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转型之路——构建新发展格局

数日前,张玉良来了趟西安。

用一天半时间,绿地董事长兼总裁考察了6个项目,涵盖会展、贸易港、高铁站TOD、能源金融商务、西部第一高等。

期间,西安、西咸新区主要负责同志,分别与其进行会见。传递出的信号是,加大投资力度和产业布局,多领域深化合作。

房企转型的事,眼下备受关注。

进军文旅算是常规动作,还有造汽车的,做机器人的。大象转身,各辟蹊径。

绿地,似乎也愈发不再是原来模样。

从财务结构来看,其房地产业务收入下降至43%;基建、消费、会展、康养、科创等产业,则呈快速上升趋势。

这是一个“时代之问”:中国未来的房企,应该什么样?

月初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释放诸多信号。

尤其是对于“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的强调。

许多人可能会认为,国内大循环,就是扩大内需。

其实不然——过去的生产循环,主要是需求牵动供给。如今需求牵引供给方面,中国基本产能过剩。将来的经济循环格局,越来越变为创新供给创造需求。

面对新的发展逻辑,房企与城市化之间利益关系的审视角度,自然也在发生变化。那些倾向于参与创新、共创价值,而不是简单分享城市化红利的企业,会格外受到欢迎。

绿地的成功转型里,有一个案例非常典型——依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平台,绿地建立起以全球商贸港为龙头、以物流供应链为基础设施、以线上线下零售为市场终端的一体化业务链,在全国23座一二线核心城市(包括西安)布局了贸易港分港15家、零售网点G-Super近100家。

贸易港开业至今,吸引了来自70个国家和地区的176家企业入驻,引进了进口商品20余个大类、8万余款,平台累计交易规模已超过500亿元。

成为新增长点的同时,贸易港也受到中央及各级政府的肯定,以及被中宣部评选为“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系列宣传案例。

再比如,城市化到了现阶段,相较于单纯的地产项目,像会展、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这些能够为城市、产业、居民提供高质量配套的项目,更为迫切,尽管其投资大、实施复杂。

这在绿地的布局中,亦颇多体现。

其目前投建大型城市会展场馆项目12个,展览面积超过250万平方米;在中国高铁沿线重点城市落地“城际空间站”项目超过20个……

整体来看,绿地的转型思路可以归纳为:巩固房地产等原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向产业链上下游及关联产业、协同产业延伸,开展“有限多元”经营,打造“生态圈”协同发展的商业模式。

相对于跨界造车之类的路径选择,毫无疑问,其更倾向于在深度参与城市化进程中,寻求产业优化、转型发展。

思路的转变,必然带来产业布局的调整。

产业结构方面,绿地目前基本形成“以房地产、基建为主业,消费、金融等产业协同发展”的综合经营格局。

消费板块,如贸易港、会展等,前面已有介绍;再如康养、科创板块,目前重点聚焦长三角地区,均属于高位起步;还有金融板块,预计管理资金规模逾1000亿……

这里着重介绍一下绿地的基建板块,颇有异军突起的态势。

众所周知,绿地近年来,通过投资设立、收购兼并等方式,形成了包括绿地城投、绿地城建、贵州建工、江苏省建、天津建工、西安建工、广西建工等在内的基建成员矩阵。

在此基础上,其今年组建了绿地大基建集团,注册资本200亿元,营收规模仅次于六大央企建筑公司。

综合经营布局给绿地集团带来的直接变化是,房地产业营收占比稳步下调。

2017年-2019年,房地产业在绿地整体营业收入中的比重,从53%下降到46%。2020年前三季度,绿地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417亿元,同比增长16%。

其中:房地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464亿元,占比43%;基建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334亿元,占比39%;消费等其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19亿元,占比18%。

绿地的转型路径,呈现出几个显著特点,或值得业内参考。

其一是定位城市运营商,深度参与城市化。

近年来,绿地多以战略级合作伙伴的身份出现,颇受地方政府欢迎。

尤其得益于基建板块的大幅崛起,其“投资+基建+产业+新城”的综合开发模式,实施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能够统筹安排各项重大城市功能的开发进度,从而在快速“出形象、出功能、聚产业、聚人气”的同时,也为企业自身打造出一系列“粮仓”项目。

而且从国际经验来看,随着城市化的深入推进、人口结构的持续调整、建筑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开发与建造一体”也是房地产企业发展的长期趋势。

其二是注重产业“生态圈”,不盲目跨界。

在“地产+基建”的基础上,绿地积极向产业上下游延伸,如商贸、会展、酒店、康养等,在生态集约和协同发展中寻求新价值。

基于相对稳健的产业布局,其负债率逐年下降。为此,标准普尔多次调整期评级展望,并在报告中着重指出“绿地降杠杆的速度超出预期”。

其三是“重仓”都市圈,投资布局更加聚焦。

近年来,绿地进一步收缩海外项目,加快退出步伐,同时重点向国内有成长潜力的城市群、都市圈聚焦。

仅2019年,绿地在长三角城市群的投资规模就超过2000亿元,来自该地区的收入,则超过总额的40%、利润超过总额的50%。

包括大西安都市圈,张玉良近几年频频到访,也是投资和收入的重点板块。

其实,从财务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投资结构和体制结构来看,绿地转型的所有特征,都可以归结为一点——这家上海滩成长起来的企业,似乎是个典型的“改革控”,里里外外,处处“开刀”。

包括其引以为傲的基建板块,也是不断混改的结果。

新时代新逻辑,也唯有改变,是永恒的不变。

相关知识

绿地转型之路——构建新发展格局
以改革思维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内外兼修”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深化改革开放
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是深化改革
构建新发展格局 发挥竞争新优势
谋局开放融通 “十四五”发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十四五”:推进租赁住房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改革举措
全面促进服务消费 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社会各界建言“十四五”北京服务消费转型升级
推进租赁住房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改革举措

网址: 绿地转型之路——构建新发展格局 http://m.zx3q.com/newsview251411.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