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艰难时刻,一批腰部房企挺住了
天气渐渐转冷,地产行业也正在经历着最冷的一个冬天。
随着多家房企美元债暴雷,开发商外部融资能力急剧收窄,加上下半年销售回款的难度显著加大,最终使得一批企业陷入危机。
最近两周,经常会有读者在后台私信问我们:“怎么看行业未来的发展,还有哪些企业能存活下来?”
事实上,当人口红利、土地红利、金融红利不再,房企躺赢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房企都不行了,也不代表未来只有国企才能够存活。
行业潮水褪去,恰恰给了我们一个重新审视的机会,也让我们发现一批过去比较低调的“腰部房企”,在寒冬中依然保持了良性的发展。
今天,就来聊几家典型的公司,也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1
底盘扎实的滨江
作为老牌浙系房企的滨江,是在最近3年才渐渐被全行业熟知和认可。
2018年,滨江的销售排名仅位于行业37位,2019年跃升至31位,今年10月最新的榜单上,滨江已经成为行业第21名。
并且,在业绩快速提升同时,滨江还凭借精简的架构和极高的人效,成为众多房企学习的对象。
这些成绩的背后,一方面与其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有直接关系,但更重要的,还是因为滨江扎根杭州,聚焦长三角核心城市,通过极致深耕实现了逆市超车。
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底,滨江总土储可售货值约2780亿,其中杭州占67%,浙江省内非杭州的城市占比16%,浙江省外占比仅17%。
在很多房企认为要分散投资,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时候,滨江却反其道而行,将近70%的资源都放在了杭州。
这种超级深耕策略,帮助其最大化的整合和聚焦资源,带来极高的效率,同时虽然一二线利润较薄,但销售稳定性很高,让滨江在困难的市场下保持了稳健。
刚发布的三季报显示,今年1-9月,滨江营收同比增长89.43%,净利润同比增长49.08%,成为黯淡市场中的一抹亮色。
同时,当别的房企停止拿地时,滨江积极布局浙江10余个地级市,前三季度的拿地量与前两年全年拿地量基本持平。
通过长期深耕,滨江打造了非常扎实的底盘,在浙江的土储质量、产品能力、市场口碑都是一流的,为其稳定的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耐住寂寞的大华
在我们今年撰文解析大华之前,很多同行都没太听过这家公司。
原因就在于,大华太低调了,成立于1988年,有30多年历史,却一直保持着相对慢的发展节奏。
大华模式与很多房企不同,比如他家一直低杠杆运营,负债率很低,以低成本开发贷为主,不做高成本非标融资,也没有商票等。
甚至,大华成立30多年都没有上市,这反而让他们没去碰今年频上头条的美元债,在诸多知名房企债务压顶时,大华却能够从容自若。
此外,在产品端大华擅长大盘开发,很多项目都是百万方起步,还拿下了不少大体量的城市更新。
大盘开发容易拖累周转的节奏,但往往也会带来较高的利润,这恰恰反映出大华耐得住寂寞、踏实稳健的性格。
今年,其他房企增速放缓的时候,大华却陆续在上海、杭州、济南、大连、无锡等城市扩张土储,因此招聘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地产人也开始关注到他们。
某种程度上,这就像龟兔赛跑,有时跑到最后的,可能反而是之前比较慢但比较稳的,耐住寂寞的大华正在迎来更多机遇。
3
没犯错误的金辉
如果要说今年最令人意外的北方房企,那么金辉肯定榜上有名。
在北方市场哀鸿遍野,华夏、泰禾、当代、北大资源等纷纷暴雷的情况下,金辉成为了为数不多保持稳健的北方企业之一。
去年10月,金辉成功在香港上市,其上市后的第一份年报,就凭借良好的财务表现,成为民营房企中率先进入“绿档”的公司。
过去名气不大的金辉,在财务方面却一直有着严格的内控。
半年报显示,金辉融资结构中银行贷款占66.3%,债券占28.9%,非标融资不到5%,在行业内属于极优秀的水平,并且他们没有使用过任何商票。
此外,与其他很多房企深入三四五线城市不同,金辉97.9%的土储位于强二线及核心三线城市,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很强的确定性。
说白了,金辉当前能够比部分同行从容一些,并非是他某一方面有多强,而是因为他没有犯错。
没有激进举债加杠杆、没有盲目下沉四五线,保持着自己的节奏,坚定走稳健发展的道路。
就在10月,相关媒体报道,金辉累计回购美元债达2510万美元,展现出较好的财务基础。
4
稳健长跑的中奥
这两年,全国各地搬上海的房企不少,但能稳住的不多,中奥便是其中一家。
