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房地产投资过热风险下中国宏观政策怎么安排?总理这么答!
“很高兴同媒体的朋友们见面,感谢大家对中国两会报道所付出的辛劳。今年我们还是继续通过视频进行交流,”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时开场。
现场记者多数问题从民生小问题切入,而总理的回答则阐明2021年中国经济发展路径的内在逻辑。
首保就业 其他政策都要有利于就业
“疫情暴发一年了,请问中国就业质量和收入有什么明显的变化,中方将采取什么具体的措施改善这种状况?”,记者会现场响起第一个问题。
“去年在疫情肆虐的时候,很多街面上都见不到行人,多数店铺都关了,当时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出现大规模的失业”,李克强先分享了一次考察印象,“记得后来我到地方考察,看了不少店铺。在一个小店,店主跟我说‘3个月没有营业了,因为政府减免税费,支持减免房租、水电费,稳岗补贴资金到位,我们没有裁员,挺过来了’。我问员工的工资怎么办?他说当时只发生活费。在场的20多位员工都说‘店里管吃管住,不让我们下岗,还有什么说的’。企业和员工都明白,只要保住企业、稳住岗位,一复工复市,生意就会旺起来。”
在李克强的表述中,就业对一个国家、对一个家庭可以说都是天大的事。
可以看到,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但提出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
“去年我们在制定宏观政策的时候,因为不确定因素太多,没有制定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但是反复权衡,还是制定了就业目标”,李克强表示,“当时我们也提出,要努力实现全年经济正增长,实际上是相信只要能够实现900万人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就有经济的正增长,因为有就业就有收入,就可以带动消费、拉动经济。”
那么,在疫情蔓延中,2020年的就业目标完成如何?成绩是: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也实现了经济全年增长2.3%,居民收入相应增长,均好于预期。
2021年的就业形势显然并不轻松: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4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909万人,创历史新高,还要保障退役军人就业,还要为2.7亿多农民工提供打工的机会。
“所以,今年我们在制定宏观政策的时候,依然坚持就业优先的政策,我们继续推动‘六稳’,实现‘六保’,还是把就业放在之首。去年出台的有关就业的政策举措,不仅没有调退,还有所增加,其他政策都要有利于就业。”李克强强调。
2021年全国政府报告提出的就业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希望在实际执行中还可以更高一点”,李克强指出,我们也很明确,就业还是要让市场来唱主角,也就是继续通过保市场主体来保就业。一方面推动稳岗、增岗,另一方面拓展就业渠道。去年疫情中就业方式也有新变化,像我们这几年发展的新动能,包括网购、快递等逆势快速增长,也带动了就业和传统产业发展。我们要一方面继续鼓励增加相对稳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也要广开灵活就业的渠道。现在中国的灵活就业正在兴起,已经涉及两亿多人。有的人打几份工,很辛苦,所以我们应该给他社保补贴,特别是要用机制性的办法来解决可能出现的职业伤害问题,给他们提供基本的权益保障。这也有利于灵活就业市场更加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宏观政策没有必要搞“急转弯”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除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大,还存在着由于世界性的资金过剩导致房地产投资过热的风险,现在中国政府采取了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记者会的第二个问题仍然关注中国经济增长背后的宏观政策走向,“请问总理,在这样的情况下今年是否存在宏观政策转为偏紧的可能性?”
