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升温后,房地产市场将走向何方?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融资大环境有所宽松,房地产再度升温,一些城市又出现了深夜排队购房和“抢房”等现象。央行、住建部在8月20日召集部分重点房地产公司举行座谈会,本次座谈会释放出进一步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信号。
一、房企债务高企现象不容忽视
受疫情影响,上半年房地产业融资环境有所放松,土地市场火热,房企又频频出手,以高杠杆拿地,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地楼市调控政策虽没有放松,但深圳、上海等大城市依旧出现了市民深夜排队购房的现象,房地产业再次出现了升温过热的苗头。
目前,房企发债规模普遍较高。中指院数据显示,7月份房地产行业信用债发行规模达642亿元,同比增长29.1%,环比增长86.1%;过去3个月海外债连续增长,7月发行规模508亿元,环比增长30.6%。同期房企信用债平均票面利率为5%,环比提高0.6%,创下2月份疫情暴发以来的利率新高。
央行数据显示,二季度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1.97万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上季末下降1.1个百分点。用益信托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7月28日,68家信托公司共发行了3858款房地产集合信托产品,规模总计5118.5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4099款产品6352.6亿元的规模,出现大幅下滑。
近期,网上出现监管部门对房企的有息负债设置了“三道红线”的传闻。按传闻中提到的标准,中国前50名房企中,同时踩到“三道红线”的房企共14家,包括恒大、融创中国、绿地控股、中梁控股、华夏幸福、富力地产、融信中国、绿城中国、佳兆业、新力控股、首开股份、华发股份、金辉集团、泰禾集团。
同时踩到两道红线的房企共有10家,分别是阳光城、中南建设、金科股份、中国金茂、雅居乐、奥园、荣盛发展、美的置业、融侨集团、首创置业。踩到一道红线的房企有14家,全部不踩线的房企仅为12家。
尽管上述“三道红线”传闻还未经证实,但也并非是空穴来风。这也从侧面证明,目前一些龙头房企尚且高负债,更何况广大中小房企,债务高企成为行业的普遍现象。如果继续放任房企高息密集融资,势必会将房企乃至整个楼市进一步推向债务深渊,增加系统性风险。
二、融资收紧后房企如何降低高负债
对于房企来说,现金流就是生命线。房企来钱渠道只有两条:一是融资、二是卖房。8月20日的房企座谈会释放出的信号表明,监管层坚持“房住不炒”的原则,会议强调市场化、规则化、透明化的融资规则,有利于房地产企业形成稳定的金融政策预期,合理安排经营活动和融资行为,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房企的融资环境正在改变,下半年的房企融资环境较上半年有所收紧。
在融资收紧的情况下,房企再希望如同上半年那样靠大规模发债融资就不容易了,只能靠卖房迅速回笼资金。不少房企上半年还曾高价拿地,背负更大的现金流压力。可是,负债率短期内很难调下来,对短期融资也会受到很大冲击。开发商的“苦”日子来了,生存下来才是关键。
为了减轻还债压力,房企会围绕加速回款展开工作,包括降价促销、转让项目等,调整自身的负债结构。以富力地产为例,穆迪报告公布的中国房企中信用状况恶化的共有7家,其中就包括富力地产。穆迪将富力地产评级从Ba3下调至B1,并将富力香港评级从B1下调至B2。富力地产未来12个月的到期债务为人民币620亿元。穆迪认为,富力地产公司持有人民币380亿元现金,加上测算的未来12个月的运营现金流并不足以偿还债务。
富力地产8月24日发布了2020年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5.9亿元,同比减少4%,期内富力地产总负债减少人民币94亿元。富力公司董事长李思廉在中期业绩会上表示,年内拟出售一些投资性物业和地产项目,规模在120亿元左右。
三、严控违规资金流入房地产
监管部门严格管控银行业违规“输血”房地产业,今年以来已有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10余家银行受到处罚,累计受罚金额高达6100余万元。
最引人关注的是,8月14日上海银保监局对上海银行开出了一张千万级别的罚单。处罚信息显示,2014年至2019年,上海银行存在23项违法违规行为,被责令改正并没收违法所得,罚款1625万元,合计罚没1652万元。另据上海银行公告信息,从2017年初到2020年6月底,上海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已经累计受到36笔行政处罚,处罚金额合计2351.49万元。至今,上海银行处罚记录再添巨额罚单,自2017年以来累计被罚金额已经达到4000多万元。
