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比例非传闻50%”!大发地产回应裁员风波,但企业内生力正遇考验
行业凛冬,裁员声音不断。
近日,有消息称大发地产已启动集团与区域裁员,涉及客研、投资等多个部门,并给出“n+1”裁员补偿标准,总体计划裁员幅度较大,但会分步实施。
“现在各家拿地和投资模式发生改变,为顺应市场变化,公司在营销和投资端做了调整,相当于精兵简政,但此次人员优化没有绝对的比例。”大发地产相关负责人的说辞也从侧面印证了裁员的存在。
11月17日,大发地产回应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关于裁员一事时表示,公司进行人员优化调整是为了适应外部不确定性而展开的自我调节,以便集中资源提高组织效能,具体优化比例较低,并非传闻中的50%。
楼市下行,裁员亦很平常。曾高喊“活下去”的万科也在11月16日再度预警,倡议“节衣缩食”和打造“战时氛围”。
对于大发地产而言,坚持“快周转”战略,寻求弯道超车机会,是其董事长葛一暘接班以来的选择与追求。但随着市场下行,大发地产开始选择出售子公司股权、高息发债以纾困规模与盈利间的平衡。
今年前10个月,大发地产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355.01亿元,同比增长53.65%,完成全年销售目标360亿元的98.61%。在这业绩增长的背后,大发地产未来是继续加码高杠杆追求规模,还是换赛道追求利润增长,显然已让其内生能力遭遇考验。
对此,大发地产对记者表示,目前公司销售指标完成率居行业前列,上半年营收51%的增长幅度位居同期内房股营收榜第25位,跑赢多数同量级对手。大发地产主基调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稳健可持续发展:首先,目前拥有充足的供货保障和良好的供货结构,对于全年目标达成非常有信心;其次,坚持“1+1+X”的战略布局,深耕长三角地区和成渝地区,土地储备优质且有潜力,支撑业绩的长期稳健增长。
从“求利润”到“求规模”
大发地产1996年发迹于温州,由葛和凯与另一位个人投资者成立,2001年地产业务拓展到上海,并在上海设立总部。在过去的20余年里,大发地产的经营风格一直是“求利润、轻规模”。自2015年“地产二代”葛一暘真正掌权后,一改其父葛和凯“利润优先、规模其次”的发展思路,开启了规模扩张的步伐。
在葛一暘带领下,过往几年大发地产吸引了一批明星经理人,如公司CEO廖鲁江、COO冷俊峰、CPO王峰分别来自世茂、中海、泰禾,前CFO罗俊此前在中南建设工作。
他们一起主导了大发地产赴港上市,试图将原本略显保守稳健的大发地产带出“舒适圈”。在资本市场的加持下,大发地产开始辐射成渝、西部、中部、环渤海、粤港澳大湾区5大城市群。
为了给规模扩张蓄力,大发地产近些年明显加快了拓储步伐。2014年之前,大发地产每年平均只有一宗地块入账。2015年开始拿地动作明显增加,拿地金额也由2015年的15.82亿元上升到2020年上半年的260亿元,土储规划建筑面积从2018年的340万平方米上涨至2020年的670万平方米。
在今年初更是拿下多宗地块。据中指院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大发地产拿地金额达70亿元,位列67位。拿地的同时,也伴随着不惜重金的土储成本。
3月份,大发地产分别以28.13%和53.89%溢价率,竞得南通市通州区钟秀东路北侧、金安路西侧宗地地块和丽水市莲都区地块。6月10日,大发地产3.9亿元竞得成都青白江54.5亩地块,溢价率10.26%。
随后,大发地产或意识到项目开发难以获利甚至有亏损风险,开始主动申请退掉南通市金沙湾新区R2021-004地块,这也是南通首次发生的退地事件。
“当下房地产调控偏向资金端,倒逼房企降杠杆。如何在拿地后快速入市产生利润,是所有房企共同的课题,地价越高对利润的侵蚀空间越大。大发地产应该也是这个考量。”某房企内部人士认为,退地后保留核心资源过冬,这对于目前的大发地产而言总比高息发债要好的多。
虽然土储增加对大发地产销售额起到明显提振,但随着地价持续走高,同时也带来现金流承压的问题。今年上半年,大发地产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7.54亿元。2020年其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39亿元,其投资性现金流金额和融资性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31亿元和51.11亿元。
