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莞惠将形成“半小时经济生活圈”

厦深高铁连接深圳、惠州、汕尾等地,从惠州南站到深圳北站只需30分钟。 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放眼全球,每个超级都市背后都“自带一个圈”,像涟漪一样向外扩散,东京、纽约、伦敦、巴黎,无不如此。在广东这个GDP突破10万亿元大关的中国第一经济大省,五大都市圈悄然浮出水面。

近日,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科学制定广州、深圳等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构建协同发展机制。以都市圈为引领,中心城市与周边城乡同城化发展的大潮奔涌,深圳都市圈呼之欲出。

从深莞惠经济圈,到“3+2”,再到深圳都市圈……10多年来,深莞惠合作虽面临行政壁垒等难啃的“硬骨头”,但产业协作、经济融合并未停滞,近年来更是加快赣深高铁等跨区域交通建设。

进入都市圈时代,“大深圳”是否会像大东京、大纽约等都市圈一样逐步实现同城、融城?常住人口、经济总量分别占全省近三成和四成,深圳都市圈能否重塑湾区经济版图?地处深圳都市圈几何中心,惠州这座瞄准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岭东雄郡、千年古城,如何抢抓当前的历史性机遇?

●南方日报记者 周欢

经济圈升级

深莞惠河汕有望实现1+4>5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在这个特殊节点,回望那段峥嵘岁月会发现,这也是深莞惠河汕“分分合合”的过程。这五座城市曾经同属惠阳地区,由于毗邻香港,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风暴眼”。

41年前,惠阳地区的宝安县改为深圳市,从此宣告深圳建市。次年,深圳设立经济特区。此后的1988年,惠阳地区撤销,分出惠州、东莞、河源、汕尾4个地级市。

五城“分家”后,虽然命运各有不同,但经济上的联系并没有中断。相反,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产业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

2009年初,《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正式发布,深莞惠一体化(深莞惠经济圈)随后开启。2014年,深莞惠经济圈正式扩容,汕尾、河源“归位”,进入“3+2”模式。这也是区划调整30多年后,原惠阳地区所辖的五城再集结。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0多年来,深莞惠经济圈的产业分工合作不断深化、行政壁垒逐渐削弱。但也面临一些深层次的难题,需要省级层面统筹推动并做好顶层设计。

惠州市政协常委、惠州学院教授、惠州市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瑞卿认为,相比广佛同城、深莞合作,深惠合作的步伐偏慢,除了企业以及产业互动,还需要政府层面去对接、推动。

此次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制定深圳等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预示着深莞惠河汕协同发展有望进入新阶段。

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指导意见提出目标,到2022年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而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莞惠河汕的合作也谋求新突破,希望实现“1+4>5”的效果。

“深圳被中央委以重任,将实现更强劲的发展,外溢也将更加强大。深圳也有更大的责任和能力,辐射带动东莞、惠州、河源、汕尾等地发展。”陈鸿宇认为,从区域合作到一体化,再到同城化,是不断升级的过程。都市圈本质上是要不断谋求融合发展,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一体化、同城化。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毛艳华认为,在我国,长期以来的行政壁垒决定了区域合作的难度。都市圈建设就是要避免画地为牢,应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理顺财税分配、激励等机制。“深莞惠产业配套好、交通发达、创新能力强、营商环境好,深圳都市圈的规划建设有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最强舰队”进击

深圳都市圈下一盘同城化大棋

打开深莞惠的经济图谱可发现,产业联动的案例比比皆是。

以明星企业华为为例,其总部在深圳,手机终端基地在东莞,电池、天线、屏幕等领域的供应商在惠州。知名车企比亚迪的总部在深圳,比亚迪电子、比亚迪电池生产基地则设在惠州大亚湾。

类似这样的“三城联动”或“双城记”不断上演。TCL、OPPO、vivo、华星光电、德赛、伯恩光学、赢合科技、欣旺达、光弘科技……一大批企业在深莞惠区域实现跨城布局。深圳研发+惠州智造(或东莞智造)的“CP组合”已经成为不少行业的“标配”。

这种紧密的产业合作成就了广东经济总量最大的都市圈。

数据显示,深圳、东莞、惠州、河源、汕尾5市2019年GDP加起来达4.27万亿元,约占广东省的40%,超过广州都市圈,位居全省五大都市圈之首,是某种程度上的“最强舰队”;2019年末常住人口3290.39万,约占广东省的28.56%;土地面积加起来达3.71万平方公里,约占广东省的20.7%。

深圳是国际化城市,被赋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东莞是“世界工厂”;惠州则加快打造电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两大万亿产业集群,瞄准建设国内一流城市……

在专家看来,这种规模和体量的都市圈,放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是亮眼的。

深圳都市圈如何才能下好同城化这盘大棋?

