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投资失速,全力支持养猪?新希望的行业周期腾挪术
1982年,是一个很微妙的年份。
这一年,中国地产初露端倪,国务院颁布《关于中外合营企业建设用地的暂行规定》,解决了中外合营企业建设用地的问题。
对众多行业大佬来说,1982年也是一个重要年份。
出生于四川成都的刘永好四兄弟,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最初通过卖手表、自行车等财物筹集了1000元,创立了育新良种厂,这就是希望集团的前身。
时势之下,从养殖起步,到转型至饲料行业,希望集团滚起了资产雪球。在大家津津乐道万元户的时候,他们已经资产过亿。
彼时,现在大家熟知的地产行业的诸多大佬,都还名不见经传。
王石还在用火车皮倒卖玉米,人称“王倒爷”;
杨国强还是顺德工地上的一名泥瓦工,干着搬砖的活;
王健林刚从部队转业不久,在大连市西港区办公室任主任;
许家印还在舞阳钢铁厂挥汗如雨,向车间主任的位置发起冲击;
孙宏斌刚从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还是一个一心想进大公司的愣头青。
也是这一年,张明贵还只在四川南充的一所小村庄出生,他就是后来把新希望地产带上千亿规模的“少壮派”。
在当时,或许绝大多数地产行业的大佬并不会想到,这个叫张明贵的小伙,会与自己产生交集,若干年后跟刘永好一起,带领着新希望的两个最大板块农牧和地产,影响着两个行业。
刘永好在中国,算的上是一个传奇人物,底层逆袭,在这片土地上,不多。
20岁之前,没有穿过一双像样的鞋子,没有一件新衣服。四兄弟一起创业,养鹌鹑,做饲料,他们硬生生做成了世界第一。
1998年,刘永好去了西雅图,看到西雅图的大美建筑,心里就在嘀咕,能不能把同在西部的成都建设成”中国的西雅图”?
从此,新希望进入了完全陌生的地产行业。
1998年到2013年,新希望并没有大幅扩张进攻,更多只是修炼内功,积攒能力。
直到2014年,刘永好找来了 “爱徒”张明贵。从此,张明贵带领新希望地产一路狂奔。销售额竟从2013年的20亿元,5年竟做到千亿规模,地产40强。
这样的业绩在高手如云的地产行业,很难找到第二家。
过了两年, 在北京望京SO-HO中心的会议室里,包括刘永好在内的9名董事全票通过了一项投资88亿元养猪的议案。
从此,新希望又大手笔进入养猪行业。
据说,议案内容是2-5年要养1000万头生猪。
1000万头啊,口气不小。
然而,四年后,光是2020年,新希望生猪出栏就800万头。早已远超当年目标,6年内做成了行业规模第四。
新希望果然擅长逆袭,跟刘永好其人一样,成为了中国横跨养猪和房产两大业务的”一个传奇”。
时间来到2021年。
房地产和养猪,似乎日子都不太好过。
房产政策打压前所未有。整个上半年,400多轮调控,大棒一挥,很多城市楼市被打趴。
一方面,中小房企屡屡债务违约,行业并购动作频繁。房企洗牌进入深水区无疑了。
另一方面,集中供地之后,整个土拍市场过热,房企的利润,竟不如开工厂造螺丝钉的。
5月,有媒体问滨江集团(002244,股吧)董事长戚金兴,你们在杭州拍下的几块地净利润如何?
"努力做到1%-2%的净利润水平。"
戚金兴的回答,让所有人都震惊了。
什么时候开始,高大上的房地产行业,竟沦落如此。
此时,我们再看下养猪这个行业,养猪企业业绩集体下滑,猪肉股被集体干趴。显然,猪周期已进入低谷。
去年5月,猪肉还在天上飘,大家还说少吃肉,多吃菜。
今年5月,猪肉已掉到地板,笨笨红烧肉又吃得起了。
也没有房企再像去年一样,不好好卖房,去想着养猪的事了。
养猪和卖房,都很差,都很差。
周期永远是如此,有高有低,有起有伏。房地产有周期,猪周期更加猛烈。
就是这样的背景下,带着荣耀一路走来的新希望, 8月31日,发布了最新的半年报,亏损34亿。消息一出 ,业内顿生质疑。
难道养猪+地产的业务模式走不通了?
