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经开区实施“一二三”举措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经开区园区一角。      经开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经开区企业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正在加工零部件。 经开区融媒体中心/图

  贵阳经开区紧盯打造宜居宜业南部现代产业新城的目标,通过绘就宜居宜业新城一张蓝图,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实施“碧水”“蓝天”“净土”三大行动,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植根于产业发展、产城融合之中,擦亮发展底色,提升城市品质,全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现代产业新城。

  绘就一张蓝图:

  打造宜居宜业新城

  9月1日,新《固废法》正式实施。“新《固废法》实施后,我们将严格按照要求,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并要求企业加强自查,自觉做好固废处理。”经开区环境执法大队队长吴斌表示,面对“史上最严”的新《固废法》,在为企业做好相关服务的同时,在执法力度上绝不会“手下留情”。

  严,既是法律要求,也是经开区在新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去年以来,贵阳经开区围绕建设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的南部现代产业新城的定位,加快构建“一河两带十园”生态走廊,致力于将经开区打造成为山水相依、林城相融、文景相生的宜居宜业新城。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目标既定,经开区严格落实“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率运营”的“三高”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全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定出台《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构建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试行)》。

  按照《意见》,到2025年,经开区环境治理责任体系将进一步完善,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环境治理市场体系、信用体系进一步健全,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

  围绕“一河两带十园”生态走廊建设目标,经开区在“建”和“治”上加强力度。围绕生态走廊,加快推进三江口山体公园、布依文创园、滨河公园建设。加快河流、污染治理,建立“大生态”联合监管与执法机制,实行挂牌督战,落实排查、交办、核查、约谈、专项督查机制,今年来,已累计处理各类投诉100余件,处理完成率100%。

  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补齐短板。经开区以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为契机,加大入户排查力度,完成普查工业源263个,集中式污染源9个,生活污染源36个,移动源10个。目前,《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贵阳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采集阶段质量核查整改报告》《经开区污普工作报告》《经开区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报告》已完成市级验收。

  坚持两条底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兼顾生态和发展,是政府和企业必须关注的历史命题。

  “为兼顾生态和发展,我们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在节能方面,我们缩短铝型材生产挤压环节的锭坯加热保温时间,优化氧化电泳环节的能源管理;在减排方面,我们新建污水处理站,加强槽液废水处理,实现废水回收利用,除了这些技术环节的改造,我们还通过优化设备管理,减少设备待机空耗,通过这些举措,不仅减少了能耗排放总量,还提高了成品率。”贵州贵材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费熙说。

  过去,粗放式、高能耗、高污染是不少工业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难题。费熙认为,要真正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根本出路是转型升级。对于未来发展道路,贵材公司已经作出了选择:加快绿色发展。费熙表示,“公司将通过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继续促进提质增效,进一步降低能耗,真正实现绿色制造、持续发展。”

  在经开区,不少企业像贵州贵材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样,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实现了节能降耗。绿色发展正成为该区工业产业的新面貌。

  上个月,贵阳市节能监测站对经开区贵州玉蝶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现场节能监测。监测结果显示,企业在节能降耗方面所做的工作,认为企业节能管理体系运行正常,生产工序有效,设备节能技改积极。

  近年来,经开区生态环境局坚持高效服务和严格监管并行,一方面积极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引导企业做到环保规范达标,为企业在环评审批等方面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严格落实环评审批制度,按照法律法规,对高消耗、高污染等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

  同时,经开区生态环境局加大环境监察执法力度,对企业和个人相关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累计对6家存在危险废物及工业固体废物违法行为的企业实施行政处罚。组织全区75家企业参加“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经开区2020年生态环境警示教育大会”,让企业家知法、懂法、守法,督促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

  坚持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根本路径在于转型。经开区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为契机,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围绕主导产业,积极引进优质项目落地,引导企业发展绿色经济。完善环保配套设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开展环境执法。目前,示范园区24项创建指标全部达到验收条件,已成功通过技术核查。

  实施三大行动:

  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几天前,经开区河长办接到市民电话反映:辖区一酒店在南明河经开段截污沟排口有污水入河情况。河长办相关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协同施工单位、建设管理局进行处理,在接到市民电话后的两小时内,完成了原因判查、堵点清掏、垃圾清运、卫生恢复工作。

  结合全国文明城市整改攻坚工作,经开区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全力解决好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

  在实施“蓝天”行动方面,经开区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实行源头管控,从非道路移动机械信息录入、环保登记号牌发放、工业物料堆场整治、污染天气应急调度等方面开展工作。今年前8月,经开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28,较2019年同比下降5.5%,优良率为98.9%,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六项监测指标浓度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在实施“碧水”行动方面,紧紧围绕“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在排口,核心在管网”的情况,开展长江经济带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实施河道截污管网改造、生态修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补齐水环境治理“短板”;启动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人工湿地提升改造工程,年底前预计完成8个人工湿地提升改造工程;落实经开区“一厂一策”系统化整治工作任务,对陈亮河、麻堤河、南明河经开段等重要河段进行清淤、维护;建成区、社区、村三级河长制体系,充分发挥河长在“碧水”行动中的作用。

  在实施“净土”行动方面,重点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加强土壤污染源头控制,强化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建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持续抓好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及重金属污染防控;开展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工作,确保地下水安全、洁净。

  在近日召开的贵阳经开区党工委(扩大)会议上,一组数据引人注目:今年上半年,经开区新引进产业项目到位资金102.6亿元,开工项目24个,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工率均排在全市前列。同时,今年前8月,经开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28,较2019年同比下降5.5%;优良率为98.9%,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截至8月,经开区麻堤河、陈亮河水质达到III类,阿哈水库水质长期稳定达到III类。

  再多的成绩都已属于过去,新的征程就在脚下,接下来,经开区将继续深入推进“三大行动”,为打造千亿级开发区、建设现代产业新城筑牢“绿色”屏障。

  来源:贵阳日报融媒体 黄菊

相关知识

贵阳经开区实施“一二三”举措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贵阳经开区切实加强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
加快行业应用打造产业生态——贵阳经开区以新基建为引擎推动发展
经开区—— 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经开区再添新助力 贵阳融创城塑城市人居新蓝图
贵阳经开区:发力新基建 加速打造产业新城
经开区出台措施—— 支持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两年跻身全国百强!石家庄加快推进经开区发展 提升城区建设品质
经开区高品质推进民心工程 让城改跑出“加速度”
花溪区多举措 推进健康促进区建设

网址: 贵阳经开区实施“一二三”举措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http://m.zx3q.com/newsview170863.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