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买房补贴50%”骗局抹黑了扶贫公益
“伪公益”活动不明不白地出现,不能再糊里糊涂地“烂尾”。
▲图/视觉中国
买房补贴50%、圆你购房梦、公益补贴项目……2015年底,贵州省盘县(现“盘州市”)的大街小巷贴满了“买房返还补贴”的广告,当时几乎全城皆知。这个名为“圆你购房梦”的所谓公益补贴项目,由贵州省扶贫基金会与当地房地产企业联合推出。
但据澎湃新闻报道,不到3年,“公益项目”就被指为一场“骗局”。媒体调查发现,在2015年前后,贵州、江西、四川等多个省份均出现过以公益扶贫为名的“买房返50%补贴”房地产促销活动。在购房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相继出现补贴中止的情况。
“买房补贴50%”,是不是足够令人心动?但这不过又一次应验了“天上不会掉陷阱”。
这些承诺分20年分期发放的购买补贴,大部分在开发商交房前就已中止。而购房者则是承受了高于市场价20%的房价,且其中相当一部分购房困难者因听信补贴而购房,在补贴中止后面临巨大的还贷压力。
至此,这场打着扶贫、公益旗号的违规促销活动,已原形毕露。这也再次警醒消费者,每一个让人“不能拒绝”的“优惠”背后,可能早就标好了“代价”。
说好的“公益补贴项目”变成了一场“骗局”,就应该有人负责。要知道,最初的宣传虽都是打着当地扶贫基金会与房企合作推出“公益项目”的旗号,但其实际上并无“公益”,而只有赤裸裸的“生意”。
其分成模式并不复杂:开发商得到购房款后,将其中的20%一次性捐赠给(合作)公益基金会,后者拿到钱款,通过投资、运作获利,分20年返还给购房者50%的房款,可以赚取不低的差价。而开发商则借此实现营销目的,加速去库存和资金回笼。另外,由于房企名义上参与了慈善捐赠,还可以抵扣不菲的企业所得税,可谓一举多得。
表面看,这个模式似乎是购房者、基金会、房企三方共赢。但当地扶贫基金会介入这样的市场行为本就违规,而其“三方受益”模式也只是看起来很美。
一方面,开发商和基金会对购房款的支配以及补贴发放,并没有受到有效约束;另一方面,长达20年的补贴发放周期,充满着巨大不确定性,资金管理稍有差池,这个“循环游戏”就必然中断,而最后“买单”的注定是被补贴忽悠的购房者。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假借公益旗号进行的违规促销,不仅仅是房企与基金会“一拍即合”这么简单。该骗局之所以在多地得逞,也离不开某些力量的“助攻”。
如在盘县的活动启动仪式上,“现场除了房地产、基金会的领导,原盘县政府副县长和扶贫局局长都在活动上讲话发言”。这难免被视作背书。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对官方或官员站台的警示:有些“台”真的不能乱站。
回到此事上,2019年3月,贵州省民政厅曾对参与补贴购房活动的贵州省扶贫基金会作出了警告的行政处罚;当年9月,盘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信访回复中规定由涉事房企按350元/㎡标准对置业补贴户进行一次性补贴。
然而,这一额度不仅与当初相关方面承诺的“50%补贴”有着巨大落差,也远低于购房者多支付的20%的房屋溢价。毫无疑问,要为这事画上完满句号,还得对涉事开发商和基金会的违规操作有足够的惩戒——这其中,事后处置显然不能止于“要求开发商向购房者支付补贴”,有官方背景的当地扶贫基金会到底该承担怎样的责任,也需要加以明确。
说到底,这起事件到底是如何“眼看它起高楼,眼看它楼塌了”,当地官方还应给购房者和社会一个答复。“伪公益”活动不明不白地出现,不能再这么糊里糊涂地“烂尾”。
此类骗局多发生在中西部三四线城市的偏远地区,也给其他地方提了个醒,一些开发商的促销往往会“脑洞大开”,对于其中可能存在的违规风险,尤其是与扶贫、公益等挂钩时,监管部门就应多一点把关意识,防止开发商利用信息不对称在偏远地区“割韭菜”。
来源:新京报
相关知识
别让“买房补贴50%”骗局抹黑了扶贫公益
别让“买房补贴”骗局抹黑了扶贫公益
别让"买房补贴"骗局抹黑了扶贫公益
别让"买房补贴"骗局抹黑了扶贫公益 防止开发商钻空子
买房补贴50%?扶贫基金会参与 返款中断业主陷困境
买房陷阱:扶贫基金会参与,返款中断业主陷困境
马上评|“补贴买房”留下的烂摊子,不能让购房者收拾
买房返一半房款陷阱:扶贫基金会参与,返款中断业主陷困境
买房返一半房款陷阱:扶贫基金会参与 返款中断业主陷困境
链家公益项目入选全国“社会组织扶贫案例50佳”
推荐资讯
- 1穷人装修3万硬装怎么样,硬装 85307
- 2婆婆对儿媳说的暖心话 婆婆喜 78393
- 3女生戴14号戒指算粗吗 正常 78344
- 400后法定结婚年龄 结婚登记 64511
- 5燃气灶怎么选?跟随方太高效直 54010
- 6男生戴戒指的含义图解 女生戒 33291
- 7杨燕军 | 医院建筑的顶层设 22856
- 8克洛斯威墙面定制,约您共度— 20452
- 9宜家遭遇线下门店业绩下滑困境 20239
- 10广州楼市:公积金贷款常见的误 2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