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华纪念中学——帮助孩子们“发现命运”的18年

微电影《国华的孩子们》发生在广西偏远山区的一所小学里。在捐赠人王永锟给这所学校捐助的学生活动中心落成当天,支教老师杨少敏却发现,班上的学生陈小天失踪了。

经村民指点,杨老师把陈小天从村口即将开走的大巴车上拽了下来。彼时陈小天正准备离开家去打工。“读书哪有吃饭重要?”拉扯中,陈小天反问杨少敏。

微电影《国华的孩子们》

在无数个民间故事里,我们都不断被告知,“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但现实告诉我们,贫寒学子若想通过教育改变命运,需要克服的还远不止物质层面匮乏:他们还需要健康的体魄、积极的心态、安定的环境、和相对公平的机遇。

这是一所学校18年来试图给穷孩子们提供以上条件,让他们以相对公平的姿态去参与社会竞争的故事。

这3200多名幸运的孩子和背后的家庭,就此改变了命运。

1

逃学回家的孩子

即便时至今日,在边远的山区农村,失去联系的父母、兄弟姐妹的生计、老人的力不从心,也能随时搅动孩子一颗读书的心。

微电影《国华的孩子们》发生在广西偏远山区的一所小学里。在捐赠人王永锟给这所学校捐助的学生活动中心落成当天,支教老师杨少敏却发现,班上的学生陈小天失踪了。

经村民指点,杨老师把陈小天从村口即将开走的大巴车上拽了下来。彼时陈小天正准备离家去打工。“读书哪有吃饭重要?”拉扯中,陈小天反问杨少敏。

和当下近700万农村留守儿童的境遇类似,陈小天家里有年迈的奶奶和年幼的妹妹。三人平时的生活,全仰仗父亲在城里打工的收入,但父亲已经失联两个多月了。

原来父亲生了严重的病,戴上呼吸机无法说话。主治医生蔡莹待他病情好转后,向陈小天撒了个谎,说只是动了一个小手术,让家里不要担心,并嘱咐小天好好学习。

随着每天辅导功课,有一天,杨老师给陈小天看了一张6年前的高中毕业照,照片背面是她给陈小天写的一封信,信中她勉励小天,让他认真学习、不要心急,因为只有等他变成更厉害的人,奶奶和妹妹才能过得更好。

毕业照的主人就是当年的杨老师,她也和像小天一样,从贫穷的农村中走来,一路受到社会的帮助,才上了高中和大学,现在回到农村成为一名支教老师。

而在杨老师的少年时期,她曾与蔡莹、王永锟一样,来自同一所高中。

在这所专门资助农村贫困学生、免费向他们提供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学校里,他们顺利毕业,上了大学,又参加了工作。这些年来,他们有的成为医生,有的成为企业家,还有的成为老师。如今,他们又重新产生了交集。

杨老师最后在信中鼓励陈小天,如果想成为他们,那就一定要继续读书。“因为知识,能把你变成你想成为的人。”

2

3200多个孩子的转折点

《国华的孩子们》取材于真实发生的人和事。

杨少敏老师,是2018届华中科技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她作为公益支教项目的志愿者,前往广西偏远山区的一处乡村小学,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支教助学。

蔡莹医生,是北京大学医学部2016届的八年制医学毕业生。毕业后她在中日友好医院任职,并在2020年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支援武汉。

机器人公司创始人王永锟,则在2009年入读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硕士毕业后,他选择自主创业。目前担任深圳一家机器人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技术官,主攻移动机器人室内定位导航控制技术。

如今他们三人都有了各自的生活。但当年中考过后,他们都曾因为家庭贫困,面临着是否还要继续读书的抉择。

蔡莹出生在一个小县城,家里条件不好,因此她总是担心自己高中的学费和生活费给父母带来太大压力。

杨少敏初中毕业时,家中老人生病住院,原在外地打工的父亲返回家里,彼时她即将升入高中,家中还有年幼的弟弟需要照顾,全家的经济压力陡增。

王永锟则对初中时年级主任给他和几位贫困学生发学习用品的经历印象深刻。那天他从年级主任的办公室离开后,就把刚发的书包、笔记本藏在衣服里,偷偷拿回教室,生怕别人看到。“我不愿意说,感觉自己太穷了。”

幸运的是,他们都得到了社会的眷顾。中考过后,他们通过了国华纪念中学的笔试和面试,成为这所中学的学生。后来,他们不仅顺利读完高中,还继续了大学、研究生的学业。“那个时候,如果我不能去国华念书,就没书读了。”杨少敏回忆。

创办于2002年的国华纪念中学,是由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先生和联席主席杨惠妍女士捐资,依法兴办的全国第一所纯慈善、全免费、全寄宿民办高级中学,每年招收家庭生活贫困、学习成绩优异、素质超群的初中毕业生。学生从报考国华纪念中学开始,直至大学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学习、生活一切费用全部由学校承担。

18年来,共有3260多名贫困学生先后入读这所中学,这些学生及其家庭的命运,也随之改变。《国华的孩子们》三位主人公,就是这些学生的代表。

3

发现自己的命运

“命运”是《国华的孩子们》绕不开的话题。杨老师在影片中鼓励陈小天不要放弃,要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影片导演徐凯伦在谈及对贫穷孩子“命运”的理解时,将之归结为一种“机遇上的缺失”:“有些孩子可能生来就没有运气遇到一些可以走出去的机遇。如果横亘眼前的那道坎不可逾越,‘山的那边还是山’,他们就一辈子闻不到海的咸味。”

