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疫”未来|孔鹏:绿色数字人居是遮风挡雨的壳

“新基建”火了。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随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热词。

那么,居住领域是否属于“新基建”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可持续住区研究中心主任孔鹏在朋友圈表示,空间物理的房地产已经进入尾声,数字的刚刚开始,自然当属“新基建”。

孔鹏也告诉中国网地产,依托新基建和数字化,未来房地产的大势必然是开发健康住宅、开发数字化住宅。无论房地产处于何种阶段,新地产会慢慢取代老地产。而终将到来的健康数字人居,需要政府、学术机构、企业三方联动,各方让渡一部分利益,才能实现协同发展效应。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可持续住区研究中心主任 孔鹏

住宅体系短板显现  能力与效率皆不足

疫情尚未结束,人们已经开始反思。如何让居住环境更加健康?

在孔鹏看来,如果将住宅比做一个体系,这套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能力不足和效率不足。除了满足人们基本的居住功能之外,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这个壳没有起到保护和应急作用。

住宅的组织形式不一样,抗风险能力也就不同。尽管北京、上海都是高密度住宅,欧美国家是低密度住宅,但这些住宅并没有能力去应对突发事件。例如,在2003年非典期间,香港淘大花园成为感染的重灾区。

“系统需要人为地过滤掉一些东西,通过有效改变组织方式实现。比如,在此次疫情中,很多地方将酒店改造成非发热隔离点。在短期内,医院就可实现动线上的全隔离,这在住宅领域很难做到”,孔鹏指出。

住宅是城市的细胞,社区是城市的肌体,公共建筑是城市的内脏。但是,疫情肆虐,

住宅效率不足的问题也随之暴露。例如,一个社区里究竟有多少业主?多少租户?是否每套房子都有人住以及业主的健康状况如何、有没有出入频次突然增加等都无从得知。

对此现状,孔鹏打了个比方,“把社区之间的关系比作细胞,那这些细胞之间没有组织,肌肉形不成合力,最后导致肌体无力”。

而住宅体系效率不足和能力不足的根本,在于认知问题。“不论是购房者、开发商、政府,如果认知仍然停留在满足居住需求,那面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就只会严防死守,在小区门口卡点。这样不仅耗时耗力,还耗资源,更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孔鹏详细地解释道。

疫情是危机 也是转机

每一次危机背后都蕴含机会。对此,孔鹏深有感悟。尽管他认为疫情对他的生活没有太大影响,但却深深影响了他的父母。

众所周知,在所有的社会结构里,越往前的那代人认知越趋于保守。在疫情倒逼之下,孔鹏的父母也学会了网购。“去超市有风险,网购后快递就可以送到小区门口,再用小推车拿回家,这样就减少了交叉感染的机会”,孔鹏带着笑意说。

显然,这种倒逼让全社会拥抱数字化。“当生存需求受到威胁之时,人们对于公共卫生和健康的认知,也会有所改变”。

住宅环境亦是如此。疫情当前,漂亮豪华的房子有用吗?孔鹏追问着。他坦言,全面呵护人的可持续发展,给居住者提供一个安全、公共卫生防疫功能齐全的组织环境更为重要。只有这样,在突发事件出现时,住宅和社区才能有效联动起来。

这也是孔鹏和他的团队正在从事的事情。疫情期间,基于住宅能力不足、效率不足,导致防疫工作难以安全有效地开展。自今年2月10日开始,孔鹏和他的团队将亚洲最大物联网社区中的数据进行重新清洗、升级、整理。

在此基础之上,孔鹏团队还研究出抗疫的解决方案。2月13日,这套解决方案部署在北京石景山鲁谷的一个社区里,可以对重点住户进行监测,收集针对疫情的算法、认知、可视化数据以及数据指导、防疫、监测、重点户的识别、行为交叉、高效投放防疫物资、消杀时间等数据。

实际上,早在2015年,清华大学就成立了可持续住区研究中心,将“效率”和“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重点,带领地产行业探索高房价时代的数字人居体系。

截至2019年12月,该研究中心汇集了30余位国内外专家,涵盖22个研究课题,很多研究成果在项目中得以落地。例如,前门草厂四合院改造、清华专家学者公寓改造等经典项目。

三方联动 寻求公共利益最大化

目前,在健康住宅领域,我国企业主要采用英国和美国的认证体系,而这些都属于商业认证体系,以盈利为主。设计师需要标准来规范项目设计,但这个标准到底给谁用,让谁来掌握呢?