我们剖析下新希望这个案例。
先看新希望六和股份的农牧主业务,其实六和并不是只有养猪,还包括饲料、禽产业、猪产业、食品以及商贸板块。
养猪只占六和的20%,只是养猪业务还在六和的战略投资期,受人关注。
今年猪周期低谷,整个行业日子都不好过,包括其他头部养猪企业, 一样大幅亏损,业绩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养猪是周期性行业,这很正常,行业属性如此。
虽说整体的行业环境并不是很理想,但是新希望却早已做出了“组合拳”的应对措施,新希望六和董事长刘畅说:“压力虽大,但信心十足”。
说两个对于新希望的细节观察:
第一,新希望集团大拿养猪产业用地,为下一轮猪周期的高点打埋伏。
听说前两年新希望地产有个“天棚办”在全国范围专门助力养猪拿地,这正说明刘永好刘畅父女对养猪这个业务的信心。
第二,根据路边社消息,新希望六和在大力储备养猪人才,不断招贤。新希望地产也不断在给刘畅的六和输出养猪建设和运营人才。
拿地,备人。
刘永好这架势,是要在下一个猪周期来的时候,大干一场啊。
危机,危中有机会。当年的三星,就是通过多次的反周期投资,洗掉了竞争对手,横扫全球。
1995年是面板行业第二次衰退周期。三星采用反周期投资法,1996年建成第一条3 代线,赶上日本企业的生产能力。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三星再一次采取了反周期的投资法,在日企不敢加大技术研发的时候,率先在1998 年底加大投资建成了3.5 代线,至此领先当时只有3 代线的日本企业。
通过多次反周期投资,三星实现技术领先,同时通过让利给用户,洗掉日本的对手,成为面板的王者。
彼时的三星,正如此时的新希望。
很多人看不懂新希望为何在养猪行业弱周期的背景下,仍然大举拿地。
如果用更为长远的目光看,新希望显然在埋伏下一个农牧的大周期。
猪周期低谷加上反周期投资,双重因素下,新希望的亏损似乎也合理。
毕竟,对新希望来说,农牧,永远是主业,借助下一个周期扩张,才能进一步做大新希望。
上半年农牧业务不大好做,那地产业务呢?
8月31日,新希望地产发布了2021年中报。
从这份中报看,地产业务倒是非常健康,也正是因为地产的良好表现,使整个集团依然维持盈利状态。
可见,亏损的只是农牧占20%的养猪,主要原因也说了,在于猪周期,而地产盈利能力还是非常强。
用12个字总结:“降规模,保安全,高去化,低负债”。
看下具体数据:
1、规模维度:2021年上半年新希望地产录得营业收入108.62亿、净利润10.83亿,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18.89%、98.27%。
2、销售维度:2021年上半年实现全口径合同销售额640.8亿元,同比增长101.03%。可售资源去化率达到60%,且销售回款率超过95%。
3、财务维度:2021年上半年,新希望地产剔除预收后的资产负债率68.00%、净负债率73.60%、现金短债比1.31,连续三年“三道红线”均保持绿档。
4、投资维度:2021年1-8月,仅买地14宗140余亿元,而其中武汉2宗产业用地就花了52亿占比近40%,用于打造新希望集团及农牧、环保、冷链等产业的华中总部。市场化拿地仅90亿元,大多为摇号合作,集中供地的大本营成都首批次颗粒无收。
这个成绩单,你要细细品,藏了新希望地产的不少心思:
第一,地产战略反哺农业,打造协同优势。
新希望地产上半年拿地140亿,这批地有很大一部分是产业用地,可见,都不是给地产业务准备的,而是反哺集团产业的。
仅武汉要打造的集团华中总部基地,地价就52.26亿。有了总部基地,还要在湖北落地和建成年出栏40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探索养猪、肉食品加工、饲料生产产业链的体系建设。
刘永好在2021年亚布力论坛武汉特别峰会上公开承诺,将会在未来3年时间内,在湖北投资200个亿,解决4000人就业,助力疫后重建。
看这架势,新希望是要加码投资武汉。
新希望通过地产公司拿地,反过来地产有了产业支撑,拿地也更有优势。
这就是新希望在经营上独有的“吃”和“住” 的“战略协同”优势。新希望农牧集中投资较大的区域(集中在四大城市圈),也有利于通过落地农牧产业而实现拿地协同。
张明贵曾提到过这样一个观点:
“地产以买地维持生产,作为未来效益的基础,养猪也一样,拿地很重要。其中,养猪场的布局、地区的选择会带来不一样的成本、不一样的效益,我会把地产的选址经验带到养猪的战略布局中。”
养猪是吃,地产是住,都是解决人的消费需求,新希望专注的领域,把人的衣食住行都打通一半了。
第二,调整经营策略,从要规模到追求平衡。
地产行业环境如此恶劣,新希望还能做到108亿营收,10.8亿利润,合同销售额640.8亿元,同比增长101.03%, 这样的业绩如果不谈规模,已经非常出色了。
有调控大棒,和三道红线的监管压力,恶劣的外部环境,碰上新希望素来具备的“稳健”基因。
内外因素交织,新希望的打法也变了,从前几年的要规模走向更加平衡,更聚焦项目经营,改善利润。
从一处细节即可看出,善于识人用人的刘永好,把地产总裁张明贵去年输送给了新希望六和做联席董事长兼CEO;
而让新希望地产干了20年的老将姜孟军,接任了地产执行总裁。
少壮派张明贵善于扩张,而营销和投资出身的老黄牛姜孟军善于守成。
从扩张到稳健,这不正是当下的地产周期么?