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广东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中为都市圈内中心城市与周边城乡同城化发展擘画了未来——率先推动统一市场建设、基础设施一体高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生态环境共保共治。

这其实正是谋求更高水平协同的关键。

专家认为,过去的经济圈时代,深莞惠更多侧重产业和经济合作,其他领域往往仍然“各人自扫门前雪”,因而一体化的实质性进展不够多。都市圈则强调的是交通等基础设施、产业、民生、生态环保等各个方面的同城化。

今年1月,深圳市提出,做好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强化空间规划衔接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深莞惠协同一体化发展。

遥相呼应的是,惠州市也提出,加强与深圳、东莞等周边城市生态环境联防联治,社会治安联合执法,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信用等互鉴共享,共同打造深莞惠优质生活圈。

“当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快流通之后,就会成为一个生活圈,将带来巨大的‘乘数效应’。”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此前表示,未来形成优质生活圈后,惠州可吸引其他城市的人来就业、投资、经商、生活。惠州需要加强对接,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等,促进融合发展。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惠州不能停留在招商引资和科技创新上对接,还可以在制度创新上多向深圳学习,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营商环境提升,打造“类深圳”的营商环境。

“除了要提高政府服务效率,还要在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方面加大力度,为年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平台,并解决人才在惠州安居乐业的后顾之忧。”胡瑞卿如是建议。

轨道上的都市圈

深莞惠明年高铁半小时互通

在深莞惠区域,多条跨市轨道交通的蓝图徐徐展开。

连接深圳、东莞、惠州、河源等地,南北走向的赣深高铁正紧锣密鼓地建设。这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湾区大动脉”建成后,串起深莞惠河,并将实现深莞惠半小时互通。

惠州市发改局透露,赣深高铁计划2021年建成通车,在惠州设置博罗北站、惠州北站、仲恺新区站3个站点。其中,惠州北站设5台12线,博罗北站和仲恺新区站分别设2台4线。

连接广州、惠州、汕尾的广汕高铁则计划2022年建成通车,在惠州设罗浮山站、博罗站、惠城南站、惠东南站4个站点。届时,从惠州到广州、汕尾也只要半小时。

值得一提的是,赣深高铁和广汕高铁将在惠州实现转换衔接。目前,深惠城际、深汕高铁、深大城际等多条跨市轨道交通也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此外,莞惠城际北延线计划今年开工,未来将与赣深高铁、深惠城际无缝对接。

专家认为,这些项目建成后,轨道上的深圳都市圈将初步成形。而惠州也将打造大湾区连接粤东、粤北以及闽赣地区的枢纽门户。“惠州可以起到大湾区核心区和粤东粤北地区的连接纽带作用,推动湾区与非湾区地区的融合发展,拓展经济腹地。”

“交通对接极端重要。”陈鸿宇建议,惠州要全方位对接深圳等地,加快推进高铁、城际轨道等项目建设,让生活圈更加紧密。可通过调整考核评价体系,引导惠阳、大亚湾、仲恺等县区打破区域壁垒,强化与深莞的对接合作,加速一体化、同城化。“要争取深圳的引领性、示范性大企业、大项目落户惠州。”

在胡瑞卿看来,要加强深莞惠合作,既要打通交通瓶颈,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还应谋划共建更多产业平台,为联动发展提供更多空间。