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作为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
“我们提出6%以上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实引起了多方面关注,有不少分析,有的认为是积极的,也有认为低于预期。我们当然乐见经济向好,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今年是在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上前行,有很多不可比的因素。而且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性依然很大”,“我们说‘6%以上’,不低了,现在我们的经济总量达到100万亿元,增长6%就是6万亿元,这要放到‘十三五’之初,需要8%以上增速才能达到。而且‘6%以上’是开了口子的,实际过程中也可能会增长得更高一点。”
经济向好,稳中有进,其中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很重要。
“去年面对罕见的巨大冲击,我们及时果断采取措施,但也保持定力,没有搞‘大水漫灌’。”我们新增财政资金规模2万亿元,绝大部分都是用于市场主体和民生急需,主要是减税降费,保基本民生。而且采取了直达机制,就是把这些‘救命钱’最快7天时间直达基层,来保证基层减税降费、稳岗等财力,很快就见到效果”,李克强说,如果当时重点考虑上大项目、搞大产业,这不是不需要,但这要经过论证还要考虑市场需求,时间恐怕得200天以上,就不是仅仅一周时间了。错过了时间,企业可能会大批倒闭。”
在2020年的总理记者会上,也有记者曾提出中国政府采取的政策规模和力度是不是偏小了。对此,李克强的回答是:我们是把肥施到根子上,政策打到点子上,所以起效快、有作用。在他看来,去年我们没有搞宽松政策,或者说所谓量化宽松,今年也就没有必要“急转弯”,还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着力稳固经济,推动向好。
怎样保持力度不减?“固然资金规模很重要,但用好钱更重要,我们去年宏观调控积累的经验还可以继续用。比如在财政金融方面,简单地说,那就是要‘一减、一增、一稳中有降’。”其中,“一减”是减少中央政府本级支出,各级政府都要带头过紧日子;“一增”是扩大直达资金范围;“稳中有降”,是在稳定杠杆率的同时,引导金融企业合理让利,使中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融资成本做到稳中有降。
政策制定继续围着市场主体转
“现在有一些市场主体反映,在生产经营、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等方面还有一些困难和障碍。请问今年政府将出台哪些改革措施来助企纾困,让他们焕发新的生机?”记者会现场的另一个问题指向企业纾困问题。
李克强先介绍了2020年以及“十三五”期间的改革成果:“十三五”期间的五年,我们的市场主体增加了6000万户。去年在疫情冲击下,后期快速恢复增长,现在市场主体总数已经达到一亿三千万多万户,而且去年个体工商户又新增1000多万户,从8000多万户增加到9000多万户,带动两亿多人就业。
“今年我们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还是要继续围着市场主体转”,李克强表示,这就需要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让市场主体不仅生存,而且活跃。去年我们说“留得青山就赢得未来”,今年说“留得市场主体的青山常在”,就能够生机盎然,使中国经济的活力和韧性充分体现,“所以转变政府职能很重要的是,要把市场主体应有的权限给他们,让他们去发挥。对于审批环节,我们要继续减环节、减材料、减费用、减时限。一方面为市场主体减负,另一方面让他们松绑,放开手脚去竞争。”
与此同时,李克强还表示,政府还要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为企业重质量、守诚信、精工细作去提高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来营造环境。对于政务服务中那些涉及企业、人民群众经常要办的事项,要努力做到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让市场主体有更强的活力,社会有创造力。
相关知识
管清友:市场高估了中国被排除出全球产业链的风险,房地产板块的投资逻辑在向消费、制造业转变
李克强总理详解规模性政策:钱从哪来?钱往哪去?
全球私人房地产投资风向标
两会前瞻: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发展年度目标怎么定?
两会焦点 | 温情开场!总理记者会重磅发声:不搞大水漫灌但特殊时期也要“放水养鱼”
楼市九问,房子还能不能投资?
进一步提升宏观政策协调性
总理记者会勾勒“十四五”开局之年施政要点
2020年上半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延期!权威9问9答看仔细
上半年11城房价过热,房地产调控超300次,下半年政策怎么走
推荐资讯
- 1穷人装修3万硬装怎么样,硬装 86031
- 2婆婆对儿媳说的暖心话 婆婆喜 79050
- 3女生戴14号戒指算粗吗 正常 79001
- 400后法定结婚年龄 结婚登记 64525
- 5燃气灶怎么选?跟随方太高效直 54029
- 6男生戴戒指的含义图解 女生戒 33654
- 7杨燕军 | 医院建筑的顶层设 23504
- 8克洛斯威墙面定制,约您共度— 20459
- 9宜家遭遇线下门店业绩下滑困境 20250
- 10广州楼市:公积金贷款常见的误 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