可见聪明人刘永好,不但对大势的判断极其精准,用人也是十分老道的。
毕竟,地产行业,不是比谁更大,而是比谁走的更远。
第三、识别地产周期,保持财务健康,度过多事之秋。
从华夏幸福(600340,股吧),到泰禾,福晟,再到如今的恒大,以前在地产界认为大而不能倒的神话正在破灭,现在不管你规模多大,随时都有可能在金融管控,市场挤兑的双重压力下,造成现金流崩塌。
所以去杠杆,减少企业负债,让现金流稳定,先生存下来,度过多事之秋,才是房地产企业的上上策。
在房企里面,像新希望资产负债率68.00%、净负债率73.60%、现金短债比1.31一样,财务水平能达到这个水准的,要么就是央企,要么就是国企,民企真没几家。
这从三道红线也能看出来,绿档的大多数是国企和央企,新希望是少数民企之一。
让新希望地产一直处于绿档, 这比扩大规模更重要,这叫平衡。
第四,拿地克制,不打高风险之仗。
根据克尔瑞数据显示,新希望地产2021年1-8月仅获地14宗,权益金额140余亿元,相比去年的250亿元和2018、2019年动辄三四百亿,差距甚远,新希望地产今年上半年的拿地变得克制,趋于保守。
这是为啥呢?一切都源于土地市场的过热。
第一批集中供地, 22个城市收金超万亿,较2020年上涨15%,但开发商多数无钱可赚,连杭州滨江都喊出只要1-2个点的利润。
聪明的新希望,并没有冲在第一批集中供地的激进阵营里。
果然,8月11日,地产股迎来久违大涨,土拍规则将要调整,溢价率不得超过15%,这无疑大大有利开发商利润。
有时候,在规则没有成熟之前,“等”可能是最好的策略。
也许,新希望地产正在等待更好的入场时机。
反哺农业,聚焦经营,保持财务健康,克制拿地,让2021年的新希望地产,交出了一份最符合当下市场形势的成绩单。
有人说,新希望规模降下来了,我认为,这只看到了肤浅的表面。
拿地金额降低,规模可能会降,但一味的追求规模本身就不是人家想要的,张明贵和姜孟军也不止一次的在公开场合表示,地产保持适度规模就够了,没必要一味追求很大。
这背后显然有深意。
▎一是和主业的互补,形成衣食住的闭环。
▎二是地产只是辅业,主业还是聚焦在农牧,但地产利润可以平滑农牧的周期波动。
▎三是对地产的周期看的非常清楚,现在并非地产行业的顺周期。
企业经营,要坚持长期主义,没有绝对的成绩,只有最符合市场的打法和策略。
新希望打造的“吃”与“住”的闭环,在当下的地产公司业务中,很特别,我也会持续关注。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樱桃大房子。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显杰 )相关知识
新希望开启“地产+养猪” 张明贵出任新掌门人
新希望股价创新高背后:融资40亿养猪是不是好时机?
“超千家房企养猪”背后:房企转行养猪,还是猪企跨界做地产?
千家房企冲向养猪场!养猪的却迈入地产千亿俱乐!谁在跨谁的界?
养猪赚钱还是卖房赚钱?这家企业给了答案
千家房企转型养猪 长周期投入还是赶风头
千家房企转型养猪 长周期投入还是赶风头?
万科养猪究竟为了啥?入局生猪行业的地产商远不止一家
“斜杠”总裁张明贵:地产+养猪
养猪赚钱还是卖房赚钱?这家企业给了答案丨公司
推荐资讯
- 1穷人装修3万硬装怎么样,硬装 89324
- 2婆婆对儿媳说的暖心话 婆婆喜 83915
- 3女生戴14号戒指算粗吗 正常 83850
- 400后法定结婚年龄 结婚登记 64649
- 5燃气灶怎么选?跟随方太高效直 54132
- 6男生戴戒指的含义图解 女生戒 36311
- 7杨燕军 | 医院建筑的顶层设 28399
- 8克洛斯威墙面定制,约您共度— 20541
- 9宜家遭遇线下门店业绩下滑困境 20348
- 10广州楼市:公积金贷款常见的误 2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