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经济圈建设下的城市机遇: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从2011年的“成渝经济区”、2016年的“成渝城市群”再到如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十年间,成渝地区在全国区域版图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一个普遍的观点在于,成渝若能真正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无疑将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从而与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一同,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根据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要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全新定位下,各项建设工作正紧锣密鼓推进,成渝“相向发展”迈出重要一步——5月6日,成都东部新区挂牌成立,以省级新区的形式打造“未来之城”;三天后,重庆召开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在原主城9区基础上将渝西地区12个区扩展为主城新区。

种种迹象表明,成都东进、重庆西扩,将为中国经济“第四极”崛起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成都东进完善城市格局

没有“双城”,就没有“双城经济圈”。此前有学者表示,成都一直是“强省会”、首位度高,和重庆在成渝地区属于“双核独大”,但和其他城市群的极核城市相比,实力还相差甚远,在此情况下,应进一步做强“极核”。去年8月举行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更明确,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唱好“双城记”,提升中心城市的核心带动能力势在必行。从现实情况看,成都的谋篇布局早在三年前就已开始,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即是开辟永续发展的新空间。

2017年4月,成都在第十三次党代会上首次提出“东进”,跨越龙泉山向东发展,推动城市空间格局从“两山夹一城”的逼仄转向“一山连两翼”的开阔。这一全新部署也被外界解读为成都城市格局的“千年之变”。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认为,成都此举不仅是为了扩张,也是为了西部的保护、中部的优化,“是认识到了自己的资源价值和发展取向,有针对性地制定方针”,虽然成都给自己找了个“难题”,但这个“难题”是长远利益所在。

而历经三年的酝酿谋划、战略研究、勘探规划、统筹提升、片区设计,成都东部新区日前正式挂牌成立,为“东进”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一座千万人口的城市,光靠服务业很容易就会“空心化”,必须有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地方。作为省级新区,东部新区可以充分利用天府国际机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形成新的人口和产业集聚地,完善成都的城市格局。

转变营城方式回归城市初心

如今,用“炙手可热”来形容这座西部城市,毫不为过。

截至2019年,成都常住人口达到1658万人,服务人口超过2100万。其最近三年的常住人口增量均超过25万人,同时,自“人才新政”实施以来,已累计吸引超过33万本科及以上学历青年人才落户。

在被越来越多人“用脚投票”选中的同时,成都也在转变营城方式,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为新成都人打造一座“未来之城”,并以此吸引更多人口流入。

比如,不再“摊大饼”式蔓延,而是在适宜建设的空间紧凑布局城市组团,通过TOD 开发,以轨道交通串联各个组团;不要高楼林立,不要水泥森林,而是基于得天独厚的山水本底,探索在公园中建城市……

简单地说,“未来之城”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始终“以人为本”,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回归城市初心,满足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这也是城镇化进入“下半场”后,必须遵循的规律——从“土地”的城镇化到“人”的城镇化,发展主体、发展动力、发展逻辑都变了。用李晓江的话说,过去的城市发展是人跟着企业走,现在是企业跟着人走,“人们会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去选择生活的城市,再在城市里就业。”

也因此,在这一轮新城新区建设中,成都极其强调“人-城-产”的发展逻辑,明确表示要统筹布局生产、生活、生态设施,以“精筑城”带动“广聚人、强功能、兴产业”,增强新城新区的宜居性和吸引力。

作为成都东进的“桥头堡”,日渐成型的东安新城正在成为其中“典范”。

负责东安新城整体开发运营的华润置地,此番采用的是片区综合开发模式,以公园城市的理念为出发点,坚持功能复合与宜业宜居相统一,确保在适宜的空间尺度内,有居住、有就业、有公共服务、有高品质的公共空间,进而满足一个家庭多样化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02年首次进入成都市场时,华润就是通过先修公园、优化环境的方式,把曾经脏乱差的东湖公园变为城市景观后,再做商业开发。由此,不仅确立了其公园生态住宅的标杆地位,也完成了成都公园地产开发的“启蒙”。

抢抓大运“赛点”共筑“未来之城”

被疫情打乱的生产生活眼下正在加速恢复。根据早前的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不仅要加快推进东部新区建设、深化合作唱好成渝“双城记”,同时还要“全力推进大运会筹办”。

消息显示,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定于2021年8月16日至27日在成都举行。尽管比原定日期推迟了8天,但筹办时间依旧紧迫,任务并不轻松。

面对“赛点”,作为开闭幕式主体育场(东安湖体育公园)配建方的华润没有慌张——2011年深圳大运会开幕式场馆“春茧”正是由其代建——带着经验而来,华润显然有底气沉着应对。

在公司内部,还有一句话流传甚广,“在深圳湾看到东安湖的未来”。这样的判断既是对过去的经验之谈,更包含对未来的期许。

2011年,年轻的深圳借大运会之力,被全世界认识,城市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同时,地方政府也借此机会加密地铁线网、改善环境、提升景观,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让普通市民分享到“大运红利”。而“春茧”运营不到一年,也通过商业演出、商铺出租、大众健身等项目,实现了盈利。

深圳的成功,成都可以复制吗?答案是肯定的。

华润置地工程管理部副总经理、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项目公司总经理张亚伟认为,深圳大运会与成都大运会规模、档次、标准和举办的目的都是相近的,同时,对标当初深圳湾片区,成都东安湖片区不仅有体育中心、东安湖等公建配套,还有总部经济、高端住宅、旅游观光等复合功能载体。

在他看来,以大运会中心为驱动源,深圳湾这种“小开发区”的节奏,有充足的条件在东安湖畔复刻——作为华润在成都市场的又一力作,占地约532亩“未来之城”以5200亩东安湖湿地公园为生态本底,打造慢行优先的道路体系,融合万象商业、图书馆、剧院、幼儿园、社区综合体等商业、文化、教育、生活配套,真正做到“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公园城市范本。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完备的硬件配套,华润还与成都龙泉驿区政府携手打造“东安讲堂”,聚集文体、科技、生态、规划等专业人士,向社会介绍区域、解读政策,不断丰富空间载体的功能作用,积极营造生活场景、共筑未来美好生活。

谋赛更谋城。在华润的助力下,更多新成都人将向东汇聚,为成都东进集聚高端资源要素、进一步充沛力量注入新的活力,“未来之城”未来可期。文/李西

相关知识

双城经济圈建设下的城市机遇: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这些看点不可错过!
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成渝住房公积金实现"互认互贷" 双城经济圈再释利好
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不一样: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重庆建博会盛大开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解码高新区生态宜居核心腹地,如何开启成渝双城人居新格局?
西部有个新的“圈”——成渝加快双城经济圈建设
1个多小时直达成渝!宜宾交通升级,强势接轨成渝双城经济圈!
广佛双城宜居C位:恒大滨江华府打造6公园生态大盘

网址: 双城经济圈建设下的城市机遇: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http://m.zx3q.com/newsview49639.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