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小区刷脸门禁App要求上传人像及房产证 存较高风险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冯群星 潘颖欣
从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一审宣判到售楼处暗中使用人脸识别,从北京推出人脸识别垃圾桶到东莞公厕停用人脸识别供纸机,过去一年中,人脸识别应用正在经历越来越严格的公众审视。
12月22日,由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主办的“2020啄木鸟数据治理论坛”在北京举行。南都人工智能伦理课题组在会上发布了《移动端人脸识别应用合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其中的技术测评由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提供支持。
报告显示,四成被测应用(包括App、小程序和公众号)的隐私政策透明度处于较低及以下水平,学校管理、商业零售类应用的透明度平均分最低,甚至有商场欺骗诱导用户“刷脸”;部分小区门禁App明文传输人脸照片、房产证、租房合同等敏感信息,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
四成应用隐私政策透明度较低
个人信息共享不合规现象突出
结合多个应用商店的下载量排名和网络公开平台的用户投诉情况,南都人工智能伦理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选取了50款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移动应用进行测评,涉及园区门禁、开户销户、支付转账、商业零售、学校管理、政府办事、换脸娱乐等七个类别。
隐私政策透明度,是本次测评的项目之一。透明度越高,意味着隐私政策中有关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的描述越清晰。
测评显示,隐私政策透明度处于中等及以上的应用有30款,占比60%;透明度处于较低及以下水平的应用有20款,占比40%,其中4款应用没有隐私政策,得分为0。
从七类应用的平均分来看,支付转账与开户销户类应用的隐私政策透明度较高,分别得到88分和86.7分;换脸娱乐(54.5分)、园区门禁(41.9分)、政府办事(40.5分)类应用的隐私政策透明度较低;学校管理(40分)和商业零售类(36.83分)应用的隐私政策透明度则处于低水平。
相较于一般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人脸识别应用的特殊之处在于,在很多情况下需要通过间接方式获取人脸照片等个人信息。
然而,测评结果显示,41款应用(约占82%)没有明确披露第三方可能使用个人信息的情况;39款应用(约占78%)没有说明是否通过间接方式收集个人信息,也没有承诺确认信息来源的合法性。
与之相对应的,是现实中突出的个人信息共享不合规现象。
这种情况,以小区门禁应用最为典型。课题组实际走访多个小区后发现,人脸照片等个人信息通常不是由居民自行上传,而是由物业统一收集。还有部分小区将业主与租房者区分,租房者的个人信息由业主收集。
据课题组调研,物业人员和业主在收集个人信息时,普遍不会向居民告知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在一些小区,物业或业主完成人脸采集、信息登记等操作后,居民便自动开通相关App或小程序账号,许多居民甚至不知道这些账号的存在。
类似的问题,在学校管理、商业零售类应用中同样普遍存在:学生、顾客的人脸照片由老师、商家收集,作为个人信息主体的学生、顾客并未作出授权同意,甚至对个人信息收集毫不知情。
这样的信息收集与共享行为,显然违背了现行法律法规中关于告知和知情同意的要求。
学校管理与商业零售类应用
隐私政策透明度最低
2019年,“人脸识别进校园”案例密集出现,引来颇多社会争议。一些学校引进了可以分析学生情绪的人脸识别应用,又在受到舆论质疑后纷纷停用。
课题组选取了六款学校管理类应用进行测评,发现其隐私政策的平均透明度得分仅为40分。
在这些应用的隐私政策中,还有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霸王条款”。例如,“签到荚”隐私政策声称,“本网站及APP不担保服务一定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中断,对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用户自己承担所有的风险和责任”。
比学校管理类应用表现更差的是商业零售类应用,平均透明度仅有36.83分,在七大类应用中排名最低。
商业零售类应用,商家普遍不会向用户告知个人信息的处理情况。
