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并购融资规模逾两千亿元,但“ICU”房企脱困仍难
红周刊 编辑部 | 秦佳丽
据中指研究院监测,截至4月8日,各渠道房地产并购类融资额共计2251.2亿元,金融机构及资产管理公司等多元化市场主体纷纷入场参与资产处置。
作为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的支持政策之一的房企并购贷款,目前正在快速推进。据《红周刊》统计,今年一季度,至少16家房企以发行公司债及申请金融机构贷款等形式获得并购融资,融资主力亦逐渐由央企、国企扩大至优质民营房企,包括碧桂园、美的置业、旭辉控股、新希望地产4家民营房企已合计获得并购类贷款逾700亿元。
不过,房企并购贷范围的扩大并没有带来项目“并购潮”,头部房企依然谨慎,出手项目多是之前有过接触的项目。就此,业内人士向《红周刊》表示,“安全性”是买家在该轮收并购中考虑的重要因素,目前房企主流是收缩投资规模。这对身处“ICU”的房企不算是个好消息。
并购贷扩容
民营房企数量增多
在降负债、去杠杆取得明显成效之后,房地产并购贷在年初以不计入“三道红线”的形式为优质房企融资打开了一扇窗。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截至4月8日,各渠道房地产并购类融资额共计2251.2亿元,较一个月前增长近1000亿元。
据《红周刊》统计,在今年一季度逾16家获得并购融资的房企中,美的置业、碧桂园、华润置地分别以370亿元、350亿元、200亿元的并购融资额度位列前三。此外,五矿地产、瑞安房地产、保利发展、保利置业集团、美的置业、首开股份(600376)、旭辉控股集团、新希望地产等8家房企获得并购融资额度均超过50亿元。
这显示出,并购融资贷款从之前以国企、央企为主已经扩大至碧桂园、美的置业、旭辉控股、新希望地产等头部民营房企。
“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资金投放过程中也有自身的风控评估系统。”亿翰智库副总裁田晶向《红周刊》表示,目前银行投放并购资金的房企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安全性靠谱的央企、国企,这些房企前期并没有大力加杠杆,所以在去杠杆调控中的风险也较小;另一类则是几家民营房企,其本身安全性良好,或是背后拥有集团兜底。
据《红周刊》梳理发现,业务经营稳健、财务相对安全是上述民营房企的典型特征。目前,上述民营房企均属于千亿规模阵营,且去年的销售额维持正增长,其中,碧桂园以7588亿元的全口径销售额延续了“规模第一房企”地位,旭辉控股、美的置业、新希望地产依次实现全口径销售额2472亿元、1370亿元、1059亿元,同比增长7.03%、8.66%、2.73%。
另外,截至2021年底,旭辉控股、新希望地产居于“三道红线”中的“绿档”。美的置业、碧桂园虽然居于“黄档”,但现金短债比及净负债率明显改善,分别计划在2022年、2023年中期之前实现转绿。
在并购融资贷款之外,上述民营房企在其他融资渠道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以碧桂园为例,碧桂园是首批率先恢复发债的房企之一,其在去年12月就发行了10亿元公司债,今年1月发行票面利率为5.3%的5.2亿元规模的ABS(资产支持证券)以及票面利率为4.95%的39亿港元的有抵押担保可换股债券,至3月拟发行50亿元中期票据也获中国银行(601988)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
值得一提的是,房企、金融机构及资产管理公司都在涌入房地产并购贷领域,但获得并购贷门槛依然较高,实际获得贷款支持的房企数量有限。目前,房企并购贷主要依托银行,其中,招商银行(600036)支持力度最大,已提供超500亿元并购贷融资额度授信。
并购标的聚焦于合作项目
出险房企资产盘活依然艰难
在融资端获得支持的同时,一季度房地产市场化收并购动作有所增多,目前,中海地产、越秀地产、华发股份(600325)等多家央企、国企接盘出险房企项目。例如,中海地产斥资逾36亿元从两家华南房企手中获得昔日总价“地王”广州亚运城项目控股权;华发集团斥资12亿元收购某家头部房企昆明文旅城二期项目40%股权;越秀金控(000987)出资2亿元收购花样年重庆渝北区项目等。
据《红周刊》梳理发现,从房企并购标的来看,目前市场中涉及股权层面的交易较少,更多表现为两类并购,一类聚焦具备强现金流属性的物业板块,例如今年1月华润万象生活分别作价10.6亿元、22.6亿元收购禹洲物业与中南服务;另一类则是对合作项目的并购,提升项目权益占比。
以美的置业为例,背靠美的集团与何享健家族,这家民营房企在今年的并购市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红周刊》了解到,自去年底以来,美的置业已与合作方花样年、正荣、金科等达成13个项目交易,多由初期的联合开发变更为100%持股。在这些交易中,美的置业近期对债务承压的正荣地产项目收购尤为频繁。仅2月23日、24日,美的置业便从这家合作对象手中收购长沙“美的正荣滨河苑”项目的50%股权、无锡“正荣美的云樾”的51%股权以及天津“和筑梅江”项目的51%股权。
