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中心绿色建筑设开放共享空间

什么样的建筑可以称之为绿色建筑?节地、节水、节能……您脑海里大概会浮现出这样一些关键词。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绿色建筑现在已经有了新的内涵。

在不久前召开的2020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表示,绿色建筑不仅仅是为了节能,更应该创造绿色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也就是说,跳出具体的技术指标体系,绿色建筑更应该关照人居感受的健康舒适、生活便利等。

而实现这一人文关怀的重要举措,就是打破以往建筑封闭管理的惯性思维,让建筑实现开放共享,从而减少用能时间和空间,达到节能目标,同时给人们的居住和生活带来便利。

崔愷在这次论坛上分享了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共享配套设施的建筑设计案例。三大建筑即图书馆、博物馆和剧院,位于城市绿心西北部的市民文化休闲组团。其共享配套设施位于地下,为三大建筑提供公共配套服务,并起到连接彼此的作用。

崔愷介绍,共享配套设施所处的地下空间约20万平方米,“在设计这个地下空间的时候,我们打破以往思路,尽量把自然采光、通风,甚至景观做到地下,所以我们设计了很多地上、地下结合的立体城市公共空间。”

不同于很多建筑的地下空间是一个个封闭的地下室,这20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是完全贯通的。市民步入其中,不仅可以自由通达图书馆、博物馆、剧院,还可以逛商业街、看电影、进行各种文化体验;同时可以探访运河故道、小圣庙遗址公园,走进毗邻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

通过这样的开放共享设计,三大建筑共享配套设施一方面减少了照明等耗能空间,实现了建筑节能,同时又能让沉浸其中的市民游客得到舒适便利的体验。

正在施工的城市副中心综合枢纽站同样遵循了开放共享的设计理念。枢纽站地下空间平均深度为32米,与地面层的商圈呼应、连接,未来将形成一个立体的都市圈。综合枢纽站设计的一大亮点,就是要把阳光引入到地下二三十米深的站台,今后在站台上等车的旅客,一抬头就能看见蓝天白云,舒适又暖心,而且没有地下空间的憋闷感。

开放共享不仅仅体现在单个建筑项目上,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张家湾设计小镇启动区项目等,将实现整个街区的开放共享。例如,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将建成一座不设围墙的开放式校园。校园的设计方案与城市副中心的上位规划对接,校内路网将与城市道路衔接,形成统一的路网体系。校园公共中央绿地和未来建设的体育、文化设施,如体育馆、运动场、音乐堂等均将对社会开放共享。

张家湾设计小镇启动区在一座座历史遗留的厂区基础上建设。过去,一座工厂就设一道围墙,区域空间被分割成一个个互不相通的“格子”。遵循绿色开放设计理念,今后,所有厂区的围墙都会被打开,建成公共空间相互贯通的“毯式街区”。

规划设计人员介绍,所谓“毯式街区”就是室外空间如同一块地毯,建筑散落其上,公共建筑与公共空间有机融合,从而形成公共网络。按照“毯式街区”的更新思路,启动区将建成无围墙的开放式街区,并且每栋建筑的一层和二层,会打造成对外开放的城市共享空间。

9月底开放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也是一座和城市街区紧密融合、绿色开放的无围墙公园,6条市政道路穿园而过,实现了“园在城中,城在园中”。

记者从城市副中心党工委了解到,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十四五”规划正在编制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在今后的副中心建设中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建设开放、共享的绿色建筑和活力街区,将作为打造没有“城市病”的示范区的生动实践,在城市副中心越来越多地出现。

(责任编辑:王永超)

相关知识

副中心绿色建筑设开放共享空间
北京学校三大文体设施与社会共享
剧院项目率先冲出地面 副中心三大建筑进入建设新阶段
专家为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建言献策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进入主体施工 连接两条地铁
揭开副中心城市绿心规划面纱!这些细节首次透露
运河畔崛起副中心绿色CBD
北京城市副中心将打造装配式示范建筑:节省20%能耗 缩短30%工期
首开华润通州万象汇项目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开工 计划2023年落成开业
国内外顶尖资源创新要素将集聚城市副中心

网址: 副中心绿色建筑设开放共享空间 http://m.zx3q.com/newsview228697.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