孔鹏对此做了回答。他认为,应该有一个让老百姓能够理解的标准,比如住宅做成什么样才会对老百姓的健康、睡眠、呼吸等有利。

早在清华大学可持续住区研究中心成立之初,他们就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索。2017年11月,清华大学可持续中心还颁布了三项友好标准,关于室内的光环境、空气环境、水环境标准,这三项标准集合了中外相关标准,直接针对最终端空间存在的人本身。比如住宅中存在的TVOC、甲醛、其他可吸入颗粒物等,到底达到了什么标准,对人的健康会产生哪些影响。

不过,“这个标准还得开放,开放到不断接纳新的技术,并将一些好的项目进行量化,最终将其变成等级数、评分化,做到让老百姓可视、可知”。

孔鹏也承认,等级数如何计算出来,还得依赖于专家、政府把关,并让企业参与生产过程,才能形成一个全民认知的标准。房地产行业当然有机会做到这样的迭代与升级,但这需要学术机构、政府、企业三方联动。

对老百姓而言,要认清一个现实:个人从来不是数字化的孤岛,而是生活在数字化空间里。在无纸化消费的背景之下,个人的每一笔消费都有显示。而无处不在的摄像头和人脸识别技术,更让你无所遁形。

那么,我们怎么保护隐私?

孔鹏认为,一定要往立法方向发展。数据是强有力的资源,隐私是数据治理的问题,也是数权法的问题。但与健康住宅标准一样,数字治理的立法并不是依靠企业的自发行为,还是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需要政府、学术机构、企业三方联动,站在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立场上,制定相应的数权标准、原则以及法律法规。“尽管我们自身做出来的标准含金量挺高,但它只是一个中心的研究标准,社会影响力和价值没有那么大”。

加强政府引导 实现高效协同

人类社会正步入智能时代。3月13日上午,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要加快5G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在建项目尽快投产达产。

随着“新基建”的概念被热炒,很多房企正试图进入绿色科技地产领域。只是大部分房企仍在重复住宅建设的老一套,绿色科技也只是噱头而已。

“有些企业是投机性的,他们只是把原来的受益方、原来的商业模式用新的包装盒推出来,并不会做实质性的投入,这样的企业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会有大的推动”,孔鹏直言不讳。

“购房者应该是健康住宅的评判者”,孔鹏表示,“这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从公共能源、公共安全、社会治理、群体观念等角度来看,大家分别让渡一部分权利,方能实现更高效的社会协同”。在关键的公共利益上加强引导,引导国人消费需求和习惯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

孔鹏始终相信,未来,依托新基建和数字化,房地产行业终将朝着健康住宅、数据人居等方向奔去。而在新旧技术交替之下,做出亲民、便宜的数字人居,给普通人打造一个健康、安全、可持续的环境,让普通人也能住得起健康住宅,是孔鹏和他的团队一直在做的事情,也是孔鹏一直希冀的事情。

究竟是健康住宅,还是绿色地产,抑或是数字人居,孔鹏并不纠结具体是哪种叫法,因为最终都是换汤不换药的。那么,他和他的团队所要做的以及希望做的事情究竟还需要多久才能成型?“五年之内它一定会比较成熟”,孔鹏大胆预测。

相关知识

博“疫”未来|孔鹏:绿色数字人居是遮风挡雨的壳
清华大学CSC发布多个数字人居技术成果
推动绿色数字人居产业发展 清华大学CSC四大产品亮相住博会
张鹏: 民营企业参与到老旧小区改造有难度
尚品本色孔鹏:产品渠道双发力,服务新生代消费者
鹏美绿家双展告捷,实力出圈!
CITE 2020:创维集团携全品类智能人居产品演绎未来理想生活
论坛丨如何打造客户满意的绿色好房子?来自金茂朗诗等企业认为要管控好供应链
周鹏:用长期主义的思维为区域做焕新升级
曾靠卖房成功“保壳” 如今再次卖房 海马还能靠房产撑多久?

网址: 博“疫”未来|孔鹏:绿色数字人居是遮风挡雨的壳 http://m.zx3q.com/newsview15810.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