部分商家与工作人员甚至会巧立名目,以欺骗误导的方式要求用户刷脸。以北京秀水街为例,该商场自2017年开始推广基于人脸识别的导游返利系统。导游只要提前在秀水街App内填写行程信息并上传游客人脸照片,就能获得游客消费的返利。据课题组调查,为了避免引起游客反感,导游往往会将拍照用途解释为“保障游客安全”“防止游客走失”。
事实上,秀水街App不仅没有隐私政策,还在注册协议中把正当获取游客照片的责任推给导游。协议称,用户应“合法获得游客肖像权”,并“获得肖像权者授权在本站的使用”,“如用户与游客之间因肖像权产生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部分小区门禁停用后仍留存人脸信息
多款应用没有注销功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主体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删除其个人信息。但报告显示,在50款应用中,27款没有提及产品或服务停止运营的情况,占比54%。
事实上,即便隐私政策中有相关条款,运营者也未必真正落实。
以睿视App为例,其隐私政策中提到,停止运营后将通知用户,同时删除或匿名化处理用户个人信息。然而,课题组成员走访发现,一些小区的人脸识别设备已经停用,居民的个人信息却仍然留存在睿视App内。部分居民甚至不知道自己拥有睿视App账号,很难掌握后续的个人信息处理情况。
在CFCA的技术支持下,课题组还针对50款应用中的20款做了进一步的数据安全检测,其中园区门禁类应用10款,商业零售类应用6款,学校管理类应用4款。
进一步测评显示,20款应用中的14款存在难以注销或删除人脸信息的情况,约占70%。小区门禁难以注销的问题尤为突出。例如,达管家、移动和小区、美关公、店客云及、签到荚等App只有退出登录/切换账号等按钮,没有注销按钮。瞳景社区有注销按钮,但需要电话联系客服操作。
报告认为,网络运营者应通过调整移动端应用的功能设置,为个人信息主体提供更明确、更好操作的信息删除或注销方式。在个人提出删除要求后,或是网络运营者的产品、服务停止后,运营者应及时删除相关的人脸信息。法律法规另有要求的,运营者也应向个人信息主体作出说明。
有应用明文传输人脸照片及房产证
存在较高信息泄露风险
数据传输安全是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关键环节。据CFCA安全专家介绍,网络攻击者可能截获传输的数据包,进行数据窃听、数据篡改、身份伪造等。因此,移动应用有必要采取加密等数据保护措施,降低人脸信息被攻击者恶意获取或破解的风险。
本次技术检测显示,20款被测应用中,有5款采用HTTP协议作为应用的网络传输协议,其中2款采用该协议明文传输人脸照片(景区门禁1款,商业零售1款)。
HTTP协议属于明文传输协议,数据传输过程没有任何信息安全保护措施,通信过程非常容易遭遇劫持、监听、篡改,进而引发个人隐私泄露等严重的安全问题。
另有9款应用传输人脸照片时使用HTTPS安全传输协议,但没有采取进一步的保护措施。信息安全从业人员认为,对人脸此类高度敏感的个人信息而言,不能仅依赖公开的安全传输协议,建议再添加一层单独的数据保护。
今年以来,小区门禁应用呈现加速落地态势,一些小区门禁应用会要求用户上传房产证、租房合同等信息。本次检测发现,3款小区门禁应用上传了用户的房产证或租房合同,其中一款为明文上传,另两款仅使用HTTPS协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这些信息均存在泄露风险。
技术检测还发现,6款应用将用户的人脸照片、身份证照片等个人信息上传服务器后,可被互联网公开访问,直接查看对应的照片。
这意味着,攻击者一旦截获传输数据包,就将获得用户的一系列个人敏感信息。例如,一款在安卓平台下载量超过200万的小区门禁应用明文上传身份证正反面照片、房产证照片,服务器返回的图片链接能被直接浏览或下载。
出品:南都人工智能伦理课题组
采写:南都记者冯群星 潘颖欣 实习生 张弛 左影娜 靳忠骥 马思捷
相关知识
报告:小区刷脸门禁App要求上传人像及房产证 存较高风险
刷脸时代 不能漠视面部信息安全
“刷脸被卖房”警示公共服务要便利更要安全
“刷脸时代”须重视个人信息安全
刷脸进出小区,业主觉得还挺方便
市民热议老旧小区封闭式改造:老小区新门禁 这些问题有解
福州地铁可以刷脸乘车啦!操作步骤来了
市民热议老旧小区封闭式改造:老小区新门禁 这些问题有解
杭州拟立法明确不得强制业主“刷脸”
杭州拟立法明确 不得强制业主“刷脸”
推荐资讯
- 1穷人装修3万硬装怎么样,硬装 85362
- 2婆婆对儿媳说的暖心话 婆婆喜 78442
- 3女生戴14号戒指算粗吗 正常 78395
- 400后法定结婚年龄 结婚登记 64511
- 5燃气灶怎么选?跟随方太高效直 54010
- 6男生戴戒指的含义图解 女生戒 33317
- 7杨燕军 | 医院建筑的顶层设 22904
- 8克洛斯威墙面定制,约您共度— 20452
- 9宜家遭遇线下门店业绩下滑困境 20239
- 10广州楼市:公积金贷款常见的误 2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