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经济数据增强市场信心 专家建议提升消费需抓住两大块

国家统计局7月16日公布了上半年国民经济数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执行局主任张晓强在日前举行的第130期“经济每月谈”活动上表示,二季度系列经济数据公布后,市场预期进一步向好,信心进一步增强,这为我们今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国经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国经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和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也聚焦经济运行的热点焦点问题,围绕如何提升消费、房地产回暖可否持续、出口韧性能否保持、货币政策是否过于宽松等问题发表了看法。

新技术新业态新兴产业的优势进一步显现

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二季度我国GDP增速实现由负转正,经济恢复速度较快。从更短期的月度数据来看,经济恢复也保持了不错的态势。张晓强指出,从具体一些数据来看,在疫情影响之下,产业结构的转换升级,发展动能的转换态势明显,新技术、新业态、新兴产业的独特优势在疫情之下进一步显现。

他举例说,工业领域,高技术制造业的增加值同比增长了4.5%,远高于整个工业增加值上半年同比下降1.3%。而在汽车公布的主要工业产品数据里面,产量1-6月997万辆,同比是下降了16.5%,但是载货汽车的产量同比增长了16.7%,集成电路的产量同比增长了16.4%。在第三产业中,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同比大幅度萎缩了26.8%,而信息传输软件、信息传输服务业逆势大幅同比增长14.5%。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品总额是17.2万亿元,同比下降11.4%。但是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3481亿元,同比增长14.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升至25.2%,超过2019年全年20.7%的比例,比重在快速上升。

张晓强表示,下半年,一些行业还面临极大的挑战,疫情冲击带来的损失还需要较大的缺口。当前全球的疫情仍然在蔓延扩散。下一步,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冲击还在继续演变,外部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下半年,如何统筹推进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如何化危为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大力度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都需要在复杂的局面中抓住主要矛盾,落实好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举措,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制发展,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从而能够牢牢的把握发展主动权。

恢复消费成为重中之重 需抓住餐饮住宿、汽车销售两大块

市场普遍注意到,上半年经济修复过程中,供给侧恢复快于需求侧。张永军表示,具体从三大需求来看,消费成为目前影响经济恢复最为重要的因素。下半年要把恢复消费作为最需要用心用力的领域。

“疫情对居民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餐饮住宿消费的下降幅度大,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下降1.8%的主要拖累因素。”张永军说,同时,汽车销售是拖累消费的另一大领域。

张永军认为,餐饮住宿的恢复跟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密切相关。考虑到目前疫情防控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建议在扩大餐饮、旅游、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可以适当采取一些积极步骤,使得这些领域能够恢复得快一点。

在汽车销售领域,虽然目前有些大城市已经放松了汽车限购的政策,但未来建议可以在更多的城市放松汽车限购。汽车产业本身也需要根据现在的消费需求结构变化适当加快调整。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尽管汽车的生产和销售整体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降,但有的品种实际上有一定幅度增长,部分类型的汽车增幅较快。汽车领域还要通过各方面措施在促进汽车消费作为一个着力点,使它能够加快恢复。

近期,文旅部发布通知放开跨省团队游。张晓强认为,下半年,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住宿餐饮业肯定能够稳步回升。

房地产住宅投资、销售稳得住 整体回暖是趋势

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三大组成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率先“转正”。张晓强指出,房地产是我们国内非常重要的一个行业领域。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房地产投资就占了23.5%,今年上半年占了22.3%。按照行业看,这是占比最大的一个行业,比能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的总和还大。

张晓强认为,下半年房地产肯定会回暖,但需要注意板块和区域的问题。

从2017年以来,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的形势始终非常严峻,无论是销售收入,还是建筑面积连续几年负增长,而住宅板块始终保持了稳步增长。

“大体上,住宅占房地产投资的比重为73.4%,占销售额的87.3%,占的比重最大,所以这块稳得住、做得好,整个房地产回暖态势是有依据的。” 张晓强说。

同时,上半年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3.1%的情况下房地产投资正增长1.9%。从区域上看,东部地区增加2.3%,西部地区增加7.6%,中部地区下降超过4%。区域分化特征明显。

张晓强表示,中央的政策是要始终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继续“因城施策”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这不会变。

外贸能够继续保持回暖态势 但不宜过分乐观

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额14.24万亿元人民币,下降3.2%。其中,出口7.71万亿元,下降3%,进口6.53万亿元,下降3.3%。出口自4月以来连续三个月正增长,进口6月实现正增长,好于市场预期。

张永军分析,这一方面展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较完整的产业体系,疫情期间,呼吸机、医疗器械等医用耗材出口增长非常快。此外,去年下半年人民币贬值的滞后效应也对外贸形成支撑。

张永军指出,下半年抗疫物资需求带来的出口拉动效应可能减弱,而目前我国只有42%左右的出口订单恢复正常,其余领域仍然呈现下降态势。对于三季度出口形势应当持谨慎态度,不宜过分乐观,甚至要做好出口形势反复的准备。

花长春表示,下半年出口预计会有一定抬升,但相对来说,随着国外疫情的控制与重开经济,防疫物资、居家办公用品等出口将会出现回落。

陈文玲则认为,外贸的活跃度有条件逐季增强。原因在于,一是我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优势仍然存在。二是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我们正在向着进口大国迈进。三是我们和周边国家关系越来越紧密,这些国家对于疫情的控制也较好。四是数字贸易在中国发展速度很快,远远快于线下的贸易,我国已有的105个跨境电商的试点,是数字贸易的基础,这在世界上已经形成了先发优势。五是我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贸易总量已经占到全部总量的30%左右,这个增势较快。六是我们是12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货币政策还没到收紧的时候

上半年,货币政策对于支持疫情防控,恢复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场参与各方都十分关心宽松的货币政策何时转向。

据央行数据,今年6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213.49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2.6个百分点。

“这个增速与去年大多数8%的增速明显加快。同时,考虑二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3.2%的增速水平和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幅度,两者之和约为6%左右,就会显得M2的增长明显快了。” 张永军说。

但他也同时指出,疫情冲击之后,需求不旺,反映出来整个社会上交易的频率下降了,完成的速度也下降了,反映出来货币流通速度也下降了。从这个角度来看,货币供应量有必要保持相对宽松的态势。只有这样企业、居民才能有信心,去更多的增加生产,去消费。

张永军认为,现在还没有到货币政策明显收紧的阶段。货币政策需要保持现在这样的力度一段时间,为政策效应显现留出传导的时间,这样经济才能更好的恢复。

花长春也表示,财政政策扩张的同时如果货币收紧会导致挤出效应。目前来看民营企业的投资需求还没有很好恢复,如果立刻转向的话会明显挤出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对出口等都会有不利影响。货币传导效率的问题使得目前全球金融比经济恢复得快,在这方面要加强监管,保持流动性的紧平衡。

来源:证券时报

 

相关知识

二季度经济数据增强市场信心 专家建议提升消费需抓住两大块
加力促投资稳内需 二季度经济反弹可期
二季度经济为何较快恢复?国家发改委详解五大原因
经济继续稳定恢复 国外资本对中国经济信心在增强
发改委:货币政策“精准滴灌” 市场主体信心回暖
【经济观察】消费热情回升 经济复苏可期
一季度经济增速承压,消费内需二季度启动在即
一季度经济增速承压,消费内需二季度启动在即
一季度经济增速承压 消费内需二季度启动在即
消费热情回升 经济复苏可期

网址: 二季度经济数据增强市场信心 专家建议提升消费需抓住两大块 http://m.zx3q.com/newsview121455.html

推荐资讯