我突破。最近碧桂园就提出打造极简组织,并且在新区域开始试点实施。新区域平台仅配10个人左右,每个项目仅配置3个人。

这是行业内一个将人效做到极致的新尝试。而未来,类似大变革会越来越普遍。

②对外,向市场要利润,产品要适销对路

楼市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房子不再是盖完就能卖,而是要主动寻找客户,到有客户需求的地方去,做市场喜欢的产品。

一位从业多年的地产设计师说,以前开发商说重视产品都是喊口号,今年看来是动真格了。明源君也留意到,房企越来越重视产品研发了,整个行业的产品更新迭代都在加速。

比如今年疫情发生后,房企反映迅速,纷纷对产品功能进行升级。户型上增加书房、入户清洁区,社区增设消杀模块、无感通行功能等。都是房企对客户需求的敏锐反应的体现。

时间拉长到最近两三年,会发现住宅产品升级的节奏也紧凑了。比如旭辉连续3年更新自己的产品代际CIFI-5、CIFI-6、CIFI-7,而且每一年的优化幅度都很大,在产品设计研发上,不仅前期对设计人员的筛选,门槛很高,进来以后还会有严格的考试。新的产品诞生后,还要通过反复的验证,例如:在集团搭1:1的样板间;进行多个城市的客户深访。

所有这些动作,都是为了更好的切合购房者的需求,做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2、选对城市做深耕,形成自己的护城河

两年前,明源君就曾提到,未来2年,最有可能逆袭的是区域深耕型房企。

过去大家往往认为,房企冲千亿必然要走全国化布局。而就在去年,深耕河南的建业破千亿,深耕浙江的滨江破千亿。事实证明,深耕一个区域,天花板也不低。

而去年以来龙头房企也纷纷收缩全国布局,从追求“广度”向追求“深度”转变。明源君认为,未来,区域深耕是绝大部分房企的必然趋势。

为啥?

①全国市场高度分化,许多城市的进入风险变大了

一线城市供地少、周期长,已经不是一般房企玩得起的。深圳基本已经无地可拿;北京一个月内付清50%的地价;上海虽然有机会,但是很难。只剩下广州还有点机会。

三四线城市未来的不确定性变高,许多都只适合打游击战。剩下的就是二线和新二线城市,比如都市圈里面的一些节点城市。这些都是兵家必争之地。选对一个城市,做深一个城市,是房企必然选择。

②做深一个区域,才能真正懂购房者

房子其实是地域性很强的产品。比方说朝向,重庆冬天的气温不是特别低,又是山城,建房子主要考虑地势,客户对朝向也没有太高要求。而在华东地区,朝向不行就是很大的问题。一些房企把他们在一线的产品搬到二三四城市遭遇水土不服,也是这个原因。

深入了解当地客户,关键在于客户研究做得够深够细。

有房企为了研究一个地方的市场需求,会派一组人过去驻地,在当地住上一段时间,专门研究当地人生活、风土人情。

有房企在分析8090后客户的购房需求时,把他们在其他行业的消费习惯报告(如时尚品消费报告)等看似无关的报告都拿过来研究一遍,这些跨界的分析,是别人做不到的。

……

技术层面的做法很多很多,比别人多走一步或许就多一份胜算。而只有铁了心在一个区域深扎下去的房企,才会舍得前期做更多投入。

3、走轻资产路线,靠输出操盘能力赚钱

代建能力成为一种重要的能力。

过去大家总以为代建只是一种“配菜”,事实证明,代建是一门好生意。

今年2月,绿城管理控股有限公司于港交所(00388.HK)独立上市,报表显示,2019年绿城管理的合同销售金额664亿元,相当于一家中型房企的规模了。更令其他地产商垂涎的是,绿城管理的毛利率达到50%以上。轻资产模式的代建,只要干得好,比重资产模式的开发更赚钱。

与代建相似的另一种模式是合作开发。通过和其他房企联手,有钱的找有地的,有地不擅长建设找有开发能力的……优势互补,有肉大家一起吃,虽然赚得少点,却也不失为一种求生存的法子。

围绕住宅做延伸

赚住宅开发之外的钱

过去,房企的主要赚钱模式就是盖房、卖房。而随着住宅规模逐步见顶,行业马太效应加剧,住宅开发这条赛道未来必然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并非谁都是挤得上去。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每家房企能分到的蛋糕也未必足够多。

对许多房企而言,未来要维持一个较好的增速,就需要寻找新的增长极。

1、以住宅为载体,发展成综合服务商

如果住宅开发的规模增长遇到天花板,地产商怎么赚钱?