中奥地产成立于1995年,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了,去年底其经营中心正式落户上海。
凡是去过中奥虹桥大楼的人,都会被他们一楼展示的历年奥运火炬所吸引,而很多人也将他们称为是“地产行业长跑者”。
据一位去年从TOP20房企跳槽到中奥的朋友介绍,这家公司资金实力雄厚,杠杆率很低,老板一直保持对战略的坚定态度,很谨慎,不走高杠杆的路子。
并且,与一些公司管理薄弱却急于求成不同,中奥对人才非常重视,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奠定了坚实的管理水平。
其执行总裁田永盛,曾任正荣地产副总裁,再之前在龙湖、旭辉等标杆企业工作,拥有20余年的从业经验,专业和管理上都非常成熟。
而其他几位高管,也都具备TOP20房企从业经验,在华东有着良好的口碑和影响力,并且高管团队很稳定,这也体现出对公司的认可。
据说,中奥老板把人才看做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一方面会花精力去吸引优秀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在员工关爱和培养上也很舍得投入。
例如,中奥倡导“快乐工作、快乐生活”,运动与健康的文化无处不在。
在中奥上海经营中心内,有参考国家队运动员膳食体系的冠军餐厅、拥有专业健身器材的健康中心,还有篮球场、乒乓球馆等,这些场地全部免费开放给员工使用。
并且,中奥积极鼓励员工运动,甚至会定期请教练到公司指导大家锻炼,非常贴心。
因此有些人评价,中奥和一些港资企业有点像,低调务实,不冒进、走的稳,同时精于管理、重视人才,组织扁平化,企业文化也比较务实。
而这种稳健长跑的风格也带来了回报,中奥在自身平稳的同时,还留有余力可以抓住窗口期进行拓展。
听一位投资口的朋友讲,在部分房企牺牲利润冲规模的前两年,中奥依然保持了高盈利水平,而在土拍市场火爆的上半年,中奥坚持理智和克制,没拿高价地。
也是得益于这样沉着冷静的经营理念,使得中奥有更好的安全垫,能够穿越地产周期。
其实,国家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的意图是明确的,当前阶段性的搏杀更多是困难房企不得已的行为。手中有资金,心里才能不慌,时刻保持警醒,才不会让自己陷入被动。
最近,多家房企裁员力度很大,动辄就是20-30%,而中奥整体还较稳定,甚至还启动“反巢计划”,欢迎曾为中奥发展做出贡献的老员工回来,与中奥共同发展,可以说是雪中送炭。
5
总结
今天,我们分析了滨江、大华、金辉、中奥等几家目前相对稳健的民营房企,让大家看到了不同房企成功的底层逻辑。
事实上,像这样的企业,其实还有很多,未来稳健型民企还将在地产圈扮演重要角色。
综合本文不难发现,那些发展平稳的公司,往往都具备区域深耕、长期主义、不冒进、企业文化好等共同特点。
企业发展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重要的不是一时领先,而是厚积薄发。就像在长跑中最后排名靠前的,往往是那些起步在中段的选手。
《左传》有云:“慎始而敬终,行稳致远。”
地产下半场,一些前面的选手体力透支或许会落后,而这些匀速前进的“腰部房企”,却可能挺过寒冬,迎来曙光。
关于今天分享的内容,大家有什么评价?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涛哥杂谈。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相关知识
51家房企超四成半年报预亏 中小房企陷入“艰难时刻”
行业度过“最艰难时刻” 上市房企加紧回购“护盘”
楼市过冬波及乙方,房企供应商做得有多艰难?
9月楼市供应增多成交平平,房企四季度面临艰难一战
9月楼市供应增多成交平平,房企四季度面临艰难一战
中央“力挺”西部大开发 多房企或迎发展新契机
2021年内38只600亿元债券违约 房企大浪淘沙时刻到了
融资管控加码 2021年房企艰难开局
房企日子艰难:上半年超200家破产!更有老牌房企前三季狂损19亿
富力地产走不出至暗时刻?
推荐资讯
- 1穷人装修3万硬装怎么样,硬装 89324
- 2婆婆对儿媳说的暖心话 婆婆喜 83915
- 3女生戴14号戒指算粗吗 正常 83850
- 400后法定结婚年龄 结婚登记 64649
- 5燃气灶怎么选?跟随方太高效直 54132
- 6男生戴戒指的含义图解 女生戒 36311
- 7杨燕军 | 医院建筑的顶层设 28399
- 8克洛斯威墙面定制,约您共度— 20541
- 9宜家遭遇线下门店业绩下滑困境 20348
- 10广州楼市:公积金贷款常见的误 2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