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觉醒年代》到延安红街 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喜欢红色文化?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蔡元培、辜鸿铭……随着电视剧《觉醒年代》热播,这些人物也从历史书中走了出来,鲜活地站在我们面前。尤其是年轻人,但凡看过的大多会安利给身边的朋友。

实际上,不仅线上的影视作品,线下的红色文旅项目在今年这个特殊的时点,也逐渐升温。根据携程发布的《2021上半年红色旅游大数据报告》,上半年红色旅游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超2倍。以延安红街为例,该项目开业一个月,游客已突破200万人次,最具代表性的演出节目《再回延安》已经上演近百场。

可以说,从线上到线下,红色文化正在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那么,这种现象背后到底有哪些可追溯的原因呢?

鲁迅成新晋网红?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何淼正在观看《再回延安》,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她顿时泪如雨下。

故事中的小红军刘宝顺凭借班长说的这句话,逐渐走出长征路上的各种困境,红旗班一共6人,最后只有刘宝顺一个活了下来,因为他有一个信念,要把自己当成一束光,带着所有人的希望,一直走到最后。

何淼很熟悉这句话,那是鲁迅先生1919年发表在新青年上的话,收录在鲁迅杂文集《热风》当中,看完《觉醒年代》之后,何淼对历史燃起了兴趣,买了很多关于鲁迅的书籍,沉迷其中。

何淼是一名90后,来自宁夏,喜欢追星和各种新潮的事情,在今年以前,她对红色文化并没有特别的兴趣,但自从被好友安利了《觉醒年代》,她便一发不可收拾,《叛逆者》《理想照耀中国》随后也被她种草了,她经常看的热血沸腾,逢人就安利这些剧。

随着《觉醒年代》的热播,鲁迅快速出圈,成为新晋网红,相较于偏严肃的鲁迅,网友们更喜欢称他为“迅哥儿”,B站上关于他的单个视频最多播放量近千万,从《狂人日记》的诞生到陈独秀那句“我要当面亲吻他”,从公开表态“不干了”到蔡公的迷弟,人们发现了一个鲜活的鲁迅。

看了一遍《再回延安》,何淼觉得不过瘾,第二天晚上又进行二刷,看完之后依然感动得湿了眼角。其实不仅是何淼,很多年轻人也都陆续喜欢上红色文化,并重新燃起对历史的热情,他们想知道前辈们更多的故事,也感叹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

公开数据显示,延安红街开业当前迎来26万人次,开业一个月后,游客已经突破200万人次,不仅如此,延安红街还受到网友的热捧,此前,延安红街抖音广告语征集上线一周播放超2亿。

年轻人对红色文化的喜爱热度正在不断上升。“95后有意愿参与红色旅游的人占比接近76.92%,超过其他年龄段人群,成为红色之旅的头号粉丝。”马蜂窝旅游发布的《2021年旅游新国潮大数据报告》显示,今年6月以来,搜索词“红色旅游线路”等月环比涨幅均在30%以上。

“每年参加红色旅游的人次也从1.4亿增长到了14.1亿。”文旅部数据显示,从2004年到2019年,全国红色旅游资源不断扩充,越来越多的珍贵革命文物与游客见面,许多红色景点成为年轻人聆听红色故事、致敬英雄模范的“打卡地”。

年轻人为何迷上红色英雄?

“在动荡时局和充满罪恶感的暗黑世界中寻求公平、正义的人生价值,剧中展现了林楠笙完整的成长故事线,一起感受永不熄灭的信仰之光。”这是豆瓣网友对《叛逆者》的评价,收获了8227个点赞。

持续性的自发鼓掌,甚至热泪盈眶,这是人们在观看红色主题行进式情景体验剧《再回延安》的感受,而这只是延安红街的一个亮点而已。业内认为,红色文化之所以受到年轻人的喜欢,与其对历史的创新性表达有很大关系。

历史不再是一堆冷冰冰的数据和结论,而是变得丰满和鲜活,创新性表达体现为对历史的还原,比如《觉醒年代》,每一个人物都好像“活”了起来,这背后是对人物细节的刻画,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辜鸿铭,既是顽固的文化复古派,又是坚决的文化守护者,那句"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完全反映了这个人胸中有丘壑。

