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开发商打“价格战”,单靠“限跌令”不行

防止开发商打“价格战”,单靠“限跌令”不行

据株洲日报报道,近日,有市民、网民反映金碧置业、融盛地产、博瑞地产、欣盛万博、贝壳经纪等企业采取大幅降低销售价格并明显低于市场正常价格销售或代理销售新建商品房,严重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株洲市住建局随后对上述企业项目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并计入企业信用不良记录。

而在此前,已有昆明、岳阳、惠州、唐山,以及江苏省江阴市等先后出台“限跌令”, 严禁低价倾销、打价格战,遏制和打击恶性竞争、降标降质、逾期交付等违规违法行为,稳定房地产市场。

面对这样的现象,很多人一定会想,在房价已经很高的情况下,开发商降价售房,不是好事吗,为什么要限制开发商降价,难道只有高房价才符合政府意愿、达到政府目的吗?如果单纯从房价与老百姓(603883,股吧)购房的角度分析,确实如此。高房价已经让老百姓苦不堪言,让老百姓牺牲了许多其他方面的消费,让老百姓的幸福感也受到了影响。

只是,今天的房价,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名词,还是一个政治名词、社会名词,也不仅仅局限于经济范畴,还属于政治范畴、社会范畴。房价的任何变化,都有可能搅动市场、影响稳定、产生风险。一方面,它与经济的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地方经济,很多都对房地产有着很强的依赖性。

如果房价出现大幅下跌现象,经济稳定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继而影响就业、影响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影响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另一方面,它与金融风险、百姓心理密切相关,一旦房价出现大幅下跌,最先受到影响的将是银行,不仅开发商的风险会迅速传递到银行,购房居民的风险也会快速传递给银行,从而使银行面临很大的风险。显然,这是最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也是最承受不了的问题。

也正是因为如此,地方政府对开发商打价格战,是不能容忍的,是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限制的。关键就在于,单靠“限跌令”能把房价下跌的问题解决吗?就算开发商不打价格战,不恶意降价销售房子,房价就一定能够稳得住吗?显然,房价问题不只是表现在涨跌上,还表现在对待房地产问题的态度上,表现在如何体现住房的居住属性上。如果地方政府认识不到房地产问题的严重,不知道房地产市场已经面临极大的风险,仍在把房地产作为拉动地方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那么,房价下跌将无力阻挡。即便出台再严厉的“限跌令”,也无法阻止房价的下跌。因为,供远大于求,只有这样一种结果,也只有下跌一条路。

要想保证房价不出现较大幅度下跌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政府的发展思维要做出根本性改变,对房地产的依赖要大大弱化,要更加重视实体产业发展,重视将优质资源转到实体经济领域。只有实体经济发展了,实体产业振兴了,居民就业稳定了,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了,房地产市场才能稳定,房价才不会成为广大居民关注的敏感问题,开发商也不会打价格战。特别是头部开发商,会成为房地产市场稳定的定海神针。

这也意味着,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不能只把眼睛盯住房价,只把房价下跌的责任推给开发商,还应检讨自己的行为,看自己是否也是房价下跌的重要因素,如果地方不能好好反思,而只想通过行政手段控制房价下跌,总有一天,控制会成为空谈。

这也意味着,地方在出台房价“限跌令”的同时,应当更加重视保障性租赁房建设,多向市场推出一些保障性租赁房,让买不起房的居民都能通过租房市场获得自己想要的住房。在此基础上,商品房价格则完全交给市场,让有钱人去折腾商品房价格。即便价格再高,只要保障性租赁房能够足够供应,也不会出任何问题。

所以,要想房价稳定,就必须各方齐出力。特别是地方政府,既要防止市场出现恶性降价、串通降价、大打价格战等问题,避免开发企业出现全方位资金链断裂现象,维护市场稳定,防范金融风险。同时,要在空置房、库存房已经很多的情况下,减少商品房建设,增加保障房供应。至少,要将空置房和库存房中的一部分,转化成保障性租赁房。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房价出现灾难性下跌。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谭浩俊。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相关知识

全国多地出台房价“限跌令” 专家:稳定市场预期意义大于调价
刚买房就遭遇开发商降价?政府出手!约谈相关企业,下架所有涉嫌低价销售的房源…多地此前出台楼市“限跌令”
另类调控“限跌令”潜行:“三稳”基调下的楼市再平衡
多城楼市“限跌令”落地
楼市怎么了?党报及时回应“限跌令”,释放了5大信号
湖南岳阳发布“限跌令”,新房成交价不能低于备案价85%
多地急发房价“限跌令”!有业主还没收楼已先狂亏30万!直接“举报”房企
啥情况?多地急发房价“限跌令”!有业主还没收楼已先狂亏30万!直接“举报”房企
房价“大跳水”VS楼市“限跌令”,部分城市高库存难题待解
“限跌令”时隔1年多再现楼市:部分城市高库存难题待解

网址: 防止开发商打“价格战”,单靠“限跌令”不行 http://m.zx3q.com/newsview369755.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