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江东新区首个红色美丽乡村项目初露“真容”
原标题:生态做伴颜值高 宜居宜游魅力足
江东新区首个红色美丽乡村项目初露“真容”
如今的仲恺村,美丽乡村建设初露“真容”。 记者 康登淋 摄
在海口江东新区,仲恺村是远近闻名的红色村庄。乘着江东新区规划建设东风,如今的仲恺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进入收尾阶段,蝶变新貌处处可见:新建的村路拓宽出行通道,路旁民居披上美丽“新衣”,生态治理让臭水塘变身为湿地公园,因地制宜布局的经营场所为乡村注入产业新动能。
老宅修缮换新颜
在仲恺村,有一座家喻户晓的老宅,历史底蕴深厚。建宅史可追溯至1000多年前,被村民称为“千年林家”,是村庄的历史地标建筑。
记者曾多次探访老宅,由于岁月洗礼,老宅虽几经重修,仍难掩破败气象,多处建筑构件破损,杂物堆积,蜘蛛网清晰可见。4月15日,记者再次走近老宅,发现经过修缮改造,这座占地超600平方米的老宅显得更加“年轻态”,宽敞明亮,惹人注目。
“老宅改造坚持修旧如故,摒弃大拆大建的思路,尊重建筑原貌,不改变功能布局,查漏补缺,合理进行修缮。”仲恺村党支部书记林宁透露,古宅里面的老物件,即使有破损,也是历史的见证,村里改造前全部都进行悉心收集,并定点储存好。
昔日破败的老宅,已然换了新容颜。让林宁印象格外深刻的是,老宅后有一处水塘,面积200多平方米,经过彻底清淤,重新补水,种植水生植物后,已改造成了生态水塘,成为老宅的靓丽风景。
老宅变身“文史馆”
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中,仲恺村注重村子历史文化传承,借助老宅,建设特色“文史馆”,让好家风代代相传。
“一个家族的起源、迁徙轨迹,以及家族生息、繁衍、文化、家规家训等历史文化传承的故事,是一部家族发展史。翻开它,不仅有助于后代了解家族的演变,也有助于加强宗族关系维护与家族认同,营造团结和睦的家族形象。”林宁说,通过邀请专业的设计师,对老宅保护利用进行精心规划设计,制定“千年林家”展陈方案。
记者了解到,“千年林家”文化建设内容规划以古代、近代、当代的时间线为展现线索,将林氏家族不同时期的发展传承,与林家祖宅的建筑结构结合进行展示,分为主入口、一进房、二进房、三进房。这个“文史馆”不仅讲述林氏家族渡海而来的起源以及曾孙建橹梧村的由来,介绍林氏家族的家训、名人、家谱,还重点展示林氏儿女积极投身琼崖革命的激荡奋斗历程。
“重读‘千年林家’,不仅将增加全体林氏儿女的家族认同感与自豪感,也将促进家族关系增强,让村民更好牢记历史,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提升乡村发展软实力,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活力。”林宁说。
红色村庄活力足
“作为江东新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仲恺村是享誉全岛的革命老区村,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沉淀。”仲恺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管理人员何奋透露,项目秉承“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理念,以“仲恺红色文化、国际交流村”为主题,新建或用老旧建筑改造游客中心、湿地公园、仲恺广场、仲恺礼堂等,全面提升乡村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宜居宜游的乡村乐园。同时,注重发展产业,通过布局美食等多种旅游业态,探索组建合作社吸收村民入股、扶持致富带头人等方式,让村民成为股东或管理者,实现共同增收致富,打造江东新区美丽乡村“会客厅”。
“作为重点项目一线建设者,将坚守工匠精神,扎根在项目一线,凝心聚力履职尽责、建功立业,用实际行动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贡献。”项目高级土建工程师彭单单表示,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项目部第一时间复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千方百计抢时间、夺工期,把受疫情耽误的工期赶回来、补回来。目前,工程量累计完成近90%,江东新区首个红色美丽乡村项目露出“真容”。
来源:海口日报
相关知识
海口江东新区首个红色美丽乡村项目初露“真容”
海口江东新区城乡融合&乡村振兴专项规划公示
组图|海口哈罗公学露出“真容”
铆足干劲,只争朝夕!海口江东新区临空产业园建设按下“快进键”
海口江东新区建设“加速跑”:建立进度快报等制度
海南省金融机构在海口江东新区设立首家二级分行
海口今年将安排44.4亿元推进江东新区基础设施建设
海口东寨港大道通车 为江东新区南北走向大动脉
海口江东新区编制招商手册,聚焦这些重点领域→
中石化在海南推进区域总部基地项目建设 在海口江东新区设子公司
推荐资讯
- 1穷人装修3万硬装怎么样,硬装 88876
- 2婆婆对儿媳说的暖心话 婆婆喜 83113
- 3女生戴14号戒指算粗吗 正常 83055
- 400后法定结婚年龄 结婚登记 64633
- 5燃气灶怎么选?跟随方太高效直 54115
- 6男生戴戒指的含义图解 女生戒 35872
- 7杨燕军 | 医院建筑的顶层设 27588
- 8克洛斯威墙面定制,约您共度— 20527
- 9宜家遭遇线下门店业绩下滑困境 20328
- 10广州楼市:公积金贷款常见的误 20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