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多举措促就业 确保搬迁群众稳定脱贫

原标题:贵州:多举措促就业 确保搬迁群众稳定脱贫

“工作离家近,能照顾小孩,一个月还有两三千块钱的收入。”谈起当下的生活,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旺家社区居民王菲笑得合不拢嘴。

旺家社区是万山区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目前已入住搬迁群众4332户、1.8万余人。为了帮助搬迁群众就业,社区将原本规划修建社区综合服务大楼的地方“让”出来,打造了6000平方米的扶贫微工厂,引进贵州苗绣、景航服装等7家企业入驻。王菲就这样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成衣工的工作。

据旺家社区党总支部副书记何英介绍,该社区的扶贫微工厂可解决600余名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人均月收入可达2600元以上,“实现了楼上安居、楼下乐业”。

贵州是全国搬迁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省份,“十三五”时期共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将188万人搬出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深山区、石山区,其中城镇化集中安置达179万人。

贵州省水城县易地扶贫点——海坪千户彝寨(水城县移民局供图)

贵州省生态移民局副局长徐元刚表示,“确保进入城镇、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的搬迁群众充分就业,不仅是贫困群众如期脱贫的基本要求,也是他们能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根本保证。”

随着搬迁工作进入尾声,贵州省早于去年2月份在全国率先谋划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着力打造基本公共服务、社区治理、培训和就业服务等后续扶持的“五个体系”,就业培训和服务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贵州结合省内外企业用工需求和贫困劳动力特点,统筹各相关部门培训资源,强力推进搬迁劳动力全员培训,不断提升就业技能,同时通过就地就近就业、组织化劳务输出、返乡创业带动、强化产业配置等方式,拓展了搬迁群众的就业渠道。截至去年底,该省有劳动力的97.92万名搬迁群众中,有85.49万人实现了就业,就业率87%,基本实现了一户一人以上就业。

今年以来,贵州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力推进复工复产,帮助务工群众返岗复工,取得了明显成效。

毕节市织金县聚焦帮扶资源抓就业,借助全国工商联定点帮扶、广州花都区对口帮扶、恒大集团帮扶和东西部协作等优势资源,积极为有外出务工意愿的搬迁群众联系广东、浙江、福建等发达地区劳动力市场,实现劳务输出。目前,已解决省外就业3725人。

六盘水市钟山区明装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服装加工、生产、批发、零售为主的企业。疫情防控期间,该公司将简单的衣物加工交付给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劳动力,让工厂工人将原材料带往家中进行简单地加工、零部件组装,既避免了人员大规模接触,又保留了工厂的生产力。

贵州省生态移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该省搬迁劳动力就业人数提高到85.15万人,占搬迁劳动力总数的86.9%,其中县内务工34.22万人,县外省内务工12.52万人,省外务工38.41万人。

为确保全省188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如期稳定脱贫,贵州近日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增收工作的指导意见》,从巩固劳务输出成果、拓宽就业渠道、强化就业增收政策扶持等三个方面,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就业增收工作提出了系列具体支持举措,包括劳务输出、培训、就业、创业、财政、金融、税收、县级自主、兜底保障等内容。

如在创业扶持上,贵州省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搬迁群众创业,符合条件的搬迁群众,对创办企业的可申请最高不超过1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按规定给予一次性5000元创业补贴、场地500元每月的场地租赁补贴,以及水、电、税等方面的优惠和支持。

“我们希望通过政策的支持和政府的帮助引导,不断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强化主体意识,扶上马、送一程,让更多的搬迁贫困群众通过勤劳奋斗实现光荣脱贫。”徐元刚说。

从挪穷窝到迁新居,从居深山到住城镇,从地道农民到新型市民,从土里刨食到打工创业,贵州搬迁群众旧貌换新颜。

村民蓝维玉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碧海街道的盛丰农业科技园内整理西红柿苗。盛丰农业科技园位于安置生态移民的碧海阳光新城旁,为搬迁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本报记者 吴秉泽 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贵州:多举措促就业 确保搬迁群众稳定脱贫
贵州搬迁群众“旧貌换新颜”
稳定就业增收脱贫 河南省打响百日攻坚战
易地扶贫搬迁让近千万贫困群众过上新生活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
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复工复产进行时
广西罗城:实施“千亩千户”产业助搬迁群众稳定增收
960多万贫困群众乔迁新居
多地稳就业政策加速落地 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
干货多!贵州省政府出台促进就业措施30条

网址: 贵州:多举措促就业 确保搬迁群众稳定脱贫 http://m.zx3q.com/newsview43003.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