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一座文明城市的坚守

  公园内,市民带着孩子玩耍

  家长带着孩子坐地铁

  地铁工作人员协助市民购票

  筑城广场一角 郑雄增 摄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也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全国文明城市,是对一座城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最高综合性褒奖。

  历经12年的艰辛创建,2011年12月20日,贵阳入选全国文明城市,2015年2月28日成功蝉联。2017年11月17日,贵阳再次入选全国文明城市;2020年11月10日,贵阳市又一次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四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从1999年到2020年的文明征程上,贵阳市坚持物质富与精神富并重,不断凝聚发展的共识、前进的力量。

  全力创建 载誉而归

  1999年,贵阳市正式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从此,这座城市的文明之路开启新征程。2002年、2005年、2008年,贵阳连续三次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2007年底,贵阳市委、市政府把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产业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生态观念浓厚、市民和谐幸福、政府廉洁高效的生态文明城市,作为统揽全市发展的总战略,并一以贯之,不断向纵深推进。

  改革是发展的加速器。贵阳市大力调结构、转方式,把服务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2008年召开全市服务业发展大会,制定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一揽子”措施;2009年召开全市振兴工业经济大会,提出了“大调整、大开放、大实干”的总体思路。

  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宣传手段治理和保护水资源,组建了市两湖一库(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管理局,集中履行环境保护的管理、监督、执法等行政职能。

  大力实施“六有”民生行动计划,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99年至2011年,在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不懈,全市上下团结奋斗下,贵阳与全国文明城市的距离越来越近。2011年12月20日,贵阳入选全国文明城市,终圆“创文梦”。

  巩固提升 继续奋进

  2012年以来,贵阳市紧紧围绕“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的目标,不断巩固提升创建成果,促进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整体文明水平不断提高。

  党政一把手负责文明城市创建巩固提升工作,机制化常态化推进相关工作,2012年到2014年,市委常委会先后23次听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并研究解决相关问题。

  组织全市各级新闻媒体和社会媒介深入持久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宣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深化拓展“绿丝带”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

  每年投入2亿元社区公益事业项目资金,着力改善社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2013年、2014年共实施以提升社区基础设施水平为主的社区公益事业项目2157个。

  2014年,组织拍摄内部纪录片“镜头对准死角”,曝光城市建设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在市级新闻媒体开设栏目,曝光各类脏乱问题。

  贵阳市每年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在全省率先实施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三名”工程,扎实开展“9+3”教育计划……

  一项项措施不断落地,一朵朵文明之花在贵阳生根。2015年2月28日,贵阳市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常态长效 再创佳绩

  在实践中,贵阳市更加注重常态长效管理,大力建设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努力探索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的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发展之路。

  全面实施“一把手”工程,由市委书记和市长担任文明委主任,每年市委常委会研究部署文明创建工作10次以上。2015年开始,全面推进大环卫一体化改革。

  建立市级统一的“数据铁笼”可视化监测、分析、考核平台,对公安、交管、住建、城管等部门“数据铁笼”实现跨行业整合,建成大城管大数据治理体系。

  2015年起,大力实施“千园之城”建设,出台了《贵阳市推进“千园之城”建设行动计划(2015—2020年)》。

  出台《多彩贵州文明行动——贵阳市整脏治乱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提出实施城市管理“十大工程”,全力营造干净整洁、管理有序、清爽靓丽的城市环境。

  2015年至2017年,实施“三年千院”行动计划。贵阳每年安排3亿元资金,用三年时间对1000个老旧居民小区院落进行整体改造升级,累计惠及群众512.18万人次。

  2016年,将扶贫最低标准提高到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年,高出国家标准50%。以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带动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

  大力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参与、我快乐、我共享”主题实践活动,整合各级各类媒体资源,广泛动员市民群众发扬主人翁精神,形成全市共创共治共享文明城市的大宣传氛围。

  天道酬勤,2017年11月14日,贵阳成功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

  永不止步 文明一直在路上

  每一次入选全国文明城市不是终点,而是贵阳推动文明城市迈向更高目标的起点。

  贵阳市各区与住建、交管、市场监管、商务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积极联动,精准发力,聚焦城市社区(小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公共交通等领域存在的10方面问题,补齐市政设施短板、提升窗口服务水平等,全力推动文明城市水平再提升。

  开展文明交通行动,提升群众出行便利程度。对全市47个路口渠化设计进行优化,对主城区245个信号灯配时方案进行872次调整,为城区90%的路口信号灯制定多时段配时方案;持续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打造文明有序城市交通秩序。

  作为全国46个生活垃圾分类重点示范城市之一,贵阳市大力推行垃圾分类,投入奖补资金1000万元并纳入各级预算,打造垃圾分类示范点110个。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贵阳市制定印发《关于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营造良好环境的通知》,发动17个文明校园、112户文明家庭、212个文明单位、856个文明村镇,以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和大力宣传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9年,贵阳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3%,贵阳市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8天,优良率为98.1%。

  推进政务服务集中办理,实现“只进一扇门,能办全市事”。截至目前,贵阳市累计建设5G基站4934个,依托“一网通办”平台,打造“数智贵阳”小程序,为群众、企业提供高频民生服务。

  建设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重点区域巡逻覆盖率达100%,全市有社区专职巡防队1121支9632人,村(居)社会联防联控组织3519支21214人。易发案部位入侵报警、视频监控系统的安装率达100%。

  2019年,贵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挂牌成立,10个区(市、县)中心实现全县域覆盖,打造市、县、乡、村、居民(户)五级融合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体系,逐步打通宣传、教育、关心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贵阳市网络问政平台通过“新闻+督查”发力,解决群众反映的民生难题,成为贵阳市政府系统效能提升的创新载体,市民对文明城市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也迈上新台阶。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2020年11月10日,贵阳市第四次入选全国文明城市。一场又一场的文明接力,贵阳一直在路上,从未停歇。

       来源:贵阳晚报

相关知识

贵阳,一座文明城市的坚守
‌· 以“四连冠”为契机奋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全国文明城市
贵阳市全国文明城市整改攻坚指挥部第三次例会举行
贵阳市全国文明城市整改攻坚指挥部第五次例会举行
全国文明城市是许昌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河北秦皇岛市开启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攻坚工作
延庆入选全国文明城市
用岁月的坚守,筑就一座锦绣之城
东莞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
补短板 促落实 增实效 确保高分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网址: 贵阳,一座文明城市的坚守 http://m.zx3q.com/newsview245792.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