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件事,涉及新房与二手房,说不定对你有用

买新房,开发商却迟迟不交房,好不容易交了房,办房本有时一拖再拖,一个“等”字,让不少买房人“愁白了少年头”。

买新房烦心事多,那就看看二手房吧,找房、看房、成交,二手房看得见摸得着,按理说“猫腻”应该少很多,但并不是这样的。中意的二手房,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后,到了办过户时才发现,房子有抵押,不能交易。这种情况真是让卖房的尴尬,买房的恼火。

以后上述两件事在郑州都有了简单的解决办法。

1

开发商要是延迟交付,延迟办证,咋办?

答案很简单,起诉它。人民法院不仅给咱买房人做主,对于诉讼程序与调解工作也进行了改革。

5月12日,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关于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新闻发布会,其中对于对物业、房屋买卖中的延迟交房、延迟办证等涉众型纠纷,及家事、相邻关系、小额债务等纠纷的相关问题的诉讼及调解工作的变化是一个亮点。

根据2019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授权最高人民法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授权最高人民法院在20个城市的中、基层人民法院和部分专门人民法院开展试点。

试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优化司法确认程序、完善小额诉讼程序、完善简易程序规则、扩大独任制适用范围、健全电子诉讼规则。试点期限自2020年1月15日起,为期两年。郑州、洛阳是我省两个试点。

试点郑州会怎么办?

郑州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刘玉华通报称,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郑州两级法院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针对郑州两级法院近几年案件增长过快问题,大力加强诉前委派调解和司法确认无缝衔接机制,把改革试点工作与诉源治理有机结合,出台《关于加强诉源案源治理的若干意见》,对物业、房屋买卖中的延迟交房、延迟办证等涉众型纠纷,及家事、相邻关系、小额债务等纠纷,在登记立案前,经当事人同意,委派给街道、社区特邀调解组织或者特邀调解员,进行调解。

据介绍,一旦调解成功,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不用打官司,调解书同样具备法律效力。

目前,郑州两级法院选聘特邀调解组织142个,选聘特邀调解员542人。第一季度,委派调解案件4855件,成功化解纠纷812件,收到司法确认申请案件343件,受理341件,驳回申请2件,确认有效321件。

2

买二手房前,可以在网上先看看中意的房子是否存在封存、抵押情况。

5月11日起,针对郑州市区内的不动产,任何人通过网络输入不动产登记单元号或房屋坐落,就能对上述信息进行查询。

从郑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了解到,为优化营商环境,5月11日起,通过郑州市不动产便民服务及一窗受理云平台(www.zzbdc.cn),任何查询申请人通过手机或电脑就能查到郑州市本级(金水、二七、中原、管城、惠济市内五区及郑东、经开、高新三个开发区)不动产的自然状况、是否存在抵押限制等基本登记信息。

“所谓‘自然状况’,就是能看出这个不动产单元号或地址对应的是成套住宅、还是商铺、

还是储藏室等。除了这些,还能看出来这个不动产有没有抵押,有没有查封等限制信息。”

对于房产信息的在线查询是否会泄露个人隐私的问题,郑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相关负责人解释,这一查询功能在设计时已充分考虑到了保护相关权利人的个人隐私,“不动产在谁名下通过这个途径是查询不到的”。

说在最后

END

新房的延迟交房、延迟办证,相信是不少业主都经历过的事情。

就买卖双方而言,购房者相对开发商处于弱势。经常是房子交付时间延期了,开发商一纸通知告知而已,因此所引起的购房者大规模维权更是不再少数。此次在郑州试点的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无疑是对购房者维权的一件大好事。

有时候拿起法律武器维权,可能比在售楼部扯横幅更有效。

对于购买二手房的消费者而言,对于中意房子的信息往往是了解不清晰的,更有甚者房子买过了还是稀里糊涂的。对于这种情况,买房前查清楚房子的主要信息太有必要了,毕竟拿出“六个钱包”买来的房子,交易前买卖双方对于交易标的物状况的明晰,才是对双方达成交易的公平做法。

买房,就要买个放心。买个明白,相信上述两条消息对准备购房或者临近交房的人会有帮助。

来源:大河报

相关知识

两件事,涉及新房与二手房,说不定对你有用
买房到底选新房还是二手房?
买新房与二手房的差异 优缺点各是什么?
到底是买新房还是买二手房?什么样的房子才是好房子?
已经4月了,致所有想买房的人:接下来,不管你买不买房,都会出现两件事......
你会选择二手房还是新房?权衡二者之间的利弊之后,再做决定
为什么要买二手房? 买二手房比新房好的10大理由!
70城房价回暖!32城二手房价格上涨、38城新房价格上涨,刚需买房真的不能再犹豫了!
买房该选新房还是二手房?
【购房指南】新房OR二手房 哪个才是最适合你的?

网址: 两件事,涉及新房与二手房,说不定对你有用 http://m.zx3q.com/newsview61294.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