未来,随着都市圈建设,惠州的临深莞片区如惠阳、大亚湾、仲恺等地有望成为创新创业热土。而在平台建设上,惠东稔平半岛、中韩(惠州)产业园等或将迎来更多优质项目。

“深圳向粤东辐射的过程中,惠州是必由之路。莲塘口岸开通后,惠州的区位优势将更明显。”深圳市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深圳市科协原专职副主席张克科建议,惠州要加快部署向南、向海发展。在深圳都市圈建设过程中,惠州可按深圳—惠州—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沿海经济带进行产业布局,注重惠州湾以及大亚湾、惠阳、惠东片区的发展,成为区域枢纽和经济走廊。

“未来,深莞惠之间的出行大多依赖高铁、城际轨道、私家车等,出行时间减少,跨市人员流动将增加。”在深圳企业工作多年、近期派驻到惠州大亚湾分公司工作的管理人员谢威威认为,相比深圳,惠州临深片区的生活配套设施还不太跟得上。加快同城化、减少落差,才能更好地留住人才。同时,还应强化产业支撑,创造更多优质就业岗位,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

■延伸

惠州将全力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

交通对接创新协同或成合作重点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40多年前,深圳、惠州同属于惠阳地区。在支持深圳设市和创办特区的过程中,惠阳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背景下,惠州正加强对接合作。

“要像当年惠阳地区倾全力支持创建经济特区一样,全力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去年9月19日,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贻伟主持召开的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强调,要加强与深圳的合作互补,推进两地联动工作机制常态化,推进大交通轴线、千万级新干线机场建设等路网大连通,推进科技创新携手合作,深挖潜在合作机会,全面提升深惠合作水平,纵深推进深惠联动发展。

去年9月24日,惠州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党组书记、市长刘吉主持召开的市政府党组会议和十二届102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强调,全力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要加快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助力深圳发挥辐射带动全省发展的作用;加强产业合作,助力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支持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南方日报记者留意到,今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13次提到深圳,比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现4次)多了9次,同时还3次提到先行示范区。其中,主要涉及交通对接、创新协同、产业联动。这从侧面反映,在“双区驱动”背景下,惠州正在加强与深圳的对接合作,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

在交通对接方面,除了加快“丰”字交通主框架规划建设,惠州将全力推进赣深高铁、广汕高铁等大湾区骨干工程建设,加快惠州千万级新干线机场建设,发挥深圳第二机场功能,并完善“惠盐组合港”机制,强化深惠港口企业合作和联动发展,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深惠城际、深汕高铁、深大城际3条连接深惠的轨道交通正在开展前期工作。5月14日,惠州市发改局在回应网友时透露,目前,深圳市牵头开展深惠城际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根据项目工可报告,深惠城际在莞惠城际沥林北站并站,乘客在沥林北站可实现不下车直达惠城江北。

在创新协同方面,惠州将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加快建设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建设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支持深圳开展能源、新材料、半导体、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在产业联动上,惠州则将加快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加强深惠科技金融合作,推动深惠产业协同发展,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惠州的发展,可以多围绕深圳做文章。当然,也不能完全依赖深圳,而是要做大自己的产业,特别是要在产业互补上打造出自身特色。”惠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黄敏认为,在争创一流以及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过程中,惠州既要对标深圳、学习深圳经验促进自身发展,又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服务好深圳。

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专家谢涛此前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支持深圳设市和创办特区的过程中,原惠阳地区提供了政策、人力等大量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时代背景不一样了,对惠州来说,在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及与深圳联动发展的过程中,要与东莞、汕尾等城市做好差异化发展。

相关知识

深莞惠将形成“半小时经济生活圈”
交通建设按下“加速键”!深惠“双城记”升级为“同城化”!
惠阳“丰”字交通落地!深莞惠红色干线一期动工
44亿中标公示!穗莞深、深大、深惠、深汕、大鹏支线5城际来了
深圳正争取深惠城际早日开工 规划深莞增和广深中轴城际
惠州交通亮了!莞惠城际北延线、深惠、深大城际正式获批!
穗深、广佛肇、莞惠城际将开通支付宝扫码乘车
官方公示|站点曝光!莞惠城际延伸至赣深高铁惠州北站
莞惠城际三年送客超1800万
打造环京都市交通枢纽,半小时生活圈渐形成

网址: 深莞惠将形成“半小时经济生活圈” http://m.zx3q.com/newsview43469.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