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突破口 迈上致富路——天水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搬下山、住进城、就了业、脱了贫……初春时节行走在秦州大地,花香草绿,百业振兴,久为贫困所扰的贫困群众正在以全新面貌走上致富路。

时间回到2012年,天水市2491个行政村中接近一半是贫困村,112.18万人贫困人口分散居住在大山深处,贫困发生率36.45%。全市两区五县除秦州区为插花贫困县外,其余一区五县都为国扶重点县区。

天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首要责任和一号工程,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六个精准”要求,全力以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举全市之力打响脱贫攻坚战,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两区五县全部脱贫摘帽,贫困人口由2012年年底的112.18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2.1万人,7年累计减贫 110.08万人,年均减贫15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由36.45%降至0.68%。

易地搬迁:让贫困群众居有定所 

4月3日的秦州区藉口镇金河嘉苑2号楼2单元601室里,易地搬迁户赵亮亮陪女儿练琴,窗外细雨轻风,院里的花都开了。“过去我们住在山上,我和妻子为了在镇上集市摆摊炒米粉,只能在附近租房住。”赵亮亮说:“去年10月,易地搬迁项目让我们一家人搬上了楼房。”

住进楼房,赵亮亮的女儿也和城里孩子一样学起艺术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洪文泉 摄

赵亮亮所在的小区,是藉口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小区住着来自寨柯、南峪、杜家山等14个行政村的39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有非建档立卡户1462户。目前,39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搬迁入住,涉及林缘保护区的160户同步搬迁户也已安置。

“这样的环境标准,几乎都成了镇里小区的标杆。”藉口镇党政综合办主任闫涛介绍说,籍口镇对林缘区312户群众,搬迁后继续享受林地退耕还林政策收益。在原有承包地不变情况下,对临近村搬迁的群众,不影响农业生产,保证其经济收入。

一万元住进楼房,从农民变身城镇居民。易地搬迁项目配套建设了道路、堤防、供水、供电、供热、绿化、亮化、幼儿园、公厕、综合服务中心、人防工程等设施。当地政府为他们免去第一年的暖气费物业费,还积极为他们协调就近就业。

如今,赵亮亮的父母在山上照看9亩樱桃园,妻子在旁边的工业园区里打工,自己继续摆摊,一年下来,少说也有三五万元的收入。

藉口镇金河嘉苑小区里,曾经的39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搬出大山住进楼房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洪文泉 摄

依托镇区商贸,160余户搬迁户从山区农民变身个体经济户,慢慢融入城市生活。当地政府为他们提供劳务培训,并借助天水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天水粮食仓储物流园等项目建设解决群众就近务工,还为贫困户开发了乡村旅游服务、保洁、保安等公益岗位。

在天水,这样的易地搬迁项目远不止这一处。脱贫攻坚冲刺阶段,天水市紧盯全市剩余的29个贫困村2.1万贫困人口,以及2.56万存在返贫风险的已脱贫人口、5.13万存在致贫风险的边缘人口,严格落实挂牌督战机制,逐村逐户制定脱贫举措,细化实化帮扶措施,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特色产业:让贫困群众劳有所得

“土地流转费加上种植基地打工的工资,一年下来,少说也有八九千元......”在张家川县龙山镇马河现代农业示范园打工的米金梅难掩笑意。米金梅是龙山镇马河村村民,“以前一家人守着5亩山旱地,雨水好点能落个吃食,雨水不好就得挨饿。”米金梅一边为大樱桃疏果一边说:“现在土地流转了,在这里打工挣钱,还能照顾一家老小。”

米金梅在大棚里给樱桃疏果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白永萍 摄

张家川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工作思路,打造马河现代农业示范园,种植苹果、樱桃等高经济价值作物,吸纳周边村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增收。

秦州区关子镇时家湾村村民时宝平,在中川村现代化种植基地里工作2年多了。从临时工到固定工,凭借管吃管住再加3000多元的月薪,他家脱了贫。“穷了一辈子,终于有个盼头了”。如今,时宝平的两个孩子都在广州打工,每年还能给自己补贴一点生活费。

秦州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任建军介绍说,秦州区2016年开始流转土地,建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起钢架大棚6000座,发展短平快高质量可持续的智能农业,带动周边2447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人均年收入9000元以上,户均达2万余元。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让贫困户时宝平在家门口就业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洪文泉 摄

天水市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全面落实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大力发展长效增收产业,加快培育“短平快”和“五小”产业,构建以传统增收产业为主导,“短平快”、“五小”产业和林下间作作为补充的“1 3”产业扶贫模式。截至2019年底,全市累计落实到户种养产业扶持资金17.89亿元,其中,用于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6.7亿元。累计指导贫困户新建果园15.14万亩、落实蔬菜播种面积14.26万亩、中药材面积13.96万亩、马铃薯面积44.26万亩。

扶贫车间:助力更多困难群体脱贫

在脱贫攻坚中,天水各地依托种养产业、电子商务、生态旅游带动一批批群众脱贫致富。但有一个群体,劳动力较弱、出不了远门,成了脱贫攻坚最后的难题。

2018年5月,甘肃省首个脱贫攻坚“扶贫车间”在甘谷县挂牌启动。

2019年,麦积区针对因病因残致贫家庭特点,探索了“康疗 托养 培训 就业”四位一体的助残扶贫模式,建成贫困残疾人就业托养扶贫车间。记者在扶贫车间看到,七八个身患残疾的妇女正聚在一起交流绣制十字绣,针下去,手下去,拉线;针上来,手上来,拉线……

毛君丽在扶贫车间里靠着双手挣工资。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摄

“我们在这里绣十字绣,不仅有免费的宿舍和三餐,卖十字绣的收入也都全部进入我们的钱袋。”毛君丽说:“做梦也没想到,能像普通人一样上下班、挣工资,看到自己的劳动被社会接纳,是我心里最大的快乐。”

毛君丽是麦积区社棠镇刘家堡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与儿子相依为命。因为肢体残疾,在找工作的路上她总是处处碰壁,自从儿子去南京上大学后,毛君丽便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麦积区建成贫困残疾人就业托养扶贫车间,毛君丽第一时间便报了名。

疫情期间,甘谷县扶贫车间及时转产防护口罩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洪文泉 摄

天水市建立的扶贫车间,让陷于“顾家和赚钱”两难的留守妇女和孤寡老人在家门口变身产业工人,农村人口红利得到充分挖掘,企业用工、经营成本大幅降低,为脱贫攻坚在冲刺阶段又新添了一条增收致富的路子。

几年来,脱贫攻坚的探索与实践在天水各地逐步升级,贫困群众的所想所盼,逐渐变成现实。秦州大地,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正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最后的冲锋。

来源:新甘肃

相关知识

找准突破口 迈上致富路——天水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快讯】林铎在天水市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
市领导到南漳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从“苦甲天下”到“蝶变新生” ——定西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综述
住建部:6月底前完成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扫尾工作
绿地集团西北区域管理总部——启动公益扶贫 助力山西脱贫攻坚
敢向黄土要绿色 ——甘肃国土绿化工作综述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甘肃天水:这里种菜不靠天
“脱贫攻坚”成今年地方两会关键词 多地定下全面脱贫新目标
新疆北京大学校友会 打响脱贫攻坚第一仗

网址: 找准突破口 迈上致富路——天水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http://m.zx3q.com/newsview9917.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