再比如,《延安红街》的建筑风格仿照延安老城街景的建筑风貌,这相当于是一种背景铺垫,其核心则是通过一些体验项目的设置,让人们切身实地去感受历史。

以隐蔽战线英雄馆为例,项目以延安时期安全情报部门举办训练班为背景,让游客进行隐蔽战线训练的体验,包括情报、通讯、行动等方面的训练,相当于是《叛逆者》《潜伏》等剧中的林楠笙和余则成的角色,不仅满足大家的好奇,还能寓教于乐。

此外,青春化叙事也是吸引年轻人的关键,比如《叛逆者》从定位之初就希望吸引更多年轻观众,一方面,片方邀请了青年导演周游执导和知名演员朱一龙主演,创作团队趋于年轻化,另一方面,在剧情设置上,为男女主角的感情线增加了校园、言情等元素。

只有打动年轻人,以他们喜欢的表达方式才能让他们真正喜欢上红色文化,除了创新,文化表达还重在真实感,无论是历史还原还是人物刻画,真实才能鲜活,才能拉近和观众的距离。

《再回延安》的总导演丛明玲希望,观众走进剧场时,不仅仅是一个观看者,更是一个亲历者,当他走出这座剧场时,便成为一个传承者。

沉浸式体验项目兴起

当下出现的这一股红色文化潮流吹进了年轻人的心里,但这种现象能持续多久还是未知,实际上,多年来,很多红色文化项目大多由于形式比较传统,难以激发年轻人的兴趣。

年轻人爱上红色文化,爱的是那些曾经出现在课本上的历史人物,爱的是哪些为国家带来曙光和希望的人们,爱的是那种不惧苦难的勇敢精神。如何让这些人物走出教科书,结合当前的经验,还是有迹可循。

比如,相比宏大叙事,人们更喜欢听小人物的成长故事和心路历程。“我出生在南方,但爷爷在世时常说我的老家在陕北,年逾不惑,我终于可以回到他当年挥洒热血的地方。”一位老红军的后代娓娓道来《再回延安》的开篇,故事以爷爷的日记为线索,讲述爷爷的一生的经历。

此外,红色文化如何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这一点很重要,人们看完故事,并不是转瞬就忘记了,而是可以有更多的回味,甚至于回家后再去找资料进行补充,既观看了精彩的演出,又有所收获,甚至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好的体验还需要先进的表达方式,比如,《再回延安》充分采用声光电、人造风雪等高科技手法,并融合了表演、舞蹈、唱歌、乐器演奏、旁白等艺术表达方式吗,打造多重体感的沉浸式互动体验,让观众成为故事的“参与者”。

马蜂窝的调查也符合上述特点,结果显示,44.07%的年轻游客对红色旅游的兴趣点在于“在实景中渲染式体验,如重走长征路”,35.59%的年轻游客喜欢深度讲解,详细了解历史,还有13.56%的年轻游客对VR、AR等科技技术更感兴趣。

还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专业度,即便再鲜活的人物也需要专业呈现。《再回延安》中老吕的扮演者呼延酷博是97年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了贴合剧中人物的年纪(43岁),琢磨角色的内心活动和肢体表现,他经常熬夜到凌晨四五点。

历史由人书写而成,也存在于每个人的身边,如何能让红色文化长久的受到人们的喜爱,终归到底需要的是更多的创新和改变。

(责任编辑:蒲莎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相关知识

延安新添红色旅游名片 延安红街将于6·12开街
【探秘延安红街之三】 在延安红街来一次“舌尖上的长征”
全民挑战延安红街打卡 日日有奖月月有奖还有年度大奖
精彩的夜生活,湘潭红街湘潭人的红色浪漫
从“短红”到“长红”,NCC红街已成为城市建设标配!
结婚拿镜子为什么 结婚要打红伞是吗
贵州启动红色旅游年,携程上线红色旅游频道
贵州发布十大红色文化旅游线路(附吃喝秘籍)
结婚下雪好吗民间说法 结婚为什么要打红伞
年轻人越来越厌恶买房,为什么?

网址: 从《觉醒年代》到延安红街 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喜欢红色文化? http://m.zx3q.com/newsview357248.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