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思南:特色产业上山坡 绿了荒山富了民

原标题:贵州思南:特色产业上山坡 绿了荒山富了民

“我老了,做不得重活路了,到这里摘茶还行,村里面管中午饭,每天还可以拿到上百元的工钱。”日前,在贵州铜仁市思南县鹦鹉溪镇翟家坝村白茶基地里,来自该镇踏溪村的黄秀娥老人蹲在茶林间,一边双手翻飞忙着采茶,一边与记者聊起家常,“我在这里做一点,儿子们的负担就轻一些。”

就在老人所处的山坡上,远远近近还有不少群众腰挎竹篮,走走停停忙采茶。细看,其中不少是老人、妇女。“他们都是留守在家的,有的在照看小孩,有的在照顾老人,来这里采茶一方两便。”随同采访的翟家坝村支书李奎介绍,听说茶园开采,周边群众大多都来了,现场总共有200多人。

翟家坝村茶叶基地是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于2018年由对口帮扶思南的江苏省常熟市提供400万元的项目资金支持建成,总面积达1023亩。“栽下去不到一年,这些白茶就投产了。”置身绿色的茶园,李奎算了一笔账,仅去年,基地就为村集体创收6万多元,并通过土地流转和提供就业岗位,为当地群众增收100多万元。村里70多岁的老人田维英在茶园里务工,不计分红,纯收入就达1.3万元。

翟家坝名义上称“坝”,实际并无坝子,除了低处零星的几块田地,村内放眼皆山。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落户深山后,为了种好白茶,提高生产效益,常熟市还引进苏州漫香阁茶业有限公司在思南成立贵州品界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并与茶园签订产销协议,解决了销售难题。

翟家坝山坡上崛起“绿色银行”,并非思南产业发展个案。近年来,山地思南“靠山吃山”,积极探索农村产业革命新路子,打好特色牌、拓宽致富路,绿了荒山富了民。2014年以来,全新通过发展产业和实施就业累计1.72万户7.52万人。

日前,记者走进思南县瓮溪镇胜利村,只见壁陡的山坡上,十多个村民正在移栽油茶。“这个坡坡,原来要么打荒,要么就是种几棵玉米,种下去了能不能收成,还要看运气,要是雨大,一场雨就让春耕全废了。”该村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队长朱进军说。

眼前这片让人站在地里直感觉眼花的坡地,正是该村选定的油茶种植示范基地,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经营。在基地的引领下,全村群众争相不种玉米栽油茶。据统计,村里380多亩玉米地,今春已全部添上新绿。

村民刘子富就是该村发展新兴产业的头号积极分子。长期在县城做小本生意养家糊口的他,几年前就已自主栽下经果林五六亩,其中部分脐橙已初挂果。今年,一听说村里争取项目支持,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他就放下生意回到家移栽油茶。“以前种包谷一亩最多产千把斤,除去农药、肥料,纯收入顶多也就五六百元。”正在地里忙活的刘子富说,“现在搞油茶,上面有补贴,还可以套种豆子,最关键的是栽下去了,管理上也节约了时间,做生意也安心了。”

产业上山,项目落地。思南县对发展油茶种植的农户,不仅通过退耕还林项目,每亩提供1200元的资金补助,同时通过整合扶贫资金,每亩地提供660元的整地、移栽、管理等环节投入支持,还免费提供套种的豆种。

更为引人瞩目的,还有基础设施投入。为配合特色产业发展,思南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强弱项、补短板。2014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05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22个,实施产业扶贫项目913个,实现了贫困农户全覆盖。

要想富,先修路。春回大地的胜利村,不仅有群众正忙着移栽油茶的热闹景象,也有机器轰鸣开山劈石新修大道的壮观场景。据来自铜仁市残联的村第一书记杨维龙介绍,在实施“组组通”公路项目后,该村今年又争取实施产业路2.3公里,累计投资70多万元。“这些路建成后,产业有了‘出路’,群众也多了一条‘路’。”看着一条条大道经过山寨通向山坡,杨维龙说得意味深长。

这路,是开拓之路,更是脱贫之路。将荒山荒坡变成绿地宝地的思南,到2019年,全县279个贫困村已全部出列,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44万户14.94万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至3585户8034人,综合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3%。“如期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后,我们正对剩余贫困人口坚持挂牌督战,向全面胜利发起总攻。打赢这场硬仗,还得念好‘山字经’,有效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该县扶贫部门负责人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贵州思南:特色产业上山坡 绿了荒山富了民
甘肃崇信县:火了林下鸡 肥了窑洞牛 美了乡村富了民
贵州民宿业 点亮疫后经济
富力“绿”了一条线
做了九年文旅,多彩贵州城打造了一座怎样的人居大城?
秦皇岛市昌黎县做大做优做强特色产业
房企特色产业扶贫显成效
拿地喜报:百里集团于贵州再斩新地 正式进驻贵阳
那些在民宿酒店夜不能寐的日子,今天结束了
贵州发布十大红色文化旅游线路(附吃喝秘籍)

网址: 贵州思南:特色产业上山坡 绿了荒山富了民 http://m.zx3q.com/newsview4252.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