赚不了短钱,可以赚长钱。

过去,房子只要交付出去,开发商与客户之间基本就没有关系了。事实上,这些客户都是最宝贵的资源。维系好这份关系,他们下一次买房还会找你,他们的子子孙孙买房也还找你。购房客户将源源不断。

建业为什么能在河南做到千亿?因为建业不止做住宅,还做服务。

建业在2015年开启大服务战略,逐步形成建业+地产、+商业、+物业、+科技、+文旅、+酒店、+农业、+教育、+足球、+旅游、+金融、+君邻会”等12个板块,涵盖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客户每天都要跟建业打交道,形成了很强的粘性。

物理空间有上限,服务却没有止境。过去房企提供的是空间,未来房企可以依托房子这个载体,围绕衣食住行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变身综合服务商。

2、做资产运营,靠运营管理能力赚钱

增量市场天花板越来越低,而存量市场依然充满想象。

有人对比过,新派公寓2017年一次融资规模就达到3亿美金,抵得上整个万科的市值。

资产运营是一门长线生意,赚租金收入,赚物业增值,还能赚服务收益。

当然,对于一些房企来说,资产持有太“重”,并非所有房企都能承受。但轻资产模式的管理能力输出,也不失为一条好路径。

美国市值最高的开发商Horton(霍顿房屋公司)市值约167亿美元,而做资产管理的黑石的市值达到246亿美元。

世联行董事长陈劲松曾表示,房地产行业的独角兽最有希望诞生在轻资产运营的长租公寓业务中。

许多房企都在做多元化,做产业园、做特色小镇、文旅项目、做长租公寓,但真正能够将这些项目做起来的少之又少。应该说,现阶段在国内资产运营管理依然是一种稀缺能力,能够让资产持续增值的房企未来也会活得很滋润。

3、走多元化道路,寻找新的增长极

很多房企都在探索多元化道路,出发点其实是一致的。住宅开发市场越来越饱和,房企需要寻求新的增长极,于是大家纷纷做“房地产+”。

①围绕住宅这个载体,延伸相关业务

比如做物业。

现在已上市物业企业达30家,平均动态市盈率在40倍以上。其中,碧桂园服务市值已超千亿,雅生活、绿城服务等市值也超过了地产板块市值。

有人预言,未来万科物业的市值也将会超越万科地产。

物业已经成为房地产最确定的新增长极,也是房企最有机会利用手头资源实现的转型路径。

类似的还有旧改。供地减少,新房开发业务受到严重挤压,越来越多的房企参与到城市更新中。不过,旧改对于房企的资金实力要求非常高,并非所有房企都玩得起。

②寻找能与住宅互相赋能的多元化道路

多元化早已不是新鲜词汇。

这几年,房企做文旅地产、做产业地产、做特色小镇的非常多。但其中不少是打着跨界的旗号,干着传统住宅开发的生意。本质上还是以产业为筹码去获取廉价土地,地拿到了,房子改完了,招商招不来,业务做不起来,最终还是回到住宅开发的老路子。

这种现状不该再持续。

一方面政府不允许。现在做产业地产的,首期招商不理想,后面政府就不再供地了。

另一方面,多元化如果能够培育起来,与住宅之间相互赋能,将让开发商受益匪浅。

比如投资机器人的,不仅可以享受市场增长红利,还能在房地产领域找到应用场景,比如碧桂园的建造机器人,一旦应用成功,不仅提高建造效率,还能大幅减少人工成本。

新希望地产依托自有的农业优势,做乡村振兴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在四川开发的种子乐园的项目,位列西南地区景区人气第九名,原因就在于将农业、文旅结合在一起。

又如一些房企采用的是住宅与商业双轮驱动,住宅为商业带去客流,商业拉动住宅销售;商业地产稳定的现金流收入又能反哺住宅开发……

对房企来说,跨界去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想要成功是比较难的。如果多元化业务能与原有的住宅业务形成互动,相互赋能,将是事半功倍的结果。

相关知识

房企进化的几条路径!留在原地的必将被淘汰
房企降负债的八大路径
家居行业加速洗牌,尾部企业或将被淘汰!
家具业的三大巨变,不能适应或将被淘汰
家具业的三大巨变,不能适应或将被淘汰
融资收紧风声不断 房企扩张面临挑战
房企营销的十二月战役
TOD城市进化 济南呼唤中央活力区的诞生
城市子女请注意:明年起,留在农村的老宅,全部实行“地随房走”
想留在济南,更想留在主城......

网址: 房企进化的几条路径!留在原地的必将被淘汰 http://m.zx3q.com/newsview238461.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