在严格监管下,为何银行违规“输血”房地产业依旧屡罚不止?主要原因是房地产行业目前仍属于“低风险、高收益”领域。中小银行对房地产市场的走势、风险的预判能力仍较弱,存在盲目进入的情况。银行为了追求更高的信贷利益,不惜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类似上海银行违规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融资的现象普遍存在,银行内部的合规性存在漏洞,以业务发展和规模增长掩盖不良问题,冒险侵蚀了商业银行的合规性。
另外,经济增长的需求和商业银行以利润为中心的考核机制的驱动,也是违规的情况频发的原因。监管部门缺乏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造成商业银行缺乏自我约束机制;商业银行对风险的管理、内部考核机制、拓展服务性收费业务等方面不够完善。所以,今后金融监管难度仍较大,很难在短期内做到标本兼治。
四、严格监管土地出让金 控制地价过高
落实“房住不炒”的原则,抑制房地产业过度繁荣,挤压实体经济的发展,除了在银行金融层面切断炒房资金来源,还要严格监管规范土地出让金。多年来,土地出让金成为高房价的重要推手。土地出让金作为一种制度性安排,在为城市经营提供资金的同时,也显示出不少弊端。
地方政府多迷恋于“傍房地产”土地财政,而惰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巨额的土地出让金背后,耕地保护面临空前压力,农民“被”上楼现象不时上演。不少地方以各种形式规避规划管制和审批管理,“以租代征”、“以土地换项目”等违规违法用地现象频发。
针对地方财政对土地出让金高度依赖的情况,需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将土地出让金的收支管理严格纳入监管轨道。土地出让金取之于地,用之于民,关系到地方财政安全和社会公众的生活福祉。土地出让金是政府部门的一项收入,其各种信息应及时、全面公开,让公众清楚这些钱到底去哪儿了,否则4万多亿土地资金脱离社会监督之外,不仅使地方政府更加依赖于土地财政这个“钱袋子”,而且会导致腐败丛生。
加强对土地出让金的专项审计和执法检查,落实土地出让收益专项管理制度,督促地方政府将土地出让金收支全额纳入预算管理,减少对土地资金依赖和征地拆迁的需求。对未及时足额收缴土地出让收入等违规行为,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唯有如此,才能让地方政府回归公共服务的本位,破解房价“越调越高”的魔咒。
五、保持房地产稳定 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
房地产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重要领域,也是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保持房地产稳定至关重要,实现房地产平稳发展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中央高层提出“房住不炒”和严控违规资金流入房地产的原则,是为了抑制房地产过热和出现地产泡沫。近年来,房价一直居高不下,炒房热不断高涨,楼市泡沫危险加大,对国民经济和居民个人财产安全都产生了很大隐患。
没有实体经济,房地产业将成为空中楼阁。今年上半年,制造业、基建投资增速表现不及房地产。为保证国民经济的顺畅运行,势必要控制房价和地价,限制有息负债增长,规范房地产企业加杠杆的行为。抑制房地产畸形繁荣,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才能让房地产业更加长远的发展。(分析师郭桢 黎轲)
相关知识
再度升温后,房地产市场将走向何方?
线下市场趋于停滞,疫情过后厨电市场将走向何方?
牛市来了,房地产市场将走势如何?
武汉房产中介信用积分制新规出台,房产中介将走向何方?
决策层密集发声强调“房住不炒”,房地产调控将走向何方?
站在巨人肩膀,朗德万斯会飞向何方?
内循环下房地产调控走向何方?
内循环下房地产调控走向何方?
疫情过后,房屋中介将走向何方?
土拍市场升温 流拍率降至年内低点
推荐资讯
- 1穷人装修3万硬装怎么样,硬装 85307
- 2婆婆对儿媳说的暖心话 婆婆喜 78393
- 3女生戴14号戒指算粗吗 正常 78344
- 400后法定结婚年龄 结婚登记 64511
- 5燃气灶怎么选?跟随方太高效直 54010
- 6男生戴戒指的含义图解 女生戒 33291
- 7杨燕军 | 医院建筑的顶层设 22856
- 8克洛斯威墙面定制,约您共度— 20452
- 9宜家遭遇线下门店业绩下滑困境 20239
- 10广州楼市:公积金贷款常见的误 2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