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利率继续上行,信贷资金违规入楼市遭“围堵”

  中房网讯 贝壳研究院近日发布的重点城市主流房贷利率报告显示,3月份60个主流城市首套房贷利率水平较2月份有所增加,平均放款周期也有所延长。

1

  根据报告,3月重点监测的60城主流首套房贷利率为5.34%,较2月增加2个基点;二套利率为5.62%,较2月均增加3个基点。整体看,3月利率接近去年5、6月的水平,但仍低于2019年。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LPR已连续11个月未变。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近日公布,2021年3月22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由此来看,房贷利率与LPR之间的背离仍在持续扩大。

  金融监管方面,为从源头上避免违规资金流入楼市,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杭州、西安、成都、东莞、佛山等热点城市开启了对违规资金的“围堵”,一场史上最严格的大面积排查银行信贷资金的工作正式开启。

  热点城市利率提高幅度大

  报告显示,珠三角、长三角热点城市房贷利率提升的幅度较大。包括中山、东莞、珠海等珠三角城市,马鞍山、嘉兴等长三角城市及开封、洛阳等中原区域城市。根据贝壳研究院二手房景气度指数显示,嘉兴、马鞍山、东莞二手房市场热度较高,中山、珠海景气度也在持续增长。

  另一方面,一些热点城市的利率水平较高。开封、成都、洛阳、惠州四个城市位居60城前列,首套房贷款利率均在6%以上。二套房贷款利率排在前10位的城市除上述四个城市外,还包括无锡、合肥、安庆、绵阳、南充和马鞍山,二套房贷款利率水平也均在6%以上。

  市场热度提高的背景下,银行开始上调房贷利率。中山、东莞、珠海的二套房贷利率提高20个基点及以上,提升幅度较大。60个城市中,仅沈阳房贷利率水平有所下降。

  此外,从房贷放款周期来看,60城中超过七成的城市平均放款周期较上月延长,其中上海、成都、东莞、广州延长天数超过10天;西安、南京、北京、深圳等城市延长天数在5至10天。

  贝壳研究院分析认为,房地产金融调控相当于给房地产市场实行定向加息。目前局部城市市场热度较高,在市场调控压力下,房贷利率水平存在进一步提高的可能。

  违规资金进入楼市遭“围堵”

  随着多个热点城市楼市升温,各地纷纷加大了对房地产的调控力度,金融监管也对银行违规资金流入楼市进行了大面积排查。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金融监管部门先后启动银行自查和监管核查,并对发现的问题贷款立刻要求客户提前还款。此外,包括杭州、西安、成都、东莞、佛山等热点城市也开启了对违规资金的“围堵”。

  根据核查结果,北京通过自查发现涉嫌违规流入北京房地产市场的个人经营性贷款金额约3.4亿元,约占经营贷自查业务总量的0.35%;上海地区135家商业银行也已经完成个人住房信贷管理专项自查工作;广州地区银行机构自查发现涉嫌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问题贷款金额1.47亿元、305户;深圳方面,提前收回21笔、5180万元涉嫌违规贷款。

  多地银保监局、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表示,将进一步强化经营贷业务审核与管理,持续防范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对于已经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问题,将严厉查处,对违规贷款进行收回或制定清收计划。

  近日,人民银行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主要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上,重申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

  实际上,严禁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一直都是监管部门落实“房住不炒”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监管部门一直把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作为查处的重点,特别是今年初,央行和银保监会为落实、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的要求,促进房地产和金融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建立了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

  但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仅单方面依靠金融监管还不够。需要金融机构不断加强自律建设,规范自身信贷业务经营,转变经营理念,降低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把风险防控挺在前面。同时,还需要房地产经纪机构的共同配合。通过形成合力,将“房住不炒”的各项政策要求落实到位,才能有效遏制信贷资金违规流向房地产。

  来源:中房网综合整理

相关知识

违规信贷资金被围堵 广深楼市或迎“急刹车”
多地严查信贷资金违规入楼市 3月房贷利率继续上行
多地严查信贷资金违规入楼市 3月房贷利率继续上行
信贷资金违规入楼市 不是“按时还款就行”
对信贷资金违规进楼市须合力围堵
逾越红线!监管“重拳”围剿信贷资金违规入楼市
多地围堵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银行“抽贷”震慑投机者?
监管机构严控信贷资金违规入楼市
楼市,一次围堵来了...
楼市防堵违规信贷资金需觅治本之策

网址: 房贷利率继续上行,信贷资金违规入楼市遭“围堵” http://m.zx3q.com/newsview307374.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