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摘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桂冠

青城如黛,碧水如练,郑州的生态巨变引爆朋友圈。6月30日上午,在创建2019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大考中,郑州从全国众多候选城市中脱颖而出,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命名并授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志着郑州市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又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从“风沙之城”,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郑州逐绿的脚步从未停歇,它也成为继南宁、杭州之后又一个获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称号的省会城市,是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省会以上城市。□东方今报·猛犸新闻首席记者夏萍通讯员邓睿任翔/文图

喜事!郑州市正式挂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6月30日上午,郑州园林界“喜事”传来。在河南省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建设现场会上,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郭风春正式为郑州市授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郑州市政府副市长陈宏伟代表郑州市领取奖牌。

作为我国城市建设管理方面含金量最高的一项城市荣誉,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国家园林城市的“升级版”,更加突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更加注重城市生态功能的完善、城市建设管理综合水平以及城市为民服务水平的提升,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城市形态。而申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则必须在已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的基础上进行,其要求更高,评估也更注重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从“风沙之城”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郑州在新中国成立前曾被称为“风沙之城”,新中国成立后,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园林绿化建设。从“风沙之城”,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郑州逐绿的脚步从未停歇。

1959年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

1985年,郑州因绿化覆盖率位居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大中城市之首赢得了“绿城”美誉。

自2006年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后,郑州并未在荣誉面前止步,而是继续加大投入和建设,大力开展增量提质、生态修复、节能减排工程建设,营造城市生态板块和生态廊道,较好地保护了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百姓的幸福感与日俱增。

以全国领先的市民美好生活指数,郑州被列入2018-2019年度全国十大美好城市。

2020年1月22日,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命名2019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园林城市(县城、城镇)的通知》(建城〔2020〕17号),郑州市被命名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成为继南宁、杭州之后又一个获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称号的省会城市,也是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省会以上城市。

添色添彩“花样郑州”,绿地面积连续八年保持超千万平方米规模增长

如今,绿色,已成为郑州最浓的“底色”,一株株树木、一块块绿地、一座座公园,正不断点缀、叠加、融合,汇聚成城市的绿色肌理。

近年来,南环公园、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龙湖公园、凤山公园、植物园、雕塑公园、体育公园、世纪游乐园、方特欢乐园……一批批城市公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接下来是添色添彩,这一点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感同身受。“经常能看见路边的花草景观,就像一个小花园,赏心悦目。”这是很多市民的心声,他们口中的花草景观即园林造景上的“花境”。

“截至2018年年底,郑州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0.83%,绿地率为35.8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2平方米。”细数这些“家底”,郑州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底气满满,目前,郑州城市绿地面积每年以不少于1000万平方米的速度增长,建成1785亩园博园、万亩龙湖生态文化公园、3200亩象湖生态湿地公园、2800亩龙子湖植物公园、南水北调带状生态文化公园,以及南环公园、西流湖公园、雕塑公园等大型综合性公园,打造了全长3588公里、遍布全市的绿道网络系统,成功举办中国(郑州)第十一届园林博览会。并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和城市特色定位,正在大力开展公园城市建设,大力实施增量提质、生态廊道、生态修复工程,大力推进铁路沿线、过境干线和出入市口整治,绿地面积连续八年保持超千万平方米规模增长,城市宜居环境持续改善,创建工作亮点频呈。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形成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网络体系”

有绿,自然离不开水。郑州西依嵩山,北临黄河,十多条河渠流经市区,构建了城市山水骨架。

近几年,郑州市围绕城市山水格局和自然生态系统,制定了生态敏感区域保护措施,完成了城市生态评估,建立了生态修复项目库,全面开展生态修复,初步形成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的生态网络体系。

在城市水体修复方面,先后对东风渠、熊儿河等11条河流进行疏浚改造,建成了全长296.5公里的滨河生态长廊,通过了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

在山体废弃地修复方面,持续开展邙山山体修复,绿化荒山6000余亩,曾经的荒山秃岭,如今森林覆盖率超过90%。完成了中原窑厂废弃地修复,曾经的垃圾填埋地,建成了风景秀丽的南环公园。

在湿地资源保护方面,成立黄河湿地保护区,对郑州市黄河沿岸3.74万公顷的湿地进行保护,生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目前,郑州黄河湿地保护区是全国河流湿地最具代表性地区之一,是全国三大候鸟迁徙通道之一。

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积极推进新建民用建筑65%+的节能标准,节能建筑达到100%;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在建面积703万平方米,获得全国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称号。

“路长制”模式深入推进

郑州城市经验被住建部推广

如今,市民走在金水路、嵩山路、中原路、人民路等主次干道,高大的法桐遮天蔽日,不但在炎炎夏日为市民带去一份清凉,更是吸引成群的鹭鸟在此筑巢安家,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画卷。

按照适地适树原则,郑州市园林局推进林荫路建设,以市树法桐为主基调,坚持路修到哪里树就种到哪里,建设林荫道路。目前,郑州林荫路长度2330.85公里,推广率93.4%。

特别是2018年以来,郑州市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井字+双环”高架快速路初步成形,建成运营地铁线路5条,运营总里程居全国第10位;“路长制”模式深入推进,城市品质全面提升,郑州城市经验被住建部推广;解决了990条市政道路的路面不平、窨井沉陷等问题,大力开展步行和自行车系统建设,使全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0%以上;郑州正在逐步推进的垃圾分类也取得显著进步,在住建部去年组织的第三季度考核中,46个试点城市中排名第10位,实现了“路平、灯亮、水通、市容整洁、市政设施安全有保障”的目标,提高了城市应对恶劣天气下供水、供电、供气、通信、交通等民生保障能力。

把郑州打造成畅通之城、活力之城、美丽之城、幸福之城

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宜居的生态环境,是“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体现。可以说,郑州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对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提高郑州市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荣誉不是终点,奋斗没有穷尽。郑州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生态园林城市是一个动态的、可持续的、不断发展前进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郑州下一步将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公园城市理念,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郑州特色”的原则,朝着蓝天、绿地、碧水的目标逐梦前行,把郑州打造成为内捷外联的畅通之城、创新创业的活力之城、生态宜居的美丽之城、民生优先的幸福之城!

来源:东方今报

相关知识

郑州摘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桂冠
防城港-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2020郑州万科有温度的设计
远洋集团联合北京城建48亿摘得北京大瓦窑不限价地块
南宁:2022年初步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CITE 2020:创维集团携全品类智能人居产品演绎未来理想生活
齐家网第四届峰会年度颁奖典礼:齐家直播秀22名设计师载誉而归
中建联合体12.5亿底价摘得北京门头沟“不限价”宅地
于变局中开新局,齐家网第四届全国家装行业峰会即将召开
家装下午茶CEO许春阳确认出席齐家网第四届全国家装行业峰会

网址: 郑州摘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桂冠 http://m.zx3q.com/newsview97287.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