影片借国华中学校碑上的话,道出多年来贫寒学子寻觅命运转机的求索,和社会不绝的恻隐之情与爱心:“因不忍看到世间可塑之才,因贫穷隐失于草莽。”

王永锟至今记得自己2006年走入国华中学时的欣喜:学校建设得非常美,还有一片植物园和池塘。“学校里的芒果树每年都会成熟。我们打完球就上树摇几个芒果吃。感觉这就是青春的美好啊。”

三年的高中生活不仅改变了孩子们的成绩,也改变了他们的性格和面对生活的态度。

杨少敏来到国华后,原先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她,在学校见到太多“更为优秀的人”,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平凡”。直到高二某一次考试,物理一直从未及格过的她考了八十多分,总成绩排名冲到年级理科前二十,才让她恢复了自信心。

三年时间里,学校隔一周就组织外出参观一次——博物馆、地方名胜或是大学城,杨少敏由此开了眼界。“我不会再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但其实以前我是一个特别容易生气的人。”杨少敏说。

王永锟的记忆中,国华也给了他很多“第一次”:第一次一口气跑完1万米,第一次学会在学业与社会活动中做选择,第一次学会平视自己与周围的同学,第一次为自己10年、20年、30年的人生目标做规划,第一次思考自己不是要赚多少钱、而是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

“学校有一门‘思齐课’,是校长给我们授课。他会和我们这些出身并不优渥的穷孩子,讲名人们的小事和他们的生平。”这门课让王永锟知道了林肯、拿破仑、杰克韦尔奇……他还收到杨国强给学生们送出的李开复自传《做最好的自己》。

“这让我发现,哪怕如我们这般出身平凡的人,也可以拥有梦想。”王永锟说。

4

回馈社会

毕业后,故事的主人公们选择了不同的人生。

徐凯伦用“纯粹”形容与三位毕业生交流时带给他的冲击:“他们虽然都毕业了,却好像没有离开国华。骨子里还沉淀着像文人一样的、精神层面的追求,这可能是学校给他们的最好的礼物。”

从高中开始,王永锟就对学校举行的各种发明竞赛感兴趣。2009年填报志愿前,他看到新闻,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师生们获得亚太地区大学生机器人竞赛的冠军,便把目光投向东北。进入大学后,他如愿加入学校机器人团队,又在随后数年于机器人研发领域创业。

蔡莹从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2016年来到中日友好医院。2020年2月4日凌晨,她暂别襁褓中的女儿,跟随第二批医疗队抵达武汉。两个多月里,她在危重症病房经历了一系列的生离死别。随着疫情形势平缓,4月6日下午,蔡莹收到撤离通知。她和同事们当晚完成了转病人、收拾病房、整理器械等工作。在回驻地的路上,搭乘的班车特意绕上了长江二桥。

抵鄂当天,恰逢立春,待离去时,樱花盛放。

杨少敏2014年考取华中科技大学化学系,四年后大学毕业,她再一次站在人生路口。身边朋友告诉她,要“找一份挣钱的工作”;父母则希望她读研继续深造。

但杨少敏却选择了支教,“了却心中一个牵挂”。她记得高中阶梯教室的后边:那句话,“国华学子,当以奉献社会为终生追求。”

2018年,杨少敏前往广西偏远地区一所小学支教。她给山区的孩子们带来了“更多东西”。学校在她的争取下,开设了“性教育课”,内容包括介绍生命起源、男女身体部位、青春期变化以及男女性社会分工和性别平等。

有一次,她给学生播放纪录片《人间世》,其中一集记录了“母亲生子”的不易。她要求孩子们看后写出感想,结果发现“大家理解到的比想象中要多”。其中有学生写道,妈妈生自己很辛苦,“要爱自己的妈妈。”

但也有挫败的时候。2019年,她去附近的小学担任授课志愿者。一名学生的家长不清楚四年级的孩子为何逃课,也答不出两天来“孩子去了哪里。”

“家长们对孩子的情况满不在乎,而孩子们能看到的世界就只有眼前这一点。”杨少敏惋惜,也坚信会有更多曾经像她一样贫穷的孩子,可以摆脱眼前的迷茫。

“希望影片里讲述的国华精神,可以给欠发达地区的孩子多一种可能性。”徐凯伦说,“我一直觉得这个世界最缺的永远都是各种可能性。”

影片最后,主人公们告诉了观众实现这种可能性的必然:“不要放弃,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专题)

相关知识

国华纪念中学——帮助孩子们“发现命运”的18年
何处不相逢 从国华毕业生看碧桂园慈善教育理念生根发芽
为“星星的孩子”原创地毯带货 京东即将开启“爱的翼术”公益直播
宜家中国|聚焦可持续和可负担 与消费者共同探索“家的无限值”
课程少学业重…难倒万千家长的问题竟被一台TCL 85X6C电视解决了!
V-ZUG瑞族以“爱尚瑞族 无V不至”续写瑞士精工和生活艺术的百年传承
北京社保跨省转移可网上办理了,内附操作指南
收房发现公摊超40%!不合理的公摊,何时才能消失?
男女多大可以领结婚证啊
从客厅到餐厅 决定整个家庭的生活品质

网址: 国华纪念中学——帮助孩子们“发现命运”的18年 http://m.zx3q.com/newsview249738.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