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买房避税,上家下家假结婚,假结婚风险知多少?
来源:
时间:2022-02-24 17:39
“
两方互相告上法院。上海浦东法院一审判决被告陈某继续履行10%产权过户手续,但原告曹某其余诉求不予支持。
” 本文作者丨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 戴金花 据媒体报道: 2016年2月,上海,女子曹某向陈某购买一处房屋,房价款160万元。因该房属动迁安置房且处于限售期内,双方通过登记结婚、夫妻加名变更产权方式进行过户。 双方约定,办理结婚登记后,陈某协助曹某办理了90%产权的过户手续,后者支付购房款144万元,并约定办完离婚手续后,曹某再支付余款。但随着房价上涨,陈某要求加价30-50万元,否则不愿按协议履行。为此,两方互相告上法院。上海浦东法院一审判决被告陈某继续履行10%产权过户手续,但原告曹某其余诉求不予支持。 事件一出,有的认为双方有约定,应按约定履行,不履行就应当支付违约金,有的认为“假结婚”、避税属于违规行为,协议不应当继续履行。 在这个案例中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在实践中由于假结婚而导致两个家庭的破裂、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事件非常的多 。 这里容易产生两个误区:误区一:“假结婚”后果比“假离婚”轻
法律上并不存在“假结婚”的概念,不管是出于真心登记结婚,还是为了买房而“假结婚”,所产生的法律效果是一样的,即只要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就意味着夫妻两人的婚姻关系就开始延续了。 结婚了,意味着婚内财产混同,还有法定的夫妻义务和家庭责任等。财产可以通过协议的方式来约定,但是法定义务却无法规避。 因此,“假结婚”后果不比“假离婚”轻。误区二:只要签署协议了,就没风险了
实践中还是有不少夫妻为了获得购房资格或者享受购房的优惠,钻购房政策漏洞,实际上表面上看获得了利益,但实际上风险很大。 为什么说实际上风险大呢? 暂且不说买卖双方违约的风险问题,单说通过“钻购房政策漏洞”方式获得利益的风险。这种方式是不合适的,不恰当的,不合规的,虽然不一定导致整个合同无效,但是可能导致合同无法履行,而且其中关于规避政策的条款可能无效,情节严重的还可能面临行政及刑事责任的风险,身边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 排版编辑丨黄忠帅 图片如无特殊说明,均来自互联网。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相关知识
深圳围堵“假结婚”买房升级:暂停夫妻婚内更名
深圳买房越来越难,假离婚、假结婚都行不通了!
大胆!为买房“假结婚”露馅,他们最后都被判了刑
为帮买房女子跟丈夫兄弟“假结婚”,结果对方意外死亡,房贷谁还
为买房“假结婚”,却被眼神“出卖”,房没买成有人还被判了刑
“假结婚”买房?配合者也要承担房贷!
深圳楼市中的婚姻游戏:假离婚被堵 又现假结婚
炒房客懵了!深圳下狠手:夫妻无资质一方不得联名买房!“假结婚”彻底凉凉
深圳防堵“假结婚”购房
防住假离婚,催生假结婚?这里给炒房客留了“后门”?!
推荐资讯
- 1穷人装修3万硬装怎么样,硬装 93999
- 2婆婆对儿媳说的暖心话 婆婆喜 87393
- 3女生戴14号戒指算粗吗 正常 87264
- 400后法定结婚年龄 结婚登记 64865
- 5燃气灶怎么选?跟随方太高效直 54348
- 6男生戴戒指的含义图解 女生戒 38265
- 7杨燕军 | 医院建筑的顶层设 31779
- 8泰安国悦山180平下跃美式风 23896
- 9克洛斯威墙面定制,约您共度— 22188
- 10宜家遭遇线下门店业绩下滑困境 20546
资讯热点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