进一步来看,在上述美的置业把合作项目转变为100%持股的项目中,大多位于一二线城市或强三线城市,发展前景较为确定。
对于房企当前聚焦熟悉项目的并购,田晶认为,涉及资产包等并购事项时,很难充分评估其中风险,而既往的合作项目至少意味着买卖双方对其中的股权、债权关系认知清晰透明,“目前房企整体比较谨慎,对合作项目的并购也是出于安全性考虑,也为了避免合作项目出现更多问题。”
而就出售合作项目股权的一些出险房企而言,可以借此缓解现金流危机。比如,遭遇现金流危机的某集团,其旗下停工项目长沙月湖郡、广州海石洲悦先后引入国民信托与信达资本接盘,已在今年一季度传出复工消息。
除了新力控股,蓝光发展(600466)、当代置业、花样年、禹洲集团、正荣地产等困难房企都在寻求资产出售。据了解,正荣地产预计上半年可以完成30~40亿左右规模的资产盘活处置,龙光集团预计出售30多个项目以回笼约150亿元资金。
不过,出险房企期待的尽快盘活资产的愿望可能落空。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宋红卫向《红周刊》表示,“从实际操作来看,一般并购的整个资产包而非单个项目,资产包里面内容比较多,且各种关系比较复杂,比如质押情况、出资情况甚至还有查封的情况,要涉及到地方政府、债权方、债务方多方的利益,所以整体推动节奏会比较慢。”
并购贷“被动式”增长
很难出现并购潮
据不完全统计,一季度市场中已售待售资产已超千亿元量级。相较于摆上货架的大量资产包,Wind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房地产行业并购交易规模为337亿元,表明市场供应远大于需求。
《红周刊》发现,目前手持现金的房企在并购表现上整体审慎。其中,年内最先发行并购类中期票据的招商蛇口(001979),直到4月5日才宣布联合AMC机构入场纾困华南某旧改龙头房企,但仅仅是签署三方合作框架协议。而并购融资储备规模已达400亿元的华润置地,一季度仅旗下华润万象生活斥资33.2亿元开展两笔物业板块并购。
在业内人士看来,谨慎收购的背后,关键在于价格博弈。“目前鼓励对出险房企项目并购的相关措施并不是强制性,房企出于安全考虑普遍持观望态度。另外,今年很多城市降低了土拍门槛,供应土地的质量也非常好。与其收购债权关系不清晰的项目,土拍市场的吸引力反而更大。”田晶如此表示。
宋红卫亦对此表示,目前收购方想以较高的折价幅度收购资产,而针对优质资产,被收购房企仍然想以盘活项目自救为主,很难接受大幅折价的条件,基本上就是这样的博弈。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仍受相应监管政策约束。这也注定金融机构及房企在资金投放上倾向于“精准”收购,而非跑马圈地。“尽管目前对于出险房企或者出险项目还没有明确的界定名单,但对并购贷方面的审批都有相应要求,投放使用的争议不会太大。”宋红卫解释。
《红周刊》了解到,目前房企并购贷款需遵循专款专用原则,例如被并购的项目应当完成在建工程开发投资总额的25%以上,需要满足“四三二”标准,在交易过程中并购贷款所占比例不应高于60%,以防止企业变相前融。
宋红卫预计,房地产并购融资规模还会增长,但更多是针对前期合作的问题项目的被动式增长。“对收购方而言,虽然并购贷款不计入三道红线,但同样会增加房企的偿债压力,比如有‘绿档’房企也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从金融机构角度来讲,其资金投放额度也有限制,除非出台专项额外的资金支持政策,不然很难出现并购的高峰。”他进一步补充道,“在大环境下行的背景下,企业会收缩投资规模,并购仍然属于扩张的举措,因此并购的目标主体也集中在核心城市的核心项目,不会大面积铺开。”
(本文已刊发于4月16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责任编辑:刘海美 )相关知识
2022开年房企融资近800亿元,并购债成趋势
2022年偿债规模仍高达近万亿元,众房企自救动作频频
并购贷春风难解春寒,房企拿地融资规模均触冰点
1月房企融资规模同比降七成,并购债实现首发
行业透视 | 1-2月到位资金降幅收窄,政策回暖但房企压力仍大
今年以来房地产并购融资总额超500亿 央国企收购出险房企项目进展缓慢
房企融资环境结构性改善 并购债成新趋势
前两月房地产并购融资额已超500亿元
房地产资源并购或重启 再融资规模攀升
“三条红线”下的房企融资变奏:融资规模下滑16% 偿债压力仍处高位
推荐资讯
- 1穷人装修3万硬装怎么样,硬装 85362
- 2婆婆对儿媳说的暖心话 婆婆喜 78442
- 3女生戴14号戒指算粗吗 正常 78395
- 400后法定结婚年龄 结婚登记 64511
- 5燃气灶怎么选?跟随方太高效直 54010
- 6男生戴戒指的含义图解 女生戒 33317
- 7杨燕军 | 医院建筑的顶层设 22904
- 8克洛斯威墙面定制,约您共度— 20452
- 9宜家遭遇线下门店业绩下滑困境 20239
- 10广州楼市:公积金贷款常见的误 2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