有市场人士认为,从经营活动现金流来看,其运营效率存在问题。大发地产近几年开始在规模上发力并不是好时机,“过山车”式的业绩增速也暗藏了一些不稳定性。
从“求规模”到“轻”盈利
这样的规模扩张或足够让大发地产董事会满意。但与此同时,大发地产也在通过不断融资和出售子公司股权腾挪资产来“打补丁”。
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6月起,大发地产已接连发布出售6家子公司股权的公告,被转让股权的子公司分别位于上海、宁波和芜湖等地区以及成渝两地,交易总对价超过9亿元。
在融资端,大发地产1月发行了一笔1.8亿美元,票面利率9.95%的优先票据;6月11日,又额外发行了1亿美元。10月25日,发行一笔于2023年到期金额为1亿美元的绿债,票面利率13.5%。
公开资料显示,大发地产在2021年年底前到期的有息负债有27亿元,包括美元债13亿元,银行贷款约4亿元,非银部分10亿元。
“大发地产一直积极拓宽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融资利率在目前市场环境下属于行业平均水平,不属于高位。公司亦多次回购及提前赎回优先票据,显示公司严控债务结构的决心以及资金的充足流动性。今年大发地产更首次获得境外商业银行(恒生银行)的贷款,可见金融机构对大发的信心。”大发地产表示。
另外,大发地产此前一直被外界诟病信托融资占比较高。在中期业绩会上,葛一暘也直言:“从境内融资结构来看,2019年开始我们主动压降信托类融资,信托规模在2020年底仅占融资余额的8%,境内融资主要以银行长期限开发贷为主,超过了境内融资余额的70%。”
一系列动作与大发地产并不算好的资金状况及扩张诉求分不开。有消息称,大发地产最近面向员工推出一款年化收益14%的理财产品。
对此,大发地产未做出任何回应,只表示其2021年底前没有到期债券,13亿美元债已于7月完成兑付,流动性充裕,后期继续通过销售提升、利润结转、债务结构的持续优化,保障公司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大发地产出售子公司股权和高息发债背后,是其借贷承压。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大发地产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人民币40.59亿元,已质押存款约人民币7.75亿元及受限制现金约人民币18.84.4亿元,共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总额为约人民币68.36亿元。
“内生能力遭遇挑战,大发地产若想快速扩大规模必然加大融资,但堆积起来的票据是一个不小的隐忧。”前述市场人士分析,大发地产不单是牺牲自身的权益托起了规模,同样牺牲的还有盈利能力。
这其中合作开发扮演着重要角色。伴随大发地产的规模增长,其非控股股东权益亦随之上升。在2020年该数据约为3.76亿元,相比2019年的约0.85亿元大幅增长343.33%,远高于净利润增速。
正如葛一暘所言:“地产转型期也是重新洗牌期”。在生存与发展之中,考验大发地产或许不只是销售目标和战略扩张,财务、投资、合作的各种杠杆都是挑战。“节衣缩食”的大发地产还有一段路要走。
相关知识
“优化比例非传闻50%”!大发地产回应裁员风波,但企业内生力正遇考验
2021开年近10家房企被曝裁员,多家房企已否认传闻
彰泰回应裁员减薪传闻不实 盘点2020年房企人员优化逻辑
贝壳找房回应裁员传闻
地产人的“暗夜前行”:裁员、降薪压力下选择“按兵不动”
疑因销售收缩,大发地产启动裁员!
大发地产“裁员风波”与“长期主义”
部分房企裁员80%,风云变幻之下何去何从?
大发地产:财务结构优化,盈利能力提升
瑞幸回应裁员传言:主要是在执行去年绩效考核的末尾淘汰机制
推荐资讯
- 1穷人装修3万硬装怎么样,硬装 85362
- 2婆婆对儿媳说的暖心话 婆婆喜 78442
- 3女生戴14号戒指算粗吗 正常 78395
- 400后法定结婚年龄 结婚登记 64511
- 5燃气灶怎么选?跟随方太高效直 54010
- 6男生戴戒指的含义图解 女生戒 33317
- 7杨燕军 | 医院建筑的顶层设 22904
- 8克洛斯威墙面定制,约您共度— 20452
- 9宜家遭遇线下门店业绩下滑困境 20239
- 10广州楼市:公积金